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1(福建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高考·新动向:2025年福建卷高考地理试卷将延续前几年福建卷特点,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6题)十非选择题(共3题〉,命题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新情境: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自然地理类的题目通过构建新情境,创设问题,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迁移与应用。如第8-10题,以我国西南岩溶区的石灰岩为背景材料,结合石灰岩剖面结构图,考查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人文地理类的试题主要以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来实现考查目标,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如第11-13题,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的农业经济活动为背景,考查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
命题·大预测:根据前几年的福建卷高考地理命题特点,2025年福建高考地理命题大概侧重于考查以下这几个知识点,如“植被与土壤”、“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产业区位因素”‘“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另外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因多关注时事热点和重大的国家事件等。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数字教官”“智能巡检”“AI设计师”等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推动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目前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700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大幅降低(   )
A.原料成本                                            B.运输成本
C.人工成本                                             D.营销成本
2.浙江省实现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得益于(   )
A.AI基础设施完善                                 B.技术成果转化快
C.AI产品种类多样                                 D.制造业产能庞大
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   )
①全面均衡布局②加强技术创新③制定行业标准④拓展应用场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B    3.D
【解析】1.AI技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替代或辅助人力完成一些重复性、繁琐或需要高精度的工作,从而显著降低人工成本‌,C正确;AI技术对原料成本、运输成本和营销成本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2.技术成果转化快是浙江省实现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这些技术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其转型升级,B正确;AI基础设施完善,AI产品种类多样,是推动传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物质基础,但如果不能将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也无法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AC错误;制造业产能庞大则是浙江省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它们并未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D错误,故选B。
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因地制宜,而不是全面布局,①错误;应加强技术创新,制定行业标准,拓展应用场景,通过挖掘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差异较大,分为不同的层次。下图为大气垂直方向某大气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e0ba08b0e944d2d83e82c7555c49d3e
4.该大气层的运动特征是(   )
A.水平对流运动显著                              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D.对流和平流交替运动
5.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B    5.A
【解析】4.读图可知,图中大气层位于12~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平流大气由于依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在下层升温较慢,中上层升温较快,平流层顶部最高温度仍然低于0℃,与①曲线气温变化最吻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各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降0.6℃);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城市无人机低空空域飞行交通系统由航线、起降点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一级航线设置通常选择地面空旷的河流、绿廊等上空,起降点主要依据空域容量、连通性、干扰、用户分布等相关因素布局。图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无人机低空空域三级飞行交通系统构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6ea518-28be-45aa-93aa-49718bd9bb51
6.图示中心城区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的主导因素是(   )
①交通流量②飞行安全③指挥控制④运输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无人机起降点布局对其周边区域的积极作用是(   )
A.减少交通拥堵   B.降低噪声污染        C.增加人口密度        D.提高物流速度
【答案】6.C    7.D
