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四川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嵊州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之乡,传统养蚕对桑叶和劳动力要求较高。近年来,在传统蚕茧产量下滑的背景下,某公司培育出广食性蚕种,可用人工饲料喂养,实现工厂化养蚕。下图示意工厂化养蚕流程。据此完成1~2题。
@@@68eacc5e013242089b11ce4e0a7a666f
1.近年来,嵊州传统蚕茧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桑叶品质降低   B.市场需求量减少   
C.工厂化养殖的冲击                               D.劳动力成本升高
2.与传统桑蚕产业相比,工厂化养蚕的主要优势有(   )
①节约能源消耗    ②减少废物排放    ③不受季节限制    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传统桑蚕养殖以散养为主,规模较小,受季节限制大,需人工采桑饲养,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高。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其他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导致从事桑蚕养殖的劳动力减少,D正确;桑叶品质降低不是传统蚕茧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A错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丝织品的需求增加,蚕丝市场应该扩大,B错误;工厂化养蚕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桑蚕养殖规模较小、受季节限制大、劳动力需求大、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属于弥补传统桑蚕养殖不足的措施,C错误。故选D。
2.据图可知,工厂化养蚕能对蚕砂进行充分利用,能有效减少废物排放,②正确;工厂化养蚕摆脱了对桑叶的依赖,加上工厂恒温恒湿,桑蚕养殖不再受季节限制,③正确;蚕丝质量跟蚕种、饲养情况、桑蚕病害等因素有关,工厂化养蚕主要解决的是桑蚕受到季节限制的问题,但通过工厂化养蚕,可进行规范管理、预防病害、保持恒温恒湿,以此提升蚕丝产量,降低生产成本,④正确;恒温恒湿要消耗大量能源,①错误。故选B。
研究者将W市各分区细分成微小网格,通过网格内各类线上活动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统计网格内线上活动的热度,标记热,点网格,计算热点网格占比。热点网格占比大于0.5的活动为热门活动。下表示意W市各分区线上活动热点网格占比。据此完成3~5题。
分区 线上线下融合类 完全线上类 热门活动数量
网络购物 外卖生鲜 居家服务 网约打车 休闲娱乐 社群交友 青少年教育 医疗问诊
中心城区 0.78 0.85 0.51 0.40 0.13 0.00 0.85 0.00 4
近郊核心区 1.00 0.84 0.66 0.79 0.82 0.98 0.56 0.51 8
近郊外围 0.88 0.02 0.06 0.13 0.94 1.00 0.00 0.88 4

 

3.与中心城区相比,近郊核心区线上生活热门活动数量多是因为近郊核心区(   )
A.居民消费水平更高                              B.线上服务水平更高
C.居民习惯线上消费                               D.线下生活设施较少
4.近郊外围线上线下融合类活动总体热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区位条件差,运营成本较高                B.居民对线下活动依赖强
C.消费价格高,居民接受度低                 D.完全线上类活动热度高
5.青少年教育热门指数中心城区远大于近郊是因为中心城区(   )
A.家庭密度大      B.平均年龄低           C.消费能力强            D.教育质量高
【答案】3.D    4.A    5.A
【解析】3.一般来说,中心城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更高,而不是近郊核心区,A错误。中心城区通常具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先进的技术,线上服务水平可能更高,B错误。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善,线下消费更加方便,导致线上活动数量减少;近郊核心区线下生活设施较少,居民在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选择相对较少,因此更倾向于使用线上服务,导致线上生活热门活动数量多,C错误,D正确。故选D。
4.近郊外围区位条件差,运营成本较高,可能导致线上线下融合类活动的服务质量和便利性不足,从而降低居民的参与度和热度,A正确。如果居民对线下活动依赖强,那么完全线上类活动热度也应该低,但题干中显示完全线上类活动热度不一定低,B错误。题干中未提及消费价格高的问题,且价格高不一定是主要原因,C错误。完全线上类活动热度高不能解释线上线下融合类活动总体热度低的原因,D错误。故选A。
5.中心城区家庭密度大,对青少年教育的需求更高,因此青少年教育热门指数更高,A正确。平均年龄低不一定意味着对青少年教育的需求高,B错误。消费能力强不一定直接导致青少年教育热门指数高,C错误。教育质量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选择中心城区的青少年教育,但不是热门指数高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胜利达坂(达坂:山顶的隘口)为216国道翻越天山段的最高点,海拔4280米。历史上该路段冬季封闭,夏季间歇可通行。自2010年以来,该路段长期濒临废弃,只有少数越野爱好者特意体验,其他车流多选择301 省道与吐和高速公路绕行。据此完成6~7题。
@@@cf2f40ba-dc0e-4629-8e91-ee5a4d32a965
6.历史上制约胜利达坂路段正常通行的首要因素是(   )
A.沿线干旱缺水                                     B.积雪时间较长
C.地质条件复杂                                      D.野生动物出没
7.216国道胜利达坂路段长期濒临废弃而没有修缮,主要受制于(   )
①资金               ②建材              ③需求              ④劳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6.B    7.A 
【解析】6.由材料可知,历史上胜利达坂路段冬季封闭,该区域纬度和海拔都较高,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时间较长,无法通行,B正确;干旱缺水对道路通行影响不大,A错误;地质条件影响道路的修建而不是通行,C错误;野生动物出没对交通通行的影响有偶然性,频率低,不是首要因素,D错误。故选B。
7.道路的修缮一是需要资金,二是看有没有需求。材料中提到,216国道胜利达坂路段只有少数越野爱好者特意体验,其他车流绕行,故该路段通行需求较少,需求较少就难以获得资金支持,①③符合题意,建材、劳动力条件均可以通过资金来满足,不是主要限制因素,②④不合题意。故选A。
滇西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端,是云南省高原湿地的集中分布区。已有研究表明,滇西北高山地区集中分布有大量的微水体(指面积小于8公顷的湖泊类水体),其中千湖山地区(平均海拔在3800~4200米)的微水体数量尤其可观,其密集分布在山脊线两侧。下图示意1995~2019年千湖山地区微水体降水量、气温及斑块数量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e6d7b603-dc50-44f1-a5f6-57ae9954d44c
8.据图中信息可推知,1995~2019年千湖山地区气候总体呈现(   )
