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2.天津滨海新区适宜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先进制造业、海洋化工业
B.能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C.纺织工业、海港物流业
D.水产品加工业、海滨休闲旅游业
【答案】1.A 2.A
【解析】1.天津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紧邻我国首都,国家重点开发地区。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面积广大,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①②④正确。该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地价较高是限制发展的因素,③是劣势。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条件较差,⑤错误。故选A。
2.天津地处我国环渤海地区,铁、石油、海盐等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利用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海洋化工业,A项正确。该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能源加工业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不应大力发展能源加工工业,B错误。纺织工业属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应大力发展,C错误。海滨休闲旅游业不属于工业部门,因此D错误。故选A。
安道尔是比利牛斯山区的内陆国家,境内高山峡谷遍布,地形崎岖。每年10月中下旬,安道尔常已漫天飞雪。下图为安道尔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冬季温和湿润,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
B.冬季寒冷湿润,受地形与西风影响
C.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D.夏季高温多雨,季风影响显著
4.关于地形对安道尔河流特征的影响,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C.河谷开阔平缓,流域面积大
D.河流落差大,河床呈“V”型
【答案】3.B 4.D
【解析】3.根据题干分析,安道尔在42°N大陆西岸,正常情况下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正常情况下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由于该国海拔较高,10月已漫天飞雪,说明其冬季较为寒冷而非温和,A错误;该国冬季受西风影响,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形成了寒冷湿润的气候特点,B正确;地中海气候在正常情况下,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但是考虑该地区海拔较高使夏季气温降低,其夏季并非炎热,应较为凉爽,C错误;季风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东岸,该地为大陆西岸,不受季风影响,D错误。本题应选B。
4.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安道尔地势应是中部和南部较低,其他地区地势较高,河流大体上由北向南流,水系特征属向心状,A、B错误;由于该国山地面积较大,河流多发源于山地地区,其落差较大。由于受山地地形限制,该地区河流河谷深而窄,河流下蚀能力强,使河谷呈现“V”型,同时该地区河流流域面积较小,C错误,D正确。本题应选D。
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成都举办。顶着烈日与近40摄氏度的高温,记者走进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生活服务中心,感到阵阵清凉爽快。原来,成都大运村生活服务中心的“风之谷”,利用传统建筑“冷巷”原理降温,不需要空调,而且一年能省电70000度。冷巷是岭南传统庭院的精髓体现,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夏季晴朗的白天,冷巷有利于两侧建筑院落的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西北逐渐偏南
B.西北逐渐偏北
C.西南逐渐偏北
D.西南逐渐偏南
6.结合热力环流原理,下列关于“冷巷效应”的形成过程,说法合理的是
①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时间短、温度较低
②巷子与其两侧建筑院落存在温差,形成环流
③夜晚,高墙之间狭窄巷道温度较高,利于空气流通,从而达到通风的效果
④巷子较窄,气流经过时风速会增大,从而达到通风效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5.A 6.B
【解析】5.材料信息表明,运动会举办期间为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成都应日落西北,不应日落西南,排除CD;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成都日落西偏北的角度会变小,即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北逐渐向正西方向移动,向南偏移,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6.夏季晴朗的白天,因两侧墙面的遮挡,巷内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太阳照射时间少,温度较低,①说法合理;巷子两侧建筑物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升温快,气温较高,与巷内之间形成温差,故白天风由巷内向外吹,形成环流,②说法合理;由材料可知,夏季晴朗的白天,冷巷有利于两侧建筑院落的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效应”,③所述并不是“冷巷效应”形成过程,③说法不合理;巷子较窄“狭管效应”显著,可使风速增大,达到通风的效果,④说法合理。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海峡是两个水域之间的狭窄通道,因位置特殊,被称为“海上咽喉”。下图为红海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表层和底层海水均由亚丁湾流向红海
B.表层海水由红海流向亚丁湾,底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向红海
C.表层和底层海水均由红海流向亚丁湾
D.表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向红海,底层海水由红海流向亚丁湾
8.红海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继续扩大
