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3 地球上的水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12 
id:2147493269;FounderCES基础练
  (2023年江西校联考一模)2023年春晚舞蹈《碇步桥》灵感取材于浙江泰顺县仕水碇步桥。泰顺境内沟谷纵横,溪流交错,过溪涉水,多靠碇步桥。碇步桥上下两侧河滩均用卵石砌成,每隔数十米,埋有木桩和木框架,用横木搭架,构成井字形,以加固滩埠基础。滩埠基础就地取材采用自然石块,每齿分高低两级、黑白两色。读图,回答1~3题。
id:2147493276;FounderCES
id:2147493283;FounderCES
1.仕水碇步桥上下两侧河滩均用卵石砌成,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枯水期河流的水位 
B.加快丰水期河水流速
C.减少水流对桥的冲击   
D.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2.加固滩埠基础的最佳时间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3.仕水碇步桥每齿分高低两级、黑白两色的作用是(  )。
A.低的一级可供丰水期行走
B.低的一级两侧行走方向不同
C.高的一级可供肩挑扁担者行走
D.高的一级方便独轮手推车通行
  (2023年湖南邵阳一模)基流又称底水,即枯水期河流所能维持的最小水流。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磷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基流进入河流,成为河流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下表反映浙江省上梧溪流域2021年三个月的降雨量、蒸发量、基流深度及基流TP负荷量。TP负荷量是指一定时段内由污染源进入水体的磷总量。据此回答4~6题。
月份 降雨量/mm 蒸发量/mm 基流深度
/mm
基流TP
负荷量/kg
3 207.4 39.8 84.74 231.46
4 84.9 65.1 47.33 133.22
8 215 96.2 51.54 69.54

 

 
4.基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5.基流径流量3月份比4月份大的原因可能有(  )。
①植被需水量较多 ②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较多 ③植被需水量较少 ④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较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8月份比3月份基流TP负荷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8月份地表径流量大
B.8月份植物快速生长需肥量大
C.3月份地表径流量小
D.3月份植物返青需肥量大
  (2023年河北唐山一模)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水蒸气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火山水蒸气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152.2m为基准)。据此回答7~9题。
id:2147493298;FounderCES
7.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  )。
A.10年  B.15年  C.25年  D.35年
8.从阶段I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
9.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  )。
A.上升—下降—上升  B.上升—稳定—上升
C.下降—稳定—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
  (2023年山东省实验一模)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内流区因湖泊快速扩张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重组后,甲、丙两湖盐度明显降低,乙湖盐度变化不大。图Ⅰ示意该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图Ⅱ示意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水位变化情况(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回答10~11题。
id:2147493305;FounderCES
图Ⅰ            图Ⅱ  
10.图Ⅱ中水位变化曲线①②③分别对应(  )。
A.甲湖、乙湖、丙湖  B.甲湖、丙湖、乙湖
C.乙湖、丙湖、甲湖  D.丙湖、乙湖、甲湖
11.该水系(  )。
A.重组前甲湖水汇入乙湖
B.重组前乙湖水汇入丙湖
C.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重组后丙湖盆容积缩小
id:2147493312;FounderCES提升练
  (改编)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以琛航舰命名。李准滩(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的(下图)。图示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据此回答第12题。
id:2147493319;FounderCES
12.李准巡查南海诸岛后的三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琛航岛附近的珊瑚礁形成速度较慢
B.李准滩附近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C.“勒石竖旗”区域多石灰岩,旗面随风飘向西南
D.李准滩昼长变化较琛航岛大
  (改编)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岩石坚硬,岛上多沼泽。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回答第13题。
id:2147493326;FounderCES
13.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体由花岗岩组成,且地貌为冰川侵蚀地貌
B.受北大西洋暖流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岛上多沼泽
C.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冬季风雪较大
D.岛上河流舒缓,河道较长
  (2023年广东汕头一模)2018年9月某台风过境伶仃洋期间,恰逢伶仃洋涨潮,海湾形状使伶仃洋中部海水迅速上涨,与海湾西侧海域形成水位差。图Ⅰ示意伶仃洋及其西侧潮流站位置,图Ⅱ示意台风过境前后该潮流站气象与海洋水文数据(图中箭头长短代表速度大小)。据此回答14~15题。
id:2147493333;FounderCES
图Ⅰ
id:2147493340;FounderCES
图Ⅱ
14.9月17日潮流站海水表层的流向和主要类型是(  )。
A.自东北向西南的补偿流
B.自东北向西南的风海流
C.自西南向东北的补偿流
D.自西南向东北的风海流
15.台风经过潮流站时,引起该站海水表层流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湾轮廓  B.海底地形
C.风向变化  D.潮汐变化
id:2147493347;FounderCES综合练
16.(2023年四川宜宾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渭河源流域位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农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1982年以来,该流域在两个阶段先后采取了修建梯田、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发现,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对该流域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示意1982—2017年渭河源流域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和河流含沙量变化。
 
id:2147493354;FounderCES
 
 
 