【解析】6.河流上空建筑物等障碍物少,一级航线沿河流上空设置能保障飞行安全,便于指挥控制,②③正确;空中航线受地面交通流量影响不大,空中航线在河流上空或其他地面上空,运输成本差异不大,①④错误。故选C。
7.无人机应用于物流,“起降点主要依据空域容量、连通性、干扰、用户分布等相关因素布局”,故起降点的周边区域发货和收货均更便利,提高物流速度,D正确;无人机起降点布局占用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噪音,不能减少交通拥堵和降低噪音污染,AB错误;无人机起降点布局对人口分布影响不大,不会增加人口密度,C错误。故选D。
石灰岩被溶蚀后,不溶性组分积累转化为岩溶残积层,该层可成为成土母质。残积层及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能产生岩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图是我国西南岩溶区一处类型石灰岩风化壳剖面。下表为采样点的部分元素测试教据(元素百分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c1531ef8-ea85-4325-99cb-ecdeaccfa9b1
采样点编号 Fe2O3(%) TiO2(%) CaO(%) MgO(%)
15.54 1.24 0.51 1.30
0.87 0.17 30.29 18.07

 

8.读表测试数据表明,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   )
A.铁、钛元素流失                                 B.钙、镁元素流失    
C.镁、铁元素富集                                 D.钛、钙元素富集
9.图中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   )
A.红褐色            B.灰白色                  C.暗黑色                   D.青灰色
10.根据剖面结构,推测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的层位是(   )
A.旱地耕作层     B.岩溶残积层           C.岩粉及碎裂岩层     D.基岩层
【答案】8.B    9.A   10.C
【解析】8.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土壤中的元素会随着水体淋溶下渗流失,对比表格数据可知,钙和镁在②处的含量远高于①处,而铁和钛元素并没有出现②处较①处多的现象,因此,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钙、镁元素大量被淋溶流失,而铁和钛元素流失较少,A错误,B正确;溶蚀过程是一个侵蚀过程,一般不会导致元素富集,CD错误。故选B。
9.①靠近图中岩溶残积层,读表格中信息可知,①处Fe2O3含量高,铁氧化后会呈现红色,因此岩溶残积层最可能呈现的颜色是红褐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岩溶残积层由不溶性组分积累而成,不易被溶蚀,因此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B错误;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可溶性物质也较少,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A错误;基岩层还未经风化,裂隙少,透水性差,不易被溶蚀,不利于岩溶作用发生,D错误;岩粉及碎裂岩层裂隙多,利于水体下渗,且岩石风化强度高,较为破碎,容易溶于水中,因此最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C正确。故选C。
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近年来,该村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共同体”。图为梅林村1975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6fb07e5f-1919-44f5-8e7f-d3ebbbcd283e
11.影响1975年、2020年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道路布局、农田分布                          B.河流分布、农田分布
C.道路布局、河流分布                          D.农田分布、道路布局
12.相较于2000年,2020年该村(   )
A.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农业用地规模扩大
C.居住用地布局分散                             D.公共建筑用地集中
13.在建设“美好共同体”的过程中,该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区域商业中心                             B.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
C.打造大规模工业园                             D.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
【答案】11.D    12.A    13.D
【解析】11.由图可知,1975年的居住用地零散分布在农田之中,故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农田分布;2020年居住用地沿主干道分布,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是道路布局。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由图可知,相较于2000年,2020年该村工业用地规模扩大,A正确;农业用地规模缩小,B错误;居住用地布局趋于集中分布,C错误;公共建筑用地基本维持不变,面积略有扩大,分布较为分散,D错误。故选A。
13.由材料可知,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不适宜发展区域商业中心,A错误;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且靠近杭州主城区,不适宜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B错误;打造大规模工业园会侵占更多农业用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符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共同体”的愿景,D正确。故选D。
石化工业、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前体物(如氨氧化合物),在强紫外线辐射下会产生臭氧污染。图1为江苏省沿海城市连云港的三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的某年5月臭氧浓度变化。图2为三个时间段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其中,12日22时后,海面生成一个反气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4. 18时左右各监测点臭氧浓度开始下降是由于(   )
A. 前体物排放减少                                 B. 太阳辐射量减少    
C. 风速明显增强                                     D. 逆温现象显著
15. 22时之后,臭氧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