A.暖湿趋势          B.冷湿趋势               C.暖干趋势               D.冷干趋势
9.推测导致千湖山地区微水体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作用               C.流水堆积               D.重力崩塌
10.与千湖山地区微水体斑块数量大致呈负相关的是(   )
A.海拔                B.坡度                      C.气温                      D.降水量
【答案】8.C    9.B    10.D
【解析】8.图中资料显示,1995~2019年千湖山地区微水体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温呈升高趋势,气候整体呈暖干趋势,C对,ABD错。故选C。
9.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千湖山地区平均海拔在3800~4200米,微水体密集分布在山脊线两侧,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山脊线两侧冰川(冻融)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面积小、零散分布的小型凹地,发育形成众多微水体,B对;云南省纬度较低,降水多,风力作用不显著,A错;流水堆积不会形成洼地或者湖泊,C错;重力崩塌会在山脊两侧形成堆积物,但不会形成洼地或者湖泊,D错。故选B。
1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千湖山地区微水体数量较多,降水量增加时,会将毗邻分布的微水体连成片,造成微水体斑块数量减少,即降水量与斑块数量大致呈负相关,D对;坡度大,不利于水流汇聚,微水体斑块数量多,两者大致呈正相关,B错;海拔、气温与微水体斑块数量的相关性不明显,AC错。故选D。
崇明岛以南的南支河道是长江入海口的主航道,其河床形态主要受河流泥沙冲淤影响。图示意南支河道某处南岸至北岸的河床横断面变化情况。完成11~13题。
@@@3f34c896-2875-4006-9601-678b77e038ce
11.与2002年相比,2018年该处河道(   )
A.水量减少          B.水深变浅               C.水面变宽               D.出现分汊
12.2002-2018年,河床横断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   )
A.年降水量增加   B.中上游植被破坏   
B.C.水利工程建设                                D.中下游围湖造田
13.为保障该处河道航运安全,应(   )
①绿化河堤②增设航道标识③疏浚航道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C    12.C    13.B
【解析】11.根据材料及给出的图示可以看出,对比2002年和2018年的河床横断面,可以看出2018年的水面宽度与深度要明显大于2002年,所以自三峡大坝工程建设之后,到达中下游地区泥沙减少,河床底部泥沙沉积少,河流流速增快,河流变深变宽,B错,C对;水量大侵蚀作用强,才会使河床降低,A错;河床泥沙堆积少,自然不会出现分汊现象,D错。故选C。
12.河床横断面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河流泥沙冲淤的影响。在这四个选项中,年降水量增加和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床形态的影响较小,首先排除A、D两项;而中上游植被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会进一步影响河床形态,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相比之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泥沙冲淤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会改变河流的流速、流量等水文条件,从而影响泥沙的冲淤过程,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且影响速度要比自由淤积快。所以选择C,排除B项。故选C。
13.为了保障河道航运安全,首先需要让船只能够准确识别航道,因此增设航道标识是非常必要的,②对;其次,由于该处河道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河流泥沙冲淤影响,所以疏浚航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航道具有足够的水深,方便船舶通行,③对;绿化河堤只是美化环境,与航运安全是无关的,①错;拓宽河道,虽然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并排通行的船只距离增加,但对航运安全影响不大,④错。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祁连山区腹地历史上植被破坏严重,经多年自然恢复,海拔2800~3500m之间北坡植被发育良好,南坡植被稀疏。为了尽快恢复南坡生态,祁连山林业工作人员种植青海云杉,但存活率极低;后来先种植祁连圆柏,在圆柏林中再种植云杉,则大幅提高了其存活率。下表为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生长特性。据此完14~16题。
树种 适宜海拔 最大植株高度 习性
青海云杉 温带1600~3800m <23m 15岁以下幼树喜阴,15-30岁顶部喜阳侧面喜阴,30岁以上喜阳;生长缓慢,耐寒忌涝,耐旱耐瘠薄,喜中性土壤
祁连圆柏 温带2600~4000m <12m 适应性强,喜阳忌阴,喜冷耐旱,生长速度快
14.相较于北坡,海拔2800~3500m的南坡植被恢复较差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坡度
15.圆柏林中种植青海云杉存活率高是因为祁连圆柏改变了林中(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16.随着后期人为干预减少,祁连山南坡云杉圆柏混交林自然演替可能会(   )
A.保持云杉圆柏混交林不变                   B.向复杂的落叶阔叶林演变
C.向单一的祁连圆柏林演变                   D.向单一的青海云杉林演变
【答案】14.C    15.B    16.D
【解析】14.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省西部交界处,深居内陆,降水少,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好,蒸发强,水分条件差,北坡为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好,所以水分条件是限制海拔2800-3500m的南坡植被恢复的条件,C正确;南坡为阳坡,光照比北坡好,南坡纬度比北部稍低,热量条件比北坡好,A、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南坡和北坡的坡度差异,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在圆柏的遮蔽下有树荫,适合喜阴云杉幼树生长,圆柏改变了光照条件,B正确;种植圆柏对于改变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16.从表中可以看出,云杉最大植株高度是圆柏的近两倍,云杉15-30岁顶部喜阳侧面喜阴,30岁以上喜阳,可以预计未来云杉会大大高于圆柏,圆柏光照条件受到了限制,使喜阳忌阴圆柏生长缓慢甚至消亡,混交林会逐渐演变为单一的青海云杉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距今11ka~34ka前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古堰塞湖(经棚古湖)。经研究发现,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过程。经棚古湖的形成和消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西拉木伦河流域示意图和不同历史时期西拉木伦河河床剖面示意图。
