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安徽省安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04-23 

一、单选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电冰箱、电冰柜、建筑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军汽车制造业,研发经济型车和家用车。2010年收购豪华乘用车品牌沃尔沃,其保持独立运营和发展。2013年在欧洲成立研发中心,2016年成立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公司,2017年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7年吉利集团进军汽车制造业,根本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

  B.提高企业效益

  C.丰富产品种类

  D.拓展消费市场

2.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主要是为了

  A.获得完整的研发技术

  B.增加集团旗下品牌

  C.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

  D.掌握国际市场信息

3.吉利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

  A.加速产业转移

  B.提升国际影响力

  C.提高营销能力

  D.优化产品结构

  【答案】1.B 2.A 3.D

  【分析】1.电冰箱、电冰柜、建筑材料和摩托车等生产,入门门槛低,竞争压力大,汽车生产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附加值高,所以吉利集团进军汽车领域,可以提高企业效益,B正确。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消费市场不是其根本目的,ACD错误。故选B。

  2.沃尔沃属于美国福特旗下豪华乘用车品牌,被吉利集团收购后,可以为吉利集团提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技术,提高汽车生产技术,A正确。增加集团旗下品牌;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不是其收购沃尔沃汽车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3.由材料可知,吉利集团生产的产品早期有电冰箱零部件、电冰箱、电冰柜、建筑材料和摩托车,后来生产经济型车和家用汽车、豪华车、新能源汽车等等,可以看出该公司一直致力于优化产品结构,D正确。没有反映出加速产业转移、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营销能力的相关内容,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国外企业的相关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获得更高的产品利益。企业的经济行为绝大部分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中国提建的中马(马尔代夫)友谊大桥于2018年8月通年、其位于北马累环礁,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桥梁长1.39千米。图中马累岛为主要居住岛,人口密度大,现在正在开发胡鲁马累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A.技术资金不足

  B.火山地震多发

  C.地质环境复杂

  D.海面宽阔距离长

5.大桥全年施工窗口期较短的原因

  A.气温高

  B.雨季长

  C.海浪大

  D.台风多

6.马尔代夫目前重点开发胡鲁马累岛的主要目的

  A.促进旅游发展

  B.提升运输效率

  C.拓展发展空间

  D.加强环境保护

  【答案】4.C 5.B 6.C

  【分析】4.该地海洋水文环境多变,珊瑚礁地层软硬不均使其地质环境复杂,C正确;中马合作,中国可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A错误;该群岛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图中显示海面建桥距离较短,D错误。故选C。

  5.每年5-10月,马尔代夫进入雨季,受海洋影响,雨季更长,同时受西南风影响,风浪高,大型浮吊船起吊作业困难,安全隐患大,正确;气温高对施工影响不大,该海域因靠近赤道,基本不受飓风影响,错误;故选B。

  6.由图文材料可知,马累岛面积小,人口多,有较大的交通和居住压力,开发胡鲁马累岛有利于缓解马累岛的人口压力和过于集中的经济活动,分散城市职能,拓展发展空间,C正确;促进旅游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提升运输效率体现在建桥上,开发胡鲁马累岛不利于环境保护,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分析影响某区域工程施工的因素先要从自然因素入手,一般所说的自然因素是就是:气(气候)、地(地形地质)、水(水文)、土(土壤土方等)、生(生物)、灾(自然灾害)等。另外就是社会经济因素:科技、经济、交通、土地、劳动力等。

  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部逐步升高的趋势,其本质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同海拔山体内部气温比外部高的气温空间格局。下图为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1月0°C等温线理想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尔卑斯山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差异大,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纬度低②坡度大③海拔高④光照弱⑤面积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8.山体效应会使得山体内部

  A.云量增多,降水减少

  B.云量减少、降水减少

  C.云量减少,降水增多

  D.云量增多,降水增多

  【答案】7.D 8.B

  【分析】7.由于两个山体的规模明显不同,青藏高原无论是在高度、面积还是体积上都远大于阿尔卑斯山,山地规模是山体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纬度位置对山地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正确;二者坡度不具可比性,青藏高原光照更充足,错误;故选D。

  8.山体效应改变了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梯度,在山体外部易形成降水,使得山体内部比外部出现云量减少、降雨量降低的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巨大山体(山系或高原)创造其周围的气候,在任给定的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