A. 空气自西向东水平输送臭氧                B. 空气沉降输送臭氧
C. 空气自东向西水平输送臭氧                D. 空气上升输送臭氧
16. 三个监测点距海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
A. 湖沟管理处-德源药业-市环境监测站   B. 湖沟管理处-市环境监测站-德源药业
C. 市环境监测站-湖沟管理处-德源药业   D. 市环境监测站-德源药业-湖沟管理处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14. 强紫外线辐射下会产生臭氧污染,18时臭氧浓度的下降可能为进入黑夜,太阳辐射变弱,B正确。前体物排放的减少和风速的增加都可以使臭浓度下降,但并不一定会发生在18时这个特定时刻,AC错误。根据图2,12日18时温度的垂直变化可知并未发生逆温,且逆温的出现不利于臭氧污染的扩散,D错误。故选B。
15. 臭氧污染除与光化学反应有关外,还与大气的输送有关,22时后连云港市东侧洋面上形成一个反气旋,污染物可自东向西输送,A错误,C正确。据图4可知21时之后,该地形成逆温,对流运动较弱,无明显的垂直运动,BD错误。故选C。
16.据材料可知,22时后海面上生成的反气旋,自东向西将海面上的臭氧污染输送至陆地,从而使各检测站臭氧污染浓度陆续升高;可推测22时后臭氧浓度最先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的湖沟管理处监测点距海最近,最晚升高且上升幅度最小的市环境监测站则距海最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有学者提出中俄加美高速铁路规划构想,规划修建一条从中国哈尔滨出发,经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穿过白令海峡至阿拉斯加,再穿过加拿大连接到美国的高速铁路。如图为中俄加美高铁规划路线图。
@@@d1adb52d-ed9b-4b1a-965d-b6ac0ee1c15f
对修建中俄加美高铁的可行性有人持肯定态度,也有人持怀疑(否定)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持肯定态度。理由:对沿线国家来说,该高铁的修建在经济(促进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文化交流、旅游、地缘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国际合作意愿基础;沿线四国技术力量雄厚,高铁技术成熟,足以克服建设中的各种障碍和技术难题;沿线四国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资金雄厚;长期经济效益巨大,旅游收入可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获得从民众到国家层面的广泛支持;从地缘战略角度看,这条高铁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或持怀疑(否定)态度。理由:该高铁路线经过白令海峡,桥隧建设技术难度大;路程长,资金需求量大,筹集困难;沿线有许多高山、河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周期长;经过高纬度地区,受严寒天气和冻土影响大,一年可施工工期短;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难度大;途经多国,难以达成共识,修建协调难度大。
【详解】持肯定态度。从国际合作与综合效益层面分析,对沿线的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来说,该高铁的修建在经济上,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不同国家优势产业间的互补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交通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跨国交通方式。同时,还能增进文化交流,带动旅游发展,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国际合作意愿基础。从技术与资金保障层面分析,沿线四国均为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技术力量雄厚,高铁技术成熟,有能力克服建设中诸如复杂地形、恶劣气候等各种障碍和技术难题。而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资金雄厚,在资金筹集和投入上有一定保障。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支持层面分析,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巨大,旅游收入可观。同时,建设过程以及后续运营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获得从民众到国家层面的广泛支持。
持怀疑(否定)态度。从工程技术难题层面分析,该高铁路线经过白令海峡,桥隧建设技术难度极大,需要攻克众多技术难关。从资金与勘探挑战层面分析,路程长,意味着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筹集面临困难。并且沿线有许多高山、河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周期长,增加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从气候与环保压力层面分析,线路经过高纬度地区,受严寒天气和冻土影响大,一年中可施工工期短,影响工程进度。此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环境保护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来平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从国际协调困难层面分析,途经过多个国家,各国在政策、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难以达成共识,修建协调难度大,这可能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阻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投影面积上的土壤侵蚀总量,是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的主要指标。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因素有降水、土壤可蚀性、地形坡度、植被及耕作方式等。
白沙河是岷江上游支流,白沙河流域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流域内山高坡陡,降雨集中且强度大。白沙河流域距离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不足50km,地震对该流域土壤侵蚀产生了较强影响。下表为白沙河流域2020年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
海拔/m 面积/km2 年侵蚀量/104t 侵蚀模数/(t·km-2·a-1 面积比例/% 侵蚀量比例/%
<1000 13.22 0.60 450.97 3.67 1.06
1000-2000 148.15 17.25 1164.48 41.14 30.74
2000-3000 142.94 23.58 1649.48 39.69 42.01
3000-4000 52.23 12.89 2467.68 14.50 22.96
≥4000 3.59 1.81 5036.41 1.00 3.22
