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4 地表形态的塑造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10 
基础性考法01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3年北京海淀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d:2147492270;FounderCES
1.据图推断,该地(  )。
A.甲断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
B.岩层①与②的形成环境相同
C.侏罗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石炭纪发生过数次海陆变迁
2.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侵蚀搬运—断裂下陷—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岩浆喷出—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
D.固结成岩—挤压拱起—风化侵蚀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油气是地质时期有机物通过沉积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形成之后会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在良好的油气构造中形成油气矿藏地。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某湖盆地层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是油气生成的主要岩石,上层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读湖盆岩层垂直剖面图,回答3~5题。
id:2147492277;FounderCES
3.该湖盆地层上层形成砂岩和泥页岩互层分布,可推测该区域这时期(  )。
A.地壳间歇式抬升   
B.湖面升降频繁
C.地壳持续性张裂   
D.湖盆持续抬升
4.该区域地层断层众多,其对油气资源富集成矿的主要作用是(  )。
A.油气运移通道  B.利于油气储存
C.油气容易散失  D.利于生成油气
5.该湖盆地层中油气主要富集在砂岩上部,泥页岩下部。其主要原因有(  )。
①上部岩层颗粒细,孔隙少 ②下部岩层颗粒细,孔隙多 ③上部岩层颗粒粗,孔隙少 ④下部岩层颗粒粗,孔隙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基础性考法02 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
 
  (2023年北京人大附中三模)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该河谷的岩石都为沉积岩)。据此回答1~2题。
id:2147492292;FounderCES
1.甲、乙两地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
id:2147492299;FounderCES
A           B
id:2147492306;FounderCES
C           D
2.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  )。
               
A.①地层为岩浆冷却形成
B.②地层年龄最老
C.③地层断裂下陷
D.④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2023年浙江校联考三模)下图分别为黄河甲、乙两河段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id:2147492313;FounderCES
甲河段
id:2147492320;FounderCES
乙河段
3.造成甲河段剖面两岸坡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②两岸岩石性质的差异
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④引水灌溉水量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甲河段含沙量大于乙
B.甲河段水流速度小于乙
C.甲河段位于乙的上游
D.甲河段径流总量小于乙
  (2023年湖南益阳校联考模拟预测)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据此回答5~6题。
id:2147492327;FounderCES
5.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6.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  )。
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  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
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  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
 
基础性考法03 风沙地貌
 
  (2023年浙江宁波校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某同学在暑假旅游时,拍摄了沙丘照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id:2147492342;FounderCES
1.该地风成地貌广泛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 ②月牙泉使风速下降,风沙沉积 ③风化作用强烈,碎屑物多 ④降水较多,稳固沙丘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了更好地开发、保护月牙泉,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绿洲,禁止开荒、随意取水
B.周围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C.提高旅客素质,扩大接客规模
D.跨流域调水,增加水域面积
  (2023年广东梅州二模)广东的海岸沙丘分布范围广,河流入海口旁侧多有分布。遥感影像显示,与1994年相比,2019年广东大部分海岸风沙地貌已被人为改造,保留下来的沙丘高度有所降低,沙丘分布范围缩小。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是广东海岸风沙地貌形成的有利条件的是(  )。
A.常年偏东风    B.丰富的沙源
C.湿热的气候条件    D.开阔的弧形海岸
4.结合材料,推测近几十年来广东海岸沙丘高度有所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
①建设用地增加 ②植被覆盖增加 ③海岸降水增加 ④植被覆盖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年重庆校考)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河谷风沙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在该河流某河漫滩附近及两岸坡地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流动沙丘。科研人员发现甲地沙丘的物质来源于附近河漫滩,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乙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该地年均降水量514mm,主要集中在5—9月,旱季风大。当地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活能源来自薪柴。下图是甲、乙两地沙丘分布位置图。据此回答5~7题。
id:2147492349;FounderCES
5.推测形成甲地沙丘的时间和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10月—次年4月 流水沉积
B.10月—次年4月 风力沉积
C.5—9月 风力搬运
D.5—9月 冰川沉积
6.下列因素与乙地沙丘出露关系最大的是(  )。
A.大风导致植被吹蚀
B.地壳抬升使黄土层滑落
C.人为因素导致植被缺失
D.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加剧
7.为防止甲、乙两地沙丘的进一步扩大,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甲处设置挡沙墙 ②甲处禁止人类活动
③乙处恢复植被 ④乙处重新覆盖黄土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基础性考法04 海岸线进退
 
