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的“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5,城市化水平高达84%(2019年)。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务工,缓解了该国劳动力短缺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国家中,到沙特阿拉伯务工最多的是( )
A.埃及
B.巴西
C.法国
D.以色列
2.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东咽喉,远洋运输便利
B.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独特
C.气候干旱,石油工业发达
D.国土辽阔,环境承载力大
【答案】1.A2.C
【解析】
1.埃及属于北非发展中国家,距离沙特较近,到沙特务工最多,A正确;巴西位于南美洲,距离沙特较远,B错误;法国属于发达国家,法国劳动力在本国就业机会更多,C错误;以色列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本国劳动力在国内就业机会更多,D错误。故选A。
2.中东咽喉地理位置优越,远洋运输便利,便于沙特对外联系,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A错误;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独特,对城市化水平也影响不大,B错误;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环境恶劣且不利于农业发展;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因此人口大量聚集到工业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C正确;国土虽然辽阔,但是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环境恶劣且不利于农业发展;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因此人口大量聚集到工业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
法国干邑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享誉全球,与当地种植的优质葡萄息息相关。该地葡萄种植区面积约750平方千米,区内地势起伏小,但葡萄品质差异较大。1887年后,葡萄酒产量和产值明显提升,促进了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不断集聚,出口葡萄酒的包装也从单一的木桶装变成木桶装和瓶装。下图示意干邑地区不同品质酿酒葡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干邑地区葡萄品质内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4.干邑地区高端葡萄酒出口多采用瓶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酒蒸发
B.提高产品口感
C.注重品牌保护
D.减少植被破坏
5.葡萄酒生产企业不断集聚干邑地区,主要是为了( )
A.获得规模效益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降低能源消耗
D.推动下游产业发展
【答案】3.B4.C5.A
【解析】
3.法国干邑地区葡萄种植区面积约750平方千米,在小范围空间尺度情况下,该地经纬度跨度不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区,气候降水差异不大,所以区域内光照差异不大,A错;由于纬度跨度不大,区内地势起伏小,所以热量差异不大,D错;区域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且有河流流经不同品质葡萄产区,所以葡萄品质差异也不是由水源引起的,C错。在小范围空间尺度情况下,土壤存在差异,不同类型、肥力的土壤对葡萄的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B正确。
4.木桶装和瓶装只要密封条件好都可以很好的防止酒的蒸发,A错;影响葡萄酒口感的因素主要是葡萄品种、风土条件(产地土壤和气候)、酿造者、收获年份、储藏方式(葡萄酒贮藏环境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2-15℃,恒湿),所以高端葡萄酒采用瓶装并不能提升口感,B错;采用瓶装还是桶装与植被破坏没有关系,D错;玻璃瓶可以塑造不同瓶装外形,更加利于塑造高端葡萄酒品牌形象,C正确。
5.法国干邑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享誉全球,与当地种植的优质葡萄息息相关,说明当地葡萄原料供应充足且质量好,葡萄酒生产企业集聚靠近原料,减少了原料的交通运输成本,共用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知名度,从而获得规模效益,A正确;当地为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较高,B错;降低能源消耗、推动下游产业发展不是葡萄酒生产企业集聚的目的,CD错。故选A。
【点睛】葡萄对土壤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这个“适应能力”是指葡萄存活的要求,而不是品质好的要求。灰质高的岩层能让葡萄拥有更多的风味及单宁。矿物质越高,PH值就越高,但是偏碱性的土壤却能让葡萄的酸度变高,而酿造白兰地需要酸性环境,因为较高的酸度下的化学反应是其多重香味的来源,所以区域内的土壤不同,对葡萄品质影响也不同。
1973-2017年间黄河口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示意黄河口海岸线变化速率。黄河口海岸带分为三段:五号桩(位于、之间)以北为北段、五号桩至张镇河(位于、之间)为中段、张镇河以南为南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口海岸带南段属于( )
A.强淤进型海岸
B.淤进型海岸
C.平衡型海岸
D.蚀退型海岸
7.1973-2017年间黄河口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主要有( )
上游地区修建大量水库
中游地区泥沙在此淤积
下游地区大量引黄灌溉
沿海海水顶托与海浪侵蚀
A.
B.
C.
D.