@@@28200f5c4f774acfacd813aba3accf38@@@cb23d027d1394863b82adf82ad5bf6e9
(1)该地区在经棚古湖形成之前先有河流,分析其判断理由。(6分)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解释该地区早期河流干流呈东西走向的原因。(4分)
(3)考察发现经棚古湖为堰塞外流湖,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答案】17.(1)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2分)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2分)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2分)
(2)该地区有东西走向的断层发育形成的断裂构造带,(2分)(断裂构造带下陷且)断裂构造带上岩石破碎易侵蚀,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2分)
(3)流域内河谷陡峭,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2分)这一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2分)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2分)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湖泊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根据图可知,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砂砾岩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推侧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在下,湖泊沉积物在上,说明河流比湖泊早形成;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综上所述湖泊形成时间晚于河流。
(2)根据图可知该地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因为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势较低,水流积聚易发育河流,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
(3)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域内地势落差大,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变化过程,据此可推测堰塞湖形成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低空经济是主要以垂直起降型飞机与无人机为载体,广泛应用于载人、载货及城市管理等各类场景中的一种新兴产业。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集聚了300多家无人机研发制造相关企业,一架无人机生产需要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在深圳当地采购。近年来深圳市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及活跃的创新文化,持续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2024年被称为“空中出租车”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深圳直飞珠海,2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未来将会成为大湾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0f4105fc-9523-4e63-8bc3-b02cc9a31309
(1)分析无人机研发制造各相关企业大量集聚在深圳的主要原因。(6分)
(2)与地面运输相比,简述“空中出租车”的优势。(4分)
(3)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为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18.(1)深圳无人机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2分)深圳政府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大力支持;开放的创业氛围,优秀的人才众多;(2分)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与信息交流。(2分)
(2)“空中出租车”运输受地面交通线路布局影响小;(2分)运输速度更快,实现点到点的运输,距离更短,节省运输时间;(2分)“空中出租车”运输中避免了拥堵,提高了运输效率;(2分)因垂直起降,在线路等配套设施上投资较少。(2分)(任答两点)
(3)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配套产业;(2分)提升研发技术水平,提高无人机续航能力与运输量;(2分)扩大宣传,提高低空经济的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等。(2分)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的支持;(2分)加大对相关产业的资金、科技、劳动力等要素投入;(2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低空经济的监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2分)(不同角度各任答两点)
【详解】(1)本题主要是考工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和社会经济因素:动力、运输条件、市场、劳动力、政府政策、集聚效应、环境质量、技术等。材料“无人机生产需要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在深圳当地采购”说明深圳无人机产业基础雄厚,有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深圳市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及活跃的创新文化,持续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说明深圳对低空经济产业大力支持,无人机有政策支持;无人机产业多,创新文化氛围浓,优秀的人才多。深圳300多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产业聚集,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与信息交流。
(2)地面交通运输在布局时会受到地形、房屋等障碍物的影响,而空中出租车主要是在空中运行,受地面交通线路布局影响小;材料“从深圳直飞珠海,空中出租车仅用20分钟”,反映出速度快,能实现点到点的运输的优势,运输距离更短,节省了时间;与地面的运输相比,空中出租车在空中的运输空间更大,能避免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因为空中出租车是垂直起降,不需要像飞机一样修机场和跑道,也不需要像地面运输一样修建运输线路,所以在配套设施上投资较少。