  (2023年北京东城统考一模)2022年10月,新闻媒体发布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从空间站拍摄的黄河入海口附近区域的照片(图Ⅰ)。图Ⅱ为1992年和2012年黄河河口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d:2147492364;FounderCES
图Ⅰ            图Ⅱ
1.图Ⅰ中所示地区(  )。
                  
A.以河流侵蚀地貌为主    B.多条支流汇入干流
C.是我国冬小麦的产区    D.气象、水文灾害少
2.图Ⅱ反映1992年到2012年(  )。
A.河道出现明显摆动
B.陆地面积增加400km2
C.河流自北向南入海
D.河流北岸芦苇退化严重
  (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下图所示国家西部海岸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他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据此回答3~4题。
id:2147492371;FounderCES
3.下列关于图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D.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凉爽
4.火烈鸟在此集聚的原因是(  )。
A.该区域草木茂盛,适合火烈鸟栖息
B.海雾使得火烈鸟不易被猎人发现
C.该区域鱼类丰富,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D.该区域有暖流流经,鱼类大量繁殖
  (2023年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校考)查尼亚拉尔位于南美洲萨拉多河三角洲。当地修建沿海公路后,河流通过公路下方的涵洞入海。2015年3月24—26日,受西面海上气旋影响,萨拉多河流域(下图)降水异常增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涵洞出现堵塞,海岸侵蚀强烈,海岸线后退。据此回答5~6题。
id:2147492378;FounderCES
5.萨拉多河流域的地带性植被为(  )。
A.草原  B.荒漠
C.阔叶林    D.硬叶林
6.下列现象中,与2015年3月24—26日查尼亚拉尔海岸线后退无关的是(  )。
A.海岸组成物质松散
B.沿岸风浪大
C.洪水挟带大量泥沙
D.海平面上升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三叠纪地层覆盖在断层之上,说明甲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三叠纪;岩层①为松散砂砾石层,岩层②为黑色泥岩层,两者颗粒物大小不同,松散砂砾石层多为河湖相沉积物,泥岩层多为湖相沉积物,两处形成环境不同;侏罗纪地层形成煤层,说明植被茂盛,推知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从海水深度变化图可知,石炭纪该地海陆变化频繁,膏盐岩、松散砂砾石层、黑色泥岩交替出现。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其成因是岩层受到挤压拱起;由图可知,该地无火山活动,故背斜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岩浆喷出、岩浆侵入;首先固结成岩,沉积岩地层形成;接着受水平内力挤压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最后被沉积物覆盖,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故选D。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湖盆地层上层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说明该区域陆地环境和湖泊环境交错出现,可推知主要是盆地上层形成时期湖面升降频繁所致。不能说明地壳间歇式抬升、地壳持续性张裂、湖盆持续抬升。故选B。第4题,据图可知,该湖盆地层中油气矿藏地主要储存在砂岩上部、泥页岩下部。根据材料可知,夹砂岩泥页岩是油气生成的主要岩石,油气形成后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所以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断层众多,不利于油气储存,油气容易散失,不利于油气资源富集成矿,但不会影响油气生成。故选A。第5题,油气比较轻,容易向上运移,上部封闭性好、下部孔隙多的岩层有利于油气聚集。该区域砂岩为三角洲环境形成,颗粒较粗,孔隙较多,利于油气资源聚集;而泥页岩为湖泊环境形成,颗粒较细,孔隙较少,是良好的封闭岩层,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乙的北方;乙岸坡度陡,为侵蚀岸,甲岸坡度缓,为堆积岸,结合所学知识,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此判断甲为凸岸,乙为凹岸。故选A。第2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岩石为沉积岩;②地层在①地层的下面,比①地层更早形成,而③④地层是背斜顶部侵蚀后形成的,比①②地层更新,所以②地层的年龄最老;③④地层位于河谷处,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沉积物在河谷沉积形成沉积岩层④;③地层在河谷中部被侵蚀了,不是断裂下陷。故选B。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河流两岸坡度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河流两岸受河水侵蚀的程度不同。岩石性质是造成流水侵蚀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并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河流右岸侵蚀严重。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和引水灌溉对两岸坡度没有影响。故选B。第4题,从图示信息中无法判断河流的含沙量大小和径流总量大小;根据两河段河谷形态及海拔,甲河段海拔高,河谷为“V”形谷,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乙河段海拔低,为槽形谷,位于河流下游,流速慢。故选C。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根据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前后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趋势越明显。故选B。第6题,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陆地面积扩大,淡水注入减少,导致河口水体盐度升高;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挖掘河口泥沙围垦滩涂,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故选D。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月牙泉面积较小,对风沙沉积的作用不明显,②错误。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较大,①正确,④错误。当地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化强烈,形成大量的风化碎屑物,③正确。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需要保护绿洲,合理取水,禁止开荒、随意取水;本地气候干旱,植树成活率较低,可行性较差;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扩大接客规模不利于月牙泉的保护;周边气候干旱,跨流域调水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应以节约用水为主。故选A。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岸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有干旱的气候环境、丰富的沙源、风的搬运等条件。广东湿热的气候条件,会增加沙子的黏性,不易被风搬运至其他地区;常年固定风向和丰富的沙源,利于沙子不断向固定方向移动,利于风沙地貌的形成;开阔的弧形海岸对风阻力较小,利于海岸风沙地貌的形成。故选C。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人为改造使沙丘高度降低和面积缩小。建设用地增加会和沙丘争夺土地资源,导致沙丘面积缩小;植被覆盖度增加,会增加风阻,降低沙丘的形成速度,在沙丘不断侵蚀与堆积的动态平衡之下,植树造林会造成沙丘的沙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同时侵蚀又在时刻发生,所以沙丘会发生明显的退化现象;海岸降水增加不属于人为原因;植被减少会促使沙丘面积扩大。故选A。
 