(1)描述白沙河流域土壤年侵蚀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6分)
(2)不同海拔梯度相比,白沙河流域海拔≥4000m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但年侵蚀量较小。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说明地震对白沙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8分)
【答案】(1)土壤年侵蚀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迅速增大后又迅速减小;海拔2000-3000m处土壤年侵蚀量最大;海拔1000m以下和4000m以上地区土壤年侵蚀量较小。(6分)
(2)海拔高,地形坡度大;且降雨强度大,土壤易被侵蚀,土壤侵蚀模数大;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山体总面积小,土壤年侵蚀量较小。(6分)
(3)地震使山坡上土体松动,易被侵蚀;地震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侵蚀土壤;地震会破坏山坡植被,加剧土壤侵蚀;地震会加剧岩石风化,提高土壤侵蚀强度。(8分)
【详解】(1)描述变化特征类题目需要注意描述整体变化和极值分布。根据表格数据海拔高度在2000-3000米之间年侵蚀量最大,海拔小于1000米和大于等于4000米以上的地方侵蚀量较小,整体随着海拔的升高先迅速增大后又迅速减小。
(2)对比表中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侵蚀数据可知,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但年侵蚀量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大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坡度、岩石的稳固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地形坡度大,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冲刷能力强,土壤易被侵蚀,所以土壤侵蚀模数大;土壤年侵蚀量小的原因主要从山体面积角度分析,海拔4000m及以上地区,山体总面积较小,所以土壤年侵蚀量较小。
(3)地震对白沙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角度分析。直接影响:地震导致土体松动,引发山地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加剧泥石流的发生,土壤侵蚀;地震破坏植被,固结表土能力下降,加剧土壤侵蚀,地震加剧了岩石风化,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流经地区属于农牧交错带。在主河以南有广泛的黄土堆积,以北为大片沙地。考古研究表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十分活跃。下图示意西拉木伦河河谷南岸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表示意不同文化遗址距今的时间和出土物品。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文化遗址 距今时间/年 出土物品
兴隆洼—赵宝沟遗址 8000—6000 以掘土用的石锄为主,也有翻土用的石铲,砍伐用的石斧和加工食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红山—小河沿遗址 6000—4000 红山遗址出土铜器及种类、数量繁多、制作精美的石器;小河沿遗址出土了少量石斧和制作精良的石铲,但先进的翻土工具几乎绝迹
夏家店遗址 4000—2800 夏家店遗址下层出土大量先进的翻土石器和铜器,上层出土较多骨箭簇、骨匕首、马具、饰品等

 

 
(1)描述西拉木伦河河谷人类文化的迁移特点。(2分)
(2)分析距今8000—2800年,该地主要农业类型的发展变化情况。(6分)
(3)指出图示剖面风积物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古人类活动特点分析其形成过程。(8分)
(4)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古人类文化遗址多分布在阶地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1)向海拔较低的现代河流所在方向移动。(2分)
(2)距今8000—6000年,出土简单农具,以原始种植农业为主;距今6000—4000年,出土农具种类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该地种植业发展先进步、后倒退;距今4000—2800年,下层出土先进农具,上层为马具等,当地从种植业转向畜(游)牧业。(6分)
(3)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面上红山—小河沿遗址所在地。(2分)
形成过程: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达,依赖于黄土塬面耕种,此时风积物未出现;红山文化末期,气候转干,北岸的风沙开始扩展,红山文化逐渐消亡;小河沿文化农业明显退步,表明气候持续恶化,此时风沙不断堆积,形成较厚的风积物。(6分)
(4)阶地平坦开阔,利于居住和农耕;距离河流较近,便于获取水源;阶地相对于河漫滩地势较高,在河流洪水期能够避免被洪水淹没;阶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据图表信息可知兴隆洼—赵宝沟遗址、红山—小河沿遗址、夏家店遗址,距今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这三处遗址形成的时间越来越晚,而据西拉木伦河河谷南岸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可知,兴隆洼—赵宝沟遗址、红山—小河沿遗址、夏家店遗址的海拔高度越来越低,所以推断西拉木伦河河谷人类文化的迁移方向是向海拔较低的现代河流所在方向移动。
(2)8000—6000年,出土物品以掘土用的石锄为主,也有翻土用的石铲,砍伐用的石斧和加工食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这些出土工具主要是简单农具,以原始种植农业为主;距今6000—4000年,出土农具种类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该地种植业发展是先进步、后倒退;距今4000—2800年,下层出土先进农具,上层为马具等,而马是畜牧业农产品,这表明当地从种植业转向畜(游)牧业。
(3)据图示风积物图例可知,图示剖面风积物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面上红山—小河沿遗址所在地。据上题分析得知该时期种植业发展是先进步、后倒退,前期农业发达,依赖于黄土塬面耕种,此时风积物未出现;后期种植业倒退,这是由于气候转干,北岸的风沙开始扩展,种植业发展条件恶化,红山文化逐渐消亡,小河沿文化农业明显退步的原因气候持续恶化密切相关,此时气候应趋于干旱,风沙不断堆积,形成较厚的风积物。
(4)阶地处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居住和农耕;阶地距离河流较近,便于获取水源满足生产生活活动;阶地相对于河漫滩地势较高,在河流洪水期能够避免被洪水淹没,能减少洪涝威胁;阶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5(
  • 下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2(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