(1)分别简述阶段Ⅰ和阶段Ⅱ该流域含沙量和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2)分析阶段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量和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3)说明阶段Ⅱ河流含沙量变化的地理过程。
 
 
 
 
 
 
17.(2023年广东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受太阳辐射、近地表气温、降水、风速、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气温和水位的多年月平均状况。
id:2147493361;FounderCES
时间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水温/℃ 27.5 29.8 30.1 29.0 26.2 25.7 25.3
气温/℃ 28.9 29.3 28.7 27.8 27.3 27.3 27.2
水位/m 2.1 1.7 1.5 2.0 3.5 5.7 7.7

 

 
(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试说明原因。
 
 
 
 
(2)与4—5月相比,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9年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出现异常高值,分析其机制。
 
 
 
 
18.(2023年山东泰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由莲湖演变而来,两者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牵,被称为“情人湖”。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差异较大,其中可鲁克湖是一个微咸的淡水湖。近50年来,两湖流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急剧增加。
id:2147493376;FounderCES
图甲
id:2147493383;FounderCES
图乙
(1)说出图乙中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过程。
 
 
 
 
 
 
 
 
 
 
(2)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对此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
 
1.C 2.D 3.C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位与汇入的地表径流量有关。丰水期河水流量大,流速快,桥墩反而会阻碍流水。两侧河滩均用卵石砌成,对水流有分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水对桥墩的直接冲击。丰水期,水流急处,泥沙不易淤积,所以两侧河滩均用卵石砌成不能减少泥沙淤积。故选C。第2题,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到5月开始进入雨季,降水较多。6月到8月处于雨季,降水较多,水位较高。9月到11月,降水依然很多,且该时段当地可能受台风影响,不利于加固滩埠基础。12月到次年2月是枯水期。故选D。第3题,丰水期水位较高,人们行走应当选择高的一级;低的一级两侧行走方向相同,目的是缓冲河流流速;高的一级可供肩挑扁担者行走;图示区域碇步桥齿与齿之间存在间距,并不适合独轮手推车通行。故选C。
4.C 5.D 6.B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基流又称底水,即枯水期河流所能维持的最小水流”可知,基流在枯水期仍然有水源补给,说明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常年性的,可以常年大范围补给整个流域的只有地下水。故选C。第5题,结合材料分析,基流径流量3月份比4月份大,主要是由于此时刚进入春季,气温低,植被需水量较少;加上大部分农作物才刚刚播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较少,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第6题,结合材料“TP负荷量是指一定时段内由污染源进入水体的磷总量”,可推出TP负荷量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活动中施肥过量产生的污染,8月份比3月份基流TP负荷量低表明8月植物生长旺盛,吸收磷的数量大于3月;径流量可以改变水体中磷的浓度,但不能改变TP负荷量。故选B。
7.C 8.B 9.B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湖泊水位在1980年到2005年期间相对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这期间岩浆活动不活跃。该湖泊纬度高,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时间大概为1980年到2005年。故选C。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Ⅰ到阶段Ⅱ期间,该湖泊相对水位在升高,说明这期间湖泊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大,火山水蒸气补给量大,水循环蒸发环节变化大;降水主要受该地区气候影响,湖泊受岩浆活动影响,水位出现变化,与降水关系不大;地表径流与下渗、降水、冰雪融水等因素有关,与材料中岩浆活动导致的火山水蒸气关系不大;下渗主要与降水、坡度、土质和植被覆盖度等因素有关,火山水蒸气的变化对下渗量影响不大。故选B。第9题,据图中信息显示,阶段Ⅰ湖泊相对水位上升,说明岩浆活动活跃,火山水蒸气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火山水蒸气中含有氯离子,湖水中氯化物含量上升;阶段Ⅱ湖泊相对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此时岩浆活动不活跃,火山水蒸气补给消失,湖水中氯化物含量维持稳定;最后阶段湖泊相对水位上升,说明岩浆活动再度活跃,湖水中氯化物含量再次上升。故选B。
10.B 11.B 【解析】第10题,气候暖湿,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量和降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总体扩大。依据题意,甲、丙两湖盐度明显降低,说明两湖的淡水注入量明显增加,湖泊水位应显著上升,由于甲湖面积比丙湖小,所以水量增加差不多时,甲湖水位上升幅度更大,所以①是甲湖,②是丙湖;乙湖盐度变化不大,说明其补给水量稳定,湖水位稳定,③是乙湖。故选B。第11题,由材料信息“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得知,原有邻近的湖泊是相对孤立的,如图所示甲、乙两湖邻近,所以重组前甲湖水并未汇入乙湖;乙湖远离丙湖,现有的河道应是在重组之前就存在的,所以重组前乙湖水汇入丙湖;湖泊流域面积与汇水区域有关,而汇水区域与地形直接相关,地形并未发生变化,所以甲湖流域面积并未扩大;丙湖面积会扩大,湖盆的容积不会缩小。故选B。
12.B 【解析】5月为春末,之后三个月为8月,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南海海域气温较高,海水温度适宜,适合珊瑚礁快速形成;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季风,而南海海域盛行西南季风,故李准滩附近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旗面随风飘向东北;李准滩纬度较琛航岛低,故三个月内昼长变化较琛航岛小。故选B。
13.D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挪威多冰川地貌发育,由岛上岩石坚硬,可推测当地岩石可能为花岗岩;挪威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且挪威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冬季风雪较大,加上该地所处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故当地多沼泽;读图可知,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岛上河流多以短小河流为主,河水流速较快。故选D。