B.不断变小
C.保持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7.D 8.A
【解析】7.由材料可知,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海水盐度高,密度高于印度洋(亚丁湾),水面更低,因此表层海水由印度洋(亚丁湾)流向红海,底层海水流向与表层相反,由红海流向印度洋(亚丁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导致红海未来继续扩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人们在培肥土壤的过程中,往往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并经过堆垫等作用,在土壤表层形成了一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耕作层(图)。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并提高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有助于耕作土壤结构的稳定。完成下面小题。
①提高土壤透气性
②提高土壤保肥性
③减少土壤病虫害
④降低土壤保水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相较于未经秸秆还田的耕作土壤,秸秆还田耕作土壤
A.颗粒较粗,颜色较深
B.颗粒较细,颜色较深
C.颗粒较粗,颜色较浅
D.颗粒较细,颜色较浅
【答案】9.A 10.A
【解析】9.读图联系材料可知,“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比例,并提高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有助于耕作土壤结构的稳定”,团聚体间孔隙增多,有利于空气流通,可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高土壤的保肥性,①②正确、④错误;秸秆还田一般不能直接减少土壤病虫害,有时还可能因秸秆携带病菌虫卵等增加病虫害风险,③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比例,说明颗粒较粗,排除BD;秸秆还田提高团聚体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A正确,排除C。故选A。
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地和低丘平地,是大巴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全区包括六个地级市,是四川省人口分布差异较大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各县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北部人口稠密,中、南部人口相对稀疏
B.西部人口相对稀疏,中、东部人口稠密
C.西部人口稠密,中、东部人口相对稀疏
D.北部人口相对稀疏,中、南部人口稠密
12.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分布差异在逐渐增大,能够确定的是
A.北部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迁量不断减少
B.北部地区村落“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
C.中、南部地区城镇就业难度逐渐降低
D.中、南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答案】11.D 12.B
【解析】11.据图可知,川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密度很不均衡,北部的人口密度低,说明北部人口稀疏,而中、南部人口密度较高,说明中、南部人口稠密,即川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分布总体呈现北部人口稀疏,中南部人口稠密的特点,D正确;北部人口稀疏,AB错误;中南部人口稠密,C错误。故选D。
12.读图可知,川东北地区的北部为大巴山地,地势较高,耕地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迁而减少,村落“空心化”“老年化”等问题日趋严重,人口稀疏,村落萎缩,B项正确,A项错误;人口可能向省外流动,中、南部地区不能确定人口一定增加,就业难度不一定会降低,人均耕地面积也不一定减少,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分布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这是因为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只有在人口基数很少的新开发地区,移民因素才能立即产生显著效果。
13.深海泥水界面处松散沉积物内富含某矿产,大小如土豆,表面光滑,直径多在5—10cm之间。如图为该矿产深海采矿系统示意图,生产系统由水面和水下两部分装备组成,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利于我国
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资源供给
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注重海洋资源开发,而不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数量,A错误;开发海洋矿产资源而非生物资源,B错误;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资源供给,保障我国资源安全,C正确;海洋资源开发不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
江苏南部一中学生在学校附近甲地先后记录了冬季P、Q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昼夜时长差较小
B.日出方位更加偏南
C.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D.日出地方时数值较小
15.当太阳位于P位置时,全球昼夜分布最接近如图中的(阴影代表黑夜)
A. B.
C. D.
【解析】14.由于P、Q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均在冬季,日出均在东偏南方向,根据方位图位置,所以Q日比P日的日出方向相对更偏北一些(但依然均在东南方),说明在Q日,太阳直射点更靠近赤道,P日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南回归线。所以与Q日相比,P日该地昼夜时长差较大,A错误;日出方位更加偏南,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错误;P日该地昼长更短,日出时刻更晚,所以日出地方时数值较大,D错误。故选B。
15.当太阳位于P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南回归线,北极附近应出现极夜,B错误。该地位于江苏,其日出时,0°经线应为黑夜,A、C错误,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