  渔业资源调查多采用标海化播措游泳动物进行科学研究。下图为冬季长江口渔场游泳动物长度谱的年代际变化图,纵坐标为每小时平均捕捞渔获总尾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各年代渔获尾数和体长呈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正相关

  D.负相关

10.图示期间,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的生物为

  A.小个体高龄生物

  B.大个体高龄生物

  C.小个体低龄生物

  D.大个体低龄生物

11.推测三峡工程截流蓄水后制约着冬季游泳动物群体变迁的根本原因

  A.含沙量增加

  B.无机盐增加

  C.径流量增加

  D.有机质增加

  【答案】9.D 10.C 11.C

  【分析】9.从图中可以判断各年代的趋势线分布特点,渔获尾数越多,体长越短,故各年代渔获尾数和体长呈负相关关系。D正确,正比例和反比例应是直线变化,图中为折线,ABC错误。故选D。

  10.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泳动物的长度谱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在尾数方面,长度20cm以下的小个体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图示长度20cm以下的渔获尾数数量庞大,因此小个体低龄生物增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三峡工程的成功截流蓄水,改变了长江径流原有的季节分配格局,使冬季枯水期径流量下降幅度减小,而长江径流量的大小对于河口的水文物理条件有显著的影响,制约着游泳动物群体的变迁,C正确,含沙量、无机盐和有机质的变化影响较小, AB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图中X轴表示捕捞渔获体长大小,Y轴表示捕捞渔获数量多少,再结合二者在图中的关系解答,三峡截流蓄水后,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大坝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和蓄水前相比,大坝下游枯水期有三峡水库的补给作用,径流量有所增加。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新阶段,成为比肩美国的旧金山湾(以科技领先)、纽约湾(以金融著称)、日本的东京湾(以产业闻名)的世界性大湾区。统计显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市2019年度共有总部企业582家、总部经济集聚区3个。区域的快速发展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如图为2019年大湾区各主要城市的主导产业。

  (1)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珠三角角地区流动人口的变化。

  (2)简述众多公司总部优先布局在广州市的主要原因。

  (3)与其他世界性三大湾区相比,归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推测粤港澳湾区自然环境生态区在面积与空间形态上的变化特点。

  【答案】(1)早期,珠三角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就业;后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民工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技能要求而就业困难,加上生活成本升高,从珠三角迁出。

  (2)广州市城市等级高,辐射作用强;高等院校与科研所众多,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和科研资源优势;信息网络便捷高效;交通网络发达;国家中心城市,优惠政策支持。

  (3)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主导产业不突出;低附加值的产业比例较大,高新产业比例较低;产业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或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结构趋同),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珠三角与港澳的产业协同发展遭遇瓶颈。

  (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自然环境生态区的总面积减少;城市的各自发展导致自然环境生态区向小斑块趋势发展(破碎度增加),空间连通性下降。

  【分析】本题主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一个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指人口的迁移,迁出和迁入。从产业结构角度看,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技术要求较低,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大,导致大量人口迁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成本上升,加上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成本上升而大量迁出,原本的农民工也因技术水平较低无法从事高新技术产业而迁出。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发展有众多政策的支持;广州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市经济腹地较广,辐射范围大。广州市的经济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通讯网络发达。

  (3)大湾区当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人才对产业发展贡献支持相对不足,技术的输出与吸纳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粤港澳三地合作不够紧密,各项政策衔接不到位,抑制了人才流动的积极性。各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核心产业不明显,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小。三地的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导致产业雷同现象显著,设施建设重复,城市特色不突出,最终使区域整体竞争力较低。

  (4)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由此推测,港澳湾区自然环境生态区面积减小。由于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问题不同,分布位置不同,因此自然环境生态区的空间形态出现不连续性,多成块状发展,且越来越破碎。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大致经历了全新世早期(阶段Ⅰ)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阶段Ⅱ)下降、全新世晚期(阶段Ⅲ)再次上升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区域聚落分布、农业生产和文化兴衰。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如图为江汉—洞庭地区全新世中后期地形变化图。

  (1)简要说明海平面升降和泥沙淤积对河湖水位的影响。

  (2)简析末次冰期后气候变化导致阶段Ⅰ水位快速上升的原因。

  (3)说明阶段Ⅱ至阶段Ⅲ由高低不平的切割平原逐渐演化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的过程。