8.黄河口近年来增加的土地,主要类型为( )
A.阔叶林地
B.滩涂湿地
C.旱作耕地
D.港口用地
【答案】6.D7.C8.B
【解析】
6.根据材料结合图可知,张镇河(位于、之间)以南为南段,海岸线变化速率为负值,说明以海洋侵蚀作用为主,泥沙淤积很少,向陆退缩,海岸被侵蚀。因此,黄河口海岸带南段属于蚀退型海岸,D对;根据强淤进型海岸、淤进型海岸,可推知海岸线变化速率为正值,以泥沙淤积为主平。同理可推知衡型海岸的海岸线变化速率为0,泥沙淤积与海洋侵蚀持平,但南段海岸线变化速率为负值,因此,黄河口海岸带南段不属于强淤进型海岸、淤进型海岸、平衡型海岸,A、B、C错。故选D。
7.读图可知1973-2017年间黄河口海岸线变得曲折,可推知长度显著增加,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主要受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侵蚀影响。黄河口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受上游修建水库影响小,同时也不受下游的引水灌溉影响,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因地势低平、海水顶托作用等影响泥沙在黄河口堆积。随着黄河两岸堤防的日益完备, 黄河尾闾段已经不再任意游荡摆动或改道,因而现在的大部分海岸处于蚀退状态, 以海蚀作用为主, 淤积主要发生在现在的黄河流经地段,导致黄河口海岸线变得曲折,长度显著增加,对。故选C。
8.黄河口受河流、海浪侵淤等动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增加的土地,这里水源充足,芦苇等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滩涂湿地,但由于土壤含水、含盐分过多,因而,形成不了阔叶林地和旱作耕地,A、C错,B对;港口建设要求水深、面阔、避风。但黄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水浅,建港条件不利,D错。故选B。
【点睛】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侵蚀是该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两大核心驱动力。海岸线的进淤与蚀退状况与黄河流路直接相关。历史上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属于进淤型海岸;但是, 随着黄河两岸堤防的日益完备,黄河尾闾段已经不再任意游荡摆动或改道,因而现在的大部分海岸处于蚀退状态, 以海蚀作用为主,淤积主要发生在现在的黄河流路地段。
一个地方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下图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年较差(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丙城市为(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10.导致丁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与地表形态
B.海陆位置与地表形态
C.太阳辐射与地表植被
D.太阳辐射与大气环流
11.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春季( )
A.乔木落叶数量多
B.白昼时长变化大
C.气温上升幅度大
D.沙尘天气日数多
【答案】9.B10.D11.A
【解析】
9.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因此四城市夏季温度较高;但冬季太阳直射点到南半球,因此纬度越低,冬季气温越高,年温差越小,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年温差越大,按照纬度由低到高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因此丙城市是武汉,故ACD不选。答案选择B。
10.由题1可知,丁城市温差最大,纬度最高,应是哈尔滨,气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且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大,因此温差更大,故D正确;地表形态对温差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不选;地表植被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局部区域的气温变化,但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选。答案选择D。
11.根据题意,由题1、2结论可知,甲属于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落叶,而乙属于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落叶,因此春季掉落的树叶甲城市多,故A正确;由于乙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冬季白昼时间更短,气温下降得更低,因此乙城市白昼时长变化大,气温上升幅度大,反之甲城市变化小,故BC错;甲位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沙尘天气少,故D错。答案选择A。
【点睛】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气候地带不同:南方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不同:北方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南方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连接日喀则至加德满都的中尼铁路,中国段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尼泊尔段即将适时推进修建。该铁路沿线自然环境复杂,修建难度大,尤其在中尼交界区域最为明显。随着我国铁路建设技术的进步,使得在中尼铁路中修建长距离隧道成为现实。下图示意中尼铁路(局部)。
(1)简述中尼铁路建设难度集中在中尼交界区域的主要原因。
(2)说明中尼铁路多处采用长距离隧道的理由。
(3)指出中国段通车后,对修建尼泊尔段铁路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中尼交界区域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密度小,生产和生活物资补给困难;文化差异大,协调较困难等。
(2)隧道施工技术成熟,施工难度下降,成本下降;穿越高大山脉,克服地形障碍;可以缩短线路长度,节省运输时间;长距离隧道较为平直,能保证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等。
(3)积累建设经验,提供可行方案;便于建设物资和人员运输;为尼泊尔段建设提振信心等。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尼铁路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制约交通运输线建设区位因素及交通运输线修建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尼铁路建设难度集中在中尼交界区域的主要原因:中尼交界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区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高寒高海拔环境,冻土广布,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人烟稀少,生产和生活物资补给困难;少数民族区域,语音沟通困难,饮食等文化差异大,协调较困难等。