答案 5.B 6.C 7.A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甲地沙丘的物质来源于附近河漫滩,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可知,甲地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测出甲地沙丘是在枯水期(由于该地年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所以旱季是10月—次年4月)时由风挟带泥沙并沉积到甲地形成的,所以形成甲地沙丘的时间和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10月—次年4月,风力沉积。故选B。第6题,依据材料“乙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当地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可知,乙地黄土层破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为大量砍伐植被作为生活能源,导致黄土层失去植被保护,被外力侵蚀,使沙丘出露,所以与乙地沙丘出露关系最大的因素是人为因素导致植被缺失。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植被可以防治地表被吹蚀,大风不会导致植被吹蚀。故选C。第7题,为防止甲、乙两地沙丘的进一步扩大,需要采取适宜的工程、生物、管理措施来防治沙漠化。甲处可以采取设立挡沙墙、建防护林等措施;乙处可以采取减少人类活动,保护与恢复植被等措施;甲处禁止人类活动不现实。乙处重新覆盖黄土层可能会带来新的生态破坏。故选A。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图Ⅰ为黄河入海口附近区域的照片,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以河流沉积地貌为主;图Ⅰ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多地上河景观,没有多条支流汇入干流;黄河入海口在我国山东省境内,山东是我国冬小麦的产区;黄河泥沙进入平原地区后沉积下来,造成河床不断抬高,人们筑堤对黄河水进行约束,形成了地上河,黄河河口地区易泛滥,水文灾害较多。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2012年黄河入海口处的河道相比1992年的入海口处河道明显摆动;根据图中比例尺可以大致计算两幅图的实际面积是800km2,从1992年至2012年陆地面积增长的部分远远不到图幅面积的一半;2012年河流自南向北入海;从图中可以看到河流北岸芦苇面积有所增加。故选A。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图中信息可知,本地区位于非洲西南部,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西部地区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因此降水较少。非洲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因此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洲沿岸地区海岸线较为平整,海港较少。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因此将首都选址在高原之上,主要是因为高原气候凉爽。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西部沿海地区栖息着众多火烈鸟,说明当地食物来源较为充足。西部沿海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同时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使得表层海水被吹离,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海底大量营养物质,鱼类资源丰富,为火烈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受本格拉寒流和地形影响,西部沿海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本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人类活动稀少,因此海雾对火烈鸟的隐藏作用较小。故选C。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萨拉多河位于(26°~27°S,70°W),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该地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是离岸风,性质干燥;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少,所以萨拉多河流域的典型植被为荒漠。草原、阔叶林、硬叶林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6题,由材料“2015年3月24—26日,受西面海上气旋影响,萨拉多河流域(下图)降水异常增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涵洞出现堵塞,海岸侵蚀强烈,海岸线后退”可知,海岸以松散的沙质物质为主,由于降水异常增多,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涵洞沉积,因此涵洞出现堵塞。沿岸地区受盛行风影响,风浪大,海岸侵蚀强烈,海岸线后退。材料中无海平面上升的信息。故选D。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表形态
  • 上一篇: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3 地球上的水
  • 下一篇: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5 陆地环境的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