  (4)简述全新世中晚期(距今约5500年)水文环境演变对长江中游文化变迁的影响。

  【答案】(1)海平面上升导致河湖水位升高,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降低;泥沙淤积使区域易发洪水泛滥,促进河湖水位上升。

  (2)末次冰期后,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来水量增加;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将寒冷气候条件下强烈的物理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带到平原河谷洼地中沉积,水位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顶托作用增强,水位上升。

  (3)阶段Ⅱ水位下降,在(溯源)侵蚀作用下,河流下切,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被切割;阶段Ⅲ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沉积物在地势低的区域堆积,形成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

  (4)(全新世)中期河湖水位降低,平原地区适宜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促使文化繁荣发展;(全新世)晚期河湖水位升高,洪水泛滥频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导致文化衰落。

  【分析】本题以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水位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的是河湖水位变化及农业聚落发展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海平面的升降直接影响河湖水的流动,海平面上升以后,顶托作用加强,使得河湖水的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沉积,河湖水位上升。反之,河湖水位下降。即,海平面上升、泥沙淤积导致河湖水位上升;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下降。

  (2)末期冰川后,气候进入温暖期,一方面因变暖,冰川消融,汇入河湖,使其水位上升;温暖期,气流对流更旺盛,降水增多,使河湖水位上升。河流流量增加之后,流水侵蚀能力增强,河水中碎屑物质增加,低洼处泥沙沉积增多,导致水位进一步上升。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海平面上升之后,对河湖水的顶托作用增强,进一步促进水位上升。

  (3)阶段Ⅱ河湖水位下降,则湖底出露,此时主要表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在流水侵蚀下,湖底沉积物被切割成高低不平的形状;而阶段Ⅲ河湖水位上升,低地和湖盆被淹没,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湖盆接受泥沙沉积,形成和缓的湖积平原。

  (4)全新世中期河湖水位下降,河湖底出露成陆地,湖底陆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种植农作物,被开垦为农田,大量人类搬到这里生活,建民居,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到全新世晚期,河湖水位上升,低地的农田被淹没,民居也被迫迁徙到高地生活,河湖沿岸地区文化衰落。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湘西凤凰古城西北角的竹山村,拥有四座有五百多年历史的苗寨,是湘西苗族风土人情、建筑、典迹遗存比较完整的堡寨之首。村子风景如画,民风古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依托传统民族文化,竹山村将苗寨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地。“每天清晨,竹山村村民吴国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喂他自家的大黄牛;上午九点,他都会牵着牛去田野上班,因为“耕牛是乡村农耕图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析保留村民的日常活动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增加了当地旅 游产品的供给;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提升外来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延长外来旅游者的停留时间;获得更多收入;保护村落的生命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分析】本题以湘西凤凰古城西北角竹山村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情境,分析保留当地村民的日常活动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详解】村民生活在村中能把民族风情、乡村文化艺术、乡村生活及农业生产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时维护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保护旅游区的传统文化,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招商引资,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等问题;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通过加工和销售农产品、提供饮食和住宿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升生活水平等。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站立”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刚强”的角色之一。它们手牵手、臂挽臂,对海岸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树林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遭到大量损毁。近年来,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红树林面积稳步上升,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红树林面积增加的国家。

  分析红树林对海岸环境的主要作用,并提的红树林修复的措施。

  【答案】作用:为鸟类等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改善生物多样性;可降解污染物,减少近岸海洋污染;根系发达,能有效滞留陆地来沙,固岸护堤;植株繁茂,可以使海浪破碎分流,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修复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适当种植人工红树林;加强红树林;退化机制研究和修复技术研发,积极恢复已退化的天然红树林;探索红树林与生态养殖、旅游等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修复。

  【分析】本题主要以红树林的生存环境为背景,涉及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红树林修复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详解】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可以防止海浪侵蚀海岸,促进泥沙淤积,固岸护堤,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和空气。红树林的保护措施:首先,需要从法律层面加以解决,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机制,加大肆意破坏红树林形为的处罚,严禁在红树林分布区以海水养殖为目的的过度开垦,建立相应的红树林保护区;其次,加强人工育林,提高红树林比重;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红树林环境价值的认知,从民众层面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 高三 安庆市
  • 上一篇: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 下一篇:2022届山东省青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