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2-地球上的大气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1-18 

地表辐射收支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不同尺度气候异常及变化起关键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3—1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地表辐射收支日变化特征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a500fee-24d3-4a76-af1d-395c2053652b  
1.与大气长波辐射相比,地表长波辐射日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受热具有滞后性                           B.地温日变幅大于气温
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                           D.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
2.状态乙的天气最有可能为(   )
A.晴天                 B.雨天                      C.大风                      D.降雪
3.该地可能位于(   )
A.新疆                 B.陕西                      C.海南                      D.吉林
下图为某时刻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a9a70951259349bea4bf6b3269eb06c5@@@a88cdda01e1f4e4b9be86b4f1d02f8ad
4.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   )
A.甲地阴雨气压降低,受冷锋影响         B.乙地持续性降雨气压升高,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风和日丽,受下沉气流影响   D.丁地狂风持续,气压梯度力大
5.①、②气候类型与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植被状况相符的是(   )
A.①—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丙、温带草原带
B.①—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乙、苔原带
C.①—乙、苔原带;②—丁、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①-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丁、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为某地某种天气系统过境的气象数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c1cbe25da534f5a860dd14b1d86b236
6.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反气旋
7.图例①②③依次是(   )
A.最大风速(m/s)、气压(百帕)、降水量(mm)
B.最大风速(m/s)、降水量(mm)、气压(百帕)
C.降水量(mm)、最大风速(m/s)、气压(百帕)
D.降水量(mm)、气压(百帕)、最大风速(m/s)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最大的是(   )
A.闽                    B.陇                         C.京                          D.藏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10431dcebf84d8790fd0f48bb0a454f
9.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0.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年12月20-22日,有“雪窝”之称的威海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冷流降雪,累计降雪量超过35cm,局部积雪超过50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不属于威海“雪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陆地空气湿度大
B.渤海冬季产生的大湖效应
C.处于胶东半岛北侧海滨,背靠胶东山地丘陵
D.高空强冷空气经洋面南下时遇到了洋面上的暖湿空气
12.2023年12月威海出现近十年最大雪深的原因(   )
A.对流运动旺盛
B.降雪期间偏北风势力弱,风速慢
C.12月上旬渤海地区晴天多,水温较高
D.准静止锋滞留时间长,降雪量大
13.此次特大暴雪对该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使农作物免受冻害②冬季积雪增加,延长春汛
③增加土壤墒情,提高产量④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a6082c-8d94-4eff-b541-913b97e8eca3
14.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15.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16.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湖南邵阳地区2024年4月2日15点左右突降冰雹,持续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有市民反映:“冰雹导致部分房屋与车辆受损,这是自己这辈子见到过最大的冰雹”。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有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下图为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
@@@60f91529bc2a4e83b090c05a944817c6
(1)说明冰雹的形成过程。(6分)
(2)简述冰雹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6分)
(3)说出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3年7月28日上午,第5号超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后,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但是台风残余环流将长时间维持,并且持续北上。28日,第6号台风“卡努”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受副热带高压、北部大陆高压脊、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侵袭,河北局地累计雨量甚至超过了1000毫米。下图示意2023年7月29日京津冀地区极端强降雨天气形势。
@@@93b6e3b8-12d4-4dea-8b17-b18462ac939e
(1)  说明京津冀地区此次极端强降雨的水汽来源。(4分)
(2)  分析地形与气压中心对此次台风水汽输送路径的影响。(6分)
(3)  分析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41a80241-8b75-42ea-bc92-741308337378  
(1)  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6分)
(2)  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6分)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6分)
 
 
 
   
 
 
 
 
 
 
 
 
 
