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9 区际联系(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10 
基础性考法02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3年湖南衡阳一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不匹配,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资源均衡利用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手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下游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两省,北至北京、天津两市。下图示意根据沿线四省市2015年1月—2018年3月供生活用水的各分水口实际监测数据,得到的四省市水资源分配量占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
id:2147492848;FounderCES
1.推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大流量时间段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2.自2016年起,从调水安全运行的角度考虑,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地区水资源分配减少。出现此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南方水库水量少   
B.北方河道结冰
C.北方地区降水多   
D.沿途需水量减少
  (2023年河北衡水中学一模)自2020年3月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计划至5月底结束。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暗渠则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据此回答3~5题。
3.此次生态补水选择在3—5月的主要原因是(  )。
A.3—5月秦巴山区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
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
C.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峻考验
D.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工程难度 
B.保证水中鱼类生存
C.减少水量损失 
D.利于沿线生态用水
5.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设计暗渠输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下渗损耗 
B.保障水量超量供应
C.方便设备维护 
D.保证水质安全
  (2023年山东济南一模)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泉州市建设输水渠连通多个水库,辅以水闸等设施,基本建成了“上蓄下引、河库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环境优美”的大水网调配系统。据此回答6~7题。
6.泉州大水网调配系统可以应对(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咸潮上溯 ③水污染事件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水库连通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输水量    B.增加调水总量
C.保障调水水质  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消费群体主要影响物流输入度,对输出度影响小;多年来宁波港全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大量外贸产品从这里向外输出,因此其驱动要素为港口规模;东莞制造业基础雄厚,产品输出度高,其驱动要素为制造业基础雄厚;图中所示大多城市其经济都很发达,经济总量不是其驱动因素。故选B。第2题,两城市第三产业结构比重高,其工业产品的物流输出量少,所以成都和重庆的物流输出度较低,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消费能力、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影响其物流输出度,但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故选D。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过剩通勤率是实际通勤距离和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的差值与实际通勤距离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过剩通勤率=(实际通勤距离-理论最小通勤距离)/实际通勤距离×100%。通过计算得知,过剩通勤率费城约67%,夏洛特约47%,利物浦约54%,广州约76%。故选B。第4题,过剩通勤率提高,即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市民通勤距离不断延长,这主要是因为地铁通车里程的延长,降低了通勤时间成本,远距离通勤越来越多;同时,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也为远距离通勤提供了条件。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增速减慢都可能使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导致实际通勤距离缩短,可能使过剩通勤率下降。故选A。
 
答案 5.C 6.D 7.B
解析 第5题,城市群轨道交通是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城市群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城市用地面积影响了居民出行时间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从而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但是两者并不直接相关;城市交通需求是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程度,交通需求的大小,尤其是城市居民公共交通需求的大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主要的因素。故选C。第6题,高速铁路主要实现城市间的旅客运输。城际铁路主要满足城市群内部的联系。都市圈轻轨一是作为城市骨干交通模式,承担大量的公共交通客流;二是在城市经济活动密集的中心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市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故选D。第7题,轨道交通系统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但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推动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但不能提高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故选B。
答案 (1)多山地丘陵,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自西向东;西江汇入珠江,自广东入海。
(2)原因:珠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位降低),通航能力减弱。影响:大量企业撤离上游地区,影响沿江产业布局;货物积压,运费增加,经济损失;影响地区社会治安;大量船舶聚集,出现水域污染等问题。
(3)为广西开辟新出海通道,实现水陆联运,完善交通网;缓解珠江通航能力紧张状况;缩短广西地区货物出海航程,节约运费;促进钦州港及北部湾沿岸城市的发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多山地丘陵,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往南没有连接海洋。根据材料可知,广西的西江为珠江的一条重要支流,而珠江在广东省入海,所以广西内河航运主要通过广东出海。第(2)题,西江梧州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水位较低,通航能力减弱。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滞航现象导致大量船只、人员聚集,货物积压,使货物运费增加,带来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大量船舶聚集,船员生活和船舶航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出现水域污染问题,因此许多公司停产甚至撤离梧州上游沿岸。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平陆运河连接了西江和钦江,而钦江从钦州入海,为广西开辟了新出海通道,有利于实现水陆联运,完善交通网;每年冬季,珠江航道都会出现严重滞航现象,平陆运河的开通可以缓解珠江通航能力紧张状况;平陆运河便利了广西货物从钦州出海,缩短广西地区货物出海航程,节约运费;平陆运河改善了钦州的运输条件,可以促进钦州港及北部湾沿岸城市的发展,从而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南方输水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流域径流量大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7—9月,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年内流量最多的时间段为7—9月(夏季中后期和秋初)。故选C。第2题,自2016年起,沿线水资源供给随时间变化规律逐渐清晰,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干渠流量减少明显,对沿线地区水资源分配亦相应减少。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段时间为我国北方河道结冰封冻期,基于安全方面考虑,在北方河道封冻期,主要通过减小干渠流量来保证河道安全运行。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北方地区降水会变少,而南方水库水量、沿途需水量都与调水安全运行无关。故选B。
  
答案 3.C 4.A 5.D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可知,这些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3—5月华北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春旱严重,河流生态面临严峻考验;秦巴山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积雪量不大,3—5月积雪融水补给量不大;3—5月汉江流域尚未进入雨季;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但不是此次生态补水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第4题,明渠输水相对于暗渠输水工程施工量小,施工难度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保证水中鱼类生存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明渠输水比暗渠输水水量损失大;由材料“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可知,明渠输水也不利于沿线生态用水。故选A。第5题,结合材料分析,暗渠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有利于保证水质安全;明渠和暗渠都不与地表水体发生交换,不会降低下渗损耗;水量供应主要取决于丹江口水库的调水量,暗渠输水道并不能起到保障水量超量供应的作用;暗渠输水道不便于设备的维护。故选D。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泉州市建成了“上蓄下引、河库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环境优美”的大水网调配系统,目的是缓解泉州市的用水矛盾。故泉州大水网调配系统可以提高晋江下游水量,并辅以水闸等设施,可以应对咸潮上溯、水污染事件;全球海平面上升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影响;水土流失与泉州大水网调配系统建设关系不大。故选C。第7题,由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泉州市建设输水渠连通多个水库”可知,水库连通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缓解泉州用水紧张状况,调节输水量;水库连通工程只是将原来相对独立的水库连在一起,没有增加调水总量,不能保障调水的水质;随着水库的连通,原本独立的水体被连接在一起,可能会改变原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故选A。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区际联系
  • 上一篇: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8 产业发展
  • 下一篇:高三地理二轮基础训练10 区域发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