(3)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先分析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措施进行解决。空中出租车是新兴产业,相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资金、科技等要素投入较少,由于处于刚起步阶段,知名度不高,市场需求量小;空中出租车主要依赖无人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与运输量存在较大差距;无人机在空中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回答。企业:提升无人机研发水平,提高续航能力与运输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低空经济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政府可以从监管、调控相关要素、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回答。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资金科技劳动力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低空经济的监管。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青藏高原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其面积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0%。青藏高原区域内的农业活动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主要放牧牦牛、藏羊等食草家畜。近年来,西藏惠农补贴政策得到落实,如牲畜良种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2000—2020年,该地区食草家畜碳摄入量与可利用产草量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但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左图示意2000—2020年青藏高原食草家畜碳摄入量空间分布,右图示意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家畜(除羊和其他不足一周岁牲畜以外的各类牲畜)和羊的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
@@@44bf88c0-72a3-4382-a31b-93fe19f18caa
(1)简述青藏高原食草家畜碳摄入量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说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4分)
(3)推测云南大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明显大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原因。(4分)
(4)分析青藏高原地区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显著减小的原因。(6分)
【答案】19.(1)食草家畜碳摄入量的地区差异大;(2分)高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地区,低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2分)
(2)供给牧草;(2分)调节气候;(2分)涵养水源;(2分)防风固沙;(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2分)(任答两点)
(3)海拔高,地势起伏大,草地分散且坡度陡,增加食草动物觅食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食草动物的食草量;(2分)放牧强度大;(2分)土壤较贫瘠,单位面积土地的产草量小。(2分)(任答两点)
(4)气候暖湿化使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的产草量增加;(2分)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使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草地生产力提高;(2分)政府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地放牧强度下降;(2分)优良畜种占比提高,牧民收入增加,降低草地的放牧强度。(2分)(任答三点)
【详解】(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整体(主要指地理事物的地区差异、整体趋势等)和局部(主要指极值区分布)两方面描述。图示青藏高原食草家畜碳摄入量的地区差异较大,高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低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如为畜牧业供给牧草等)、调节服务(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支撑服务(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和文化服务。本问结合材料,说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即可。
(3)图中云南大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明显大于青藏高原区域内其他地区。原因可结合云南的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从食草量大(大家畜食草量大、放牧强度大)和产草量小(云南地表起伏大、土壤较贫瘠,产草量小)等角度分析。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起伏较大,草地分布相对分散,且地势崎岖不平,加大了食草动物觅食的难度和时间,导致食草动物的食草量增加;当地经济发展惠普较低,大型家畜数量较多,放牧强度较大;当地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较低,单位面积土地的产草量较小等。
(4)第一步,分析设问要求。青藏高原地区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显著减小,说明草地生产力增加速率超过食草家畜摄入需求增速。因此,本问可从草地生产力、食草家畜摄入需求两方面分析。第二步,利用倒推法推测原因。①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减小→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减小→政府推行惠农补贴政策,使得优良畜种占比提高、草地放牧强度下降。②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占可利用产草量的比值减小→可利用产草量增加→气候暖湿化使草地生产力提高;生态保护工程的有效实施,使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第三步,运用地理术语归纳答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气候逐渐暖湿化,水热条件改善,青藏高原草地的产草量增加,单位面积生产力提高;随着退耕还草等生态工程的事实,使得草地等生态系统不断恢复,提高了草地的生产力,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随着政府各种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草地放牧的强度不断下降,食草家畜碳摄入量减少;随着畜种不断改善,优良畜种的占比不断提高,牧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导致草地的放牧强度降低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