14.A 15.C 【解析】第14题,9月17日风向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当日处于台风过境时。根据材料“某台风过境伶仃洋期间,恰逢伶仃洋涨潮,海湾形状使伶仃洋中部海水迅速上涨,与海湾西侧海域形成水位差”可知,表层海水由水位高的中部流向海湾西侧,由于海岸线的阻挡,最终由东北流向西南;水位差是正逢涨潮导致的,伶仃洋中部水位高,西部水位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的是补偿流,不是风形成的风海流。故选A。第15题,海陆轮廓和海底地形在短时间内不会明显变化,故不会影响海水表层流速变化;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风向与海水表层流速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台风过境时,风向变化大,引起流速变化大;台风过境时,潮汐对海水表层流速的影响减小。故选C。
16.【答案】(1)阶段Ⅰ:流域含沙量波动较大,但无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径流量波动减少。阶段Ⅱ:流域含沙量波动下降;径流量波动较大,但无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2)修建梯田;梯田有利于拦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仍以农业生产为主,植被覆盖度较低(或植被未恢复),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河流含沙量没有明显减少;若梯田被破坏,河流含沙量明显增加,导致含沙量波动较大。
(3)植树种草,植被恢复,减轻雨水对地表的侵蚀,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减少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降低。
【解析】第(1)题,对统计图中曲线进行分析,即可分别读出阶段Ⅰ、Ⅱ的径流量和含沙量特征。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阶段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是修筑梯田,修筑梯田使土地变得平整,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下渗,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侵蚀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少,但修筑梯田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所以在降水量大的1991年,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也强,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化大。第(3)题,阶段Ⅱ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植树种草,早期植被还没有完全恢复,水土保持效果不明显,河流含沙量大,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越来越弱,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
17.【答案】(1)风会加快湖面蒸发散热,加剧水的垂向扰动,促进上下湖水的热交换,使湖面水温下降。
(2)洞里萨湖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6—8月气温下降,水温下降;6—8月,降水增多,云量增大,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河水补给量大,水位上升,湖面扩大,蒸发散热增强,使表面水温降低;6—8月风速大,湖面水温下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温度下降,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云量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洞里萨湖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出现异常高值。
【解析】第(1)题,风吹过水面,使水面之上的空气加速流动,降低了空气的水汽饱和度,使湖泊表层水蒸发加剧,蒸发过程吸热,导致湖面温度下降;由于风的扰动,湖面形成波浪,加剧了湖水垂直方向的水体交换,湖泊底层水温低,垂直方向水体交换,热量交换加剧,表层水温下降。第(2)题,由图表可知,洞里萨湖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6—8月气温低于4—5月,一般来说,气温和水温相关,气温下降,水温会随之下降;该湖泊位于东南亚,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其为热带季风气候,4—5月为其干季,降水少,6月起进入雨季,降水次数增多,且降水量大,湖泊上空云量增加,削弱了到达湖面的太阳辐射,湖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水温下降;结合图表中水位信息和该地区气候条件可知,进入雨季后,流入该湖泊的河水增多,湖泊接受河水补给量增大,水位上升,从而导致湖泊面积增大,蒸发面积增大,蒸发吸收了更多热量,使得湖泊表面水体降温;6—8月,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控制湖泊所在区域,西南风势力强劲,因此6—8月湖泊所在区域风力大于4—5月,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风力大,导致湖泊表面温度下降。第(3)题,由图示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洞里萨湖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海域附近。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冷水上泛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升高,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而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表层暖海水堆积量减少,水温降低,降水减少,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温度下降,对流减弱,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导致成云致雨的情况减少,云量减少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明显减弱。受其影响,洞里萨湖所在区域太阳辐射明显增强,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水温明显升高,出现异常高值。
18.【答案】(1)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2)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形成咸水湖。
(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入湖淡水减少。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是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然后是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喷发物大量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两湖之间有河道相连,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使湖水盐度升高;加上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形成咸水湖。第(3)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湖水盐度不断上升;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导致盐分积聚,盐度增大;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入湖水量不断减少,盐度增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球上的水
  • 上一篇: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2 地球上的大
  • 下一篇: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训练4 地表形态的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