 
2025届南昌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卷(二)
地球上的大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D C D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B C C        
1.B    2.B    3.A
【解析】1.物体放出长波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自身的温度,地表长波辐射的日变幅比大气大,是因为地温日变幅比气温大,B正确;滞后性和日变化较大小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会提高气温日变幅,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会降低地温日变幅,但两者并非地表长波辐射比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状态乙的太阳总辐射量较低,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少,地面长波辐射也较少,最可能为雨天,B正确;晴天的太阳辐射总量较高,A错误;大风天气对太阳削弱较少,辐射总量较高,C错误;可能是降雪天气,但3—11月我国降雪地区较少,不是最可能的天气,D错误。故选B。
3.由图可知,晴天状态下该地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说明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位于90°E附近,只有新疆符合条件,陕西、海南、吉林均在90°E以东地区,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C    5.D
【解析】4.读某时刻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地受冷锋影响,阴雨天气,位于低压槽,气压降低,A错误;乙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受下沉气流影响风和日丽,C正确;丁地等压线稀疏,微风徐徐,D错误。故选C。
5.读气温降水量图可知,①、②两地最冷月1月均大于0℃而小于15℃,可能是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降水分析,①各月降水较为均匀、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低温时多雨、高温时少雨,故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结合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位于西欧(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位于欧洲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位于南欧为地中海气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C    7.D    8.A
【解析】6.由图可知,7月12日17时至13日17时,①③要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②要素先降低后升高,与冷锋、暖锋过境时气压、气温呈现单一的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规律不同,A、B错误。受反气旋影响,降水稀少,而图中三要素没有一直为零或接近零的情况,故不可能是反气旋,应为台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台风。台风过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故②曲线代表气压,B、C错误。①要素最大值只有18,不可能是台风最大风速,应该是降水量,③要素为最大风速,A 错误,D正确。故选D。
8.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正确。甘肃、西藏位于西部内陆,受台风影响不大,排除B、D。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受台因风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9.C    10.D
【解析】9.图中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综上所述,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③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甲为冷高压,气温低,A错误;乙和丙为低压,气流上升,BC错误;丁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高压中心,气温高,气流在高空辐合后下沉,D正确。故选D。
11.A    12.C    13.B
【解析】11.冬季风势力强劲,但冬季风水汽含量少,冷而干,不易形成降水,当干冷的冬季风(西北风)途经渤海后,可以携带渤海海面的暖湿空气(即高空强冷空气经洋面南下时遇到了洋面上的暖湿空气),在遇到威海的山地地形(威海处于胶东半岛北侧海滨,背靠胶东山地丘陵)阻挡抬升后,形成丰富的降雪;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在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时,能够获得水蒸汽和热能,随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雪的形式,而威海“雪窝”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渤海冬季产生的大湖效应。综上所述,属于威海“雪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CD,BCD不符合题意,BCD错;南部陆地空气湿度较小,A符合题意,A对。故选A。
12.12月为冬季,气温低,威海对流运动不旺盛,A错;根据材料信息及上题分析,降雪期间偏北风势力强,风速快,B错;结合上题分析,2023年12月威海出现近十年最大雪深的原因干冷的冬季风(西北风)途经渤海后,经渤海的暖湿空气加温加湿,在遇到威海的山地地形阻挡抬升后,形成丰富的降雪,其中渤海的暖湿空气形成原因可能与由于12月上旬渤海地区晴天多,水温较高,C对;结合以上分析,2023年12月威海出现近十年最大雪深的原因与准静止锋无关,D错。故选C。
13.“特大暴雪”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通常伴随强风、低温、大雪,其会导致农作物受冻、倒伏甚至死亡,且积雪的反射率高,可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使农作物易遭受受冻害,①错误;冬季积雪增加,延长春汛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②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及所学知识,特大暴雪在降雪过程中积累的地表积雪可以有效地锁住水分,减少土壤蒸发,从而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即可增加土壤墒情,提高产量;雪水的低温特性也有助于消灭越冬的害虫及其虫卵,降低这些病虫害的风险,提高农产品品质,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4.B    15.C    16.C
【解析】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6.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1)午后对流旺盛,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1分),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水滴凝结成冰粒(1分);冰粒在上升运动过程中吸附周围小冰粒或水滴体积增大(1分),当其重量无法被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下落(1分);下沉冰粒遇到更强的上升气流再次被抬升,体积再增大(1分),如此反复,冰粒体积越来越大,直到下落至地面形成冰雹(1分)。
(2)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1分)、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1分);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1分)、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1分);复杂地形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1分),增加预报难度(1分)。
(3)危害:冰雹多发于春夏季节(1分),是农业的播种期与生长期:容易损坏幼苗(1分);影响花蕊期农作物传花授粉(1分);使生长期农作物倒伏、果实掉落等(1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分)。
措施:加强对冰雹天气的监测与预报(1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1分);种植抗冰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1分)。
18.(1)西南季风从南海带来的水汽(1分);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1分);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带来的水汽(1分);台风“卡努”输送的水汽(1分)。
(2)受副热带高压阻挡(1分),台风沿副热带高压西缘北移(1分);受北部大陆高压脊阻挡(1分),台风北移受阻(1分);受太行山与燕山的影响(1分),水汽被阻挡和抬升作用明显(1分)。
(3)台风登陆后水汽和热量供应迅速减少(1分),空气上升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1分);陆地地表状况复杂,地面摩擦力增大(1分),台风风速迅速减弱(1分)。
19.(1)强风且适逢涨潮(1分),风暴潮强度大(1分);出现在夜间(1分),大部分居民已入睡(1分);荷兰经济发达(1分),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1分)。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1分),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1分),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1分);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1分),夏季海水温度高(1分),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1分)。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1分),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1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1分);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1分);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1分),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南昌市 地理试卷 地球上的大气
  • 上一篇: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3-地
  • 下一篇:2025届南昌市一轮复习地理试卷1-地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