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8(山东专用)(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15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交会处,海拔1200~2300米的地区,隐藏着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地带(下图)。随着康养旅游业的兴起,该宜居地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1)分析该区域兼具避寒与避暑功能的地理原因。(4分)
(2)我国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相对稀疏,而我国有些人口密集地区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宜居,请从地理视角说明其合理性。(4分)
(3)分析康养旅游业助力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4分)
【答案】(1)冬季: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季: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受地形抬升)阴雨天气多,削弱了太阳辐射。(4分)
(2)我国西南宜居带主要考虑的是气候因素,但由于其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且破碎,土地承载力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信不便;经济欠发达等因素,人口相对稀疏;反之,某些地区虽从气候角度而言并不宜居,但由于其他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因素,使得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人口相对密集。(4分)
(3)带动乡村民宿、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乡村农产品外销;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4分)
【分析】本题以西南宜居地带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区域地理位置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西南地区所处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且距离冬季风较远,同时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造成冬季气温较高,具有避寒的功能;同时该地山地较多,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同时该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削弱了太阳辐射。因此夏季时,气温较低,可以避暑。
(2)根据所学知识,西南宜居带主要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可以冬季避寒夏季避暑,但是本地山地较多,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且破碎,土地承载力低;同时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较低;交通、通信不便,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导致本地区人口相对稀疏。而部分地区有可能气候方面不大宜居,但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其他因素影响,人口较为密集。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康养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乡村民宿、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乡村农产品外销;康养产业对于环境要求较高,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同时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石狩湾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处海湾,受暖流影响冬季平均水温约5℃。冬季晴天时,石狩湾近岸海域易出现低空层状云(布满全部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较为均匀的云层),多形成于夜间,云层高度在50米以内。研究表明,合适的风场和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下图示意某次低空层状云形成时北海道岛部分地区的风场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

(1)分别用虚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绘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层状云形成时逆温层的上界和陆地风向。(4分)

(2)分析该地低空层状云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6分)
(3)从风和气温角度,说明图中太平洋近岸海域难以形成低空层状云的原因。(4分)
【答案】(1)绘图如下。

(4分)

(2)冬季昼短夜长;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夜晚陆地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冷易凝结成云。(6分)
(3)沿岸陆地冬季风风向与陆风一致,风速较大;沿岸陆地近地面气温较高,冷却程度不足;位于山地南侧,日出后陆地近地面升温快,对流扰动强。(4分)
【分析】本题以日本北海道石狩湾为载体,设置三个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和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说明和阐释地理现象成因的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中的云层高度及逆温是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可知,逆温条件下气流运动相对稳定,有利于层状云的形成和稳定,所以低空层状云应在逆温层上界之下,故逆温层的上界需画在层状云边界之上。由于水面暖湿气流蒸发,遇到上方从陆地来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故风应从陆地向海洋吹。如图所示:

(2)该地冬季昼短夜长,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之间温差较大,产生气压差,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上蒸发的水汽遇到来自陆地的冷空气,易凝结成云。
(3)读图可知,太平洋沿岸陆地气温相对较高,气压差更大,并且与陆地冬季风风向一致,风速较大,冷却程度不足,不满足陆地冷空气入海促使温暖湿润的水汽凝结的条件;太平洋沿岸陆地南侧为阳面,日出之后升温较快,对流扰动强,气流不稳定,不利于云的形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
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
入汇岸别 淤积计算总河长
(km)
入汇角度(°) 淤积总量
(万m³)
淤积强度
(万m³/km)
左岸 195.7 >90 8800 45.0
220.6 <90 1520 6.89
右岸 58.6 >90 2420 41.3
152.6 <90 1110 7.27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6分)
(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答案】(1)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6分)
(2)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呈正相关。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反,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淤积强度大。(6分)
(3)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库区左岸流速更慢,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携带泥沙量更大;左岸淤积计算总河长数值更大。(4分)
【分析】本题以三峡库区河口段拦门沙为背景材料,涉及了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原理的分析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可知拦门沙是河流沉积地貌。形成过程主要从泥沙来源和沉积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泥沙来源: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作用: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说明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增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
(2)据材料可知,入汇角度小于90°,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淤积强度更大,即入汇角度与淤积强度呈正相关。读图可知,三峡水库流向是自西向东,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反,受到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沉显著,泥沙淤积强度大。
(3)据材料可知,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淤积总量。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流速更慢,库区左岸泥沙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挟沙能力更强,汇入水库时携带泥沙量更大;淤积计算总河长左岸大于右岸,使得左岸淤积总量更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有“天空之境”的美称,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是由古老的明钦湖(因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干涸而成。图为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每年夏季,它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每年冬季,湖水则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质硬壳。乌尤尼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一半。2018年,中国和玻利维亚签署协议,在乌尤尼盐沼承建一处碳酸锂工厂。

(1)简述乌尤尼盐沼的形成过程。(4分)
(2)判断去乌尤尼观赏“天空之境”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5分)
(3)分析合作开发乌尤尼盐沼对我国的意义。(4分)
【答案】(1)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从海底隆起,未退却的海水在山间形成内陆盐湖;由于地形封闭,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逐渐形成盐沼。(4分)
(2)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光照强,注意携带墨镜等防晒用品防止晒伤;雨季多对流天气,注意防止冰雹、暴雨的影响;高原空气稀薄,注意携带预防高原反应等相关药品及氧气瓶等。(5分)
(3)增加我国锂矿资源储备,保障矿产资源国家安全;拓宽锂矿资源进口渠道,保障国内相关产业正常生产;合作开发有利于发挥中国经济和技术优势,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4分)
【分析】本大题以乌尤尼盐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的成因、高原气候特征、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地壳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应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入手分析该地由海到陆(到内陆湖)的变化过程。而由内陆湖到盐沼的形成过程,应与湖水蒸发,盐分积累有关,故应从外力作用入手分析。最初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从海底隆起,未退却的海水在山间形成内陆盐湖;由于地形封闭,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逐渐形成盐沼。
(2)由材料可知:观赏“天空之境”主要在当地的雨季,该时间段降水较为丰富,入湖的水量大,盐沼水位上升,形成一片面积较大的浅湖;当地的雨季主要在12月~次年3月,为当地的夏季,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季气候较为适宜。该地地处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要注意防寒保暖。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太阳紫外线强,应注意携带墨镜等防硒用品防止硒伤。在雨季多对流天气,降水多,还应该注意强对流天气下的冰雹、暴雨的影响。高原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容易缺氧,应注意携带预防高原反应等相关药品及氧气瓶等。
(3)锂矿产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新型电池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对锂矿资源需求量急速增加,我国与当地合作开采锂矿资源有利于增加我国锂矿资源储备,保障矿产资源国家安全;同时可以拓宽锂矿资源进口渠道,保障资源进口的安全,原料供应稳定能保障国内相关产业正常生产;对锂矿的开发,满足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源要求,与此同时,中国有经济和技术优势,从而促进进一步高新技术的新发展。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模拟卷
  • 上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7(山东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