(2)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克服众多的地形障碍;可以缩短中尼铁路长度,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营运效率;长距离隧道较为平直,弯道少,能保证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可以提高隧道的通行能力,营造安全 、舒适、畅通的运营环境;我国隧道施工技术逐渐成熟,施工难度下降,成本下降,安全行提高。因此,中尼铁路多处采用长距离隧道。
(3)尼泊尔基础设施条件差,修建铁路的物资短缺,中国段通车后,便于从中国运送建设物资和施工人员运输;中国段需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克服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中国段通车后,利于为尼泊尔段铁路修建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最佳修建方案,同时,较中国段而言,尼泊尔段建设难道较低,能为尼泊尔段建设提振信心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被誉为“中国水都”。下图为1956-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8年三个时期丹江口水库相关资料,左图示意入库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右图示意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
(1)分别简述三个时期9月份入库径流量与降水量的相应变化及关系。
(2)分析丹江口水库2月份入库径流量最少的原因。
(3)推测丹江口水库下半年入库径流的含沙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4)分析上游植被保护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
【答案】
(1)“1956-198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多,平均入库径流量大;“1990-199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急剧减少,平均入库径流量也急剧减少;“2000-2008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平均入库径流量有所增加。降水量与入库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2)丹江口水库汇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补给形式较为单一;冬季降水较少,且汇入水库需要一定时间,故2月份出现最低值。
(3)含沙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下半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地表侵蚀逐渐减弱,汇入径流的泥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对河床侵蚀减弱,河水挟带泥沙能力变差等。
(4)汉江中上游植被保护,入库泥沙减少,使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减缓,降低清淤难度,保障水库蓄水能力;提高水质,更有利于水源地保护等。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丹江口水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入库径流量与降水量、含沙量、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图可知,“1956-198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较多,平均入库径流量最大;“1990-199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迅速下降,平均入库径流量也迅速减少;“2000-2008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平均入库径流量有所增加,增幅不大。通过分析三个时期9月份入库径流量与降水量的相应变化,可推测降水量与入库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2)丹江口水库2月份入库径流量最少,主要与汇流区补给量有关。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降水量与入库径流量呈正相关,说明丹江口水库汇流区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补给类型单一;丹江口水库水库汇流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径流汇流速度由于受地形、植被覆盖率等影响,径流汇入水库需要一定时间。因此,2月份入库径流量最少。
(3)丹江口水库水库汇流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半年随着降水量较少,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逐渐减弱,汇入径流的泥沙含量逐渐减少;降水的逐渐减少,河流径流量逐渐减少,对河床的侵蚀能力也逐渐减弱,河流含沙量逐渐减少,同时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丹江口水库下半年入库径流的含沙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4)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汉江中上游植被保护,利于水土保持,河流含沙量减少,入库泥沙减少,使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速度减慢,降低排沙清淤难度,提升水库蓄水能力和自身生态净化能力,提高水质,更有利于水源地保护等。
1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距国家5A级景区青岩古镇不足2千米。该村依山而建、近水而居,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近年来,龙井村抓住背靠青岩古镇的优势,以村寨的特色为依托,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评价背靠青岩古镇对龙井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距离青岩古镇近,可共用基础设施,减少投资;借助青岩古镇知名度吸引游客,提高投资回报率;借鉴青岩古镇开发经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等。
不利影响:知名度不如青岩古镇,难以吸引高端游客和回头客,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不易;旅游资源与青岩古镇相似度高,旅游特色不明显等。
【解析】【分析】该题以龙井村为材料,考查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难度一般。
【详解】根据设问,影响类型题可以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个角度作答。有利方面,结合材料,龙井村距国家5A级景区青岩古镇不足2千米,距离青岩古镇较近,龙井村的旅游发展可共用从外地到青岩古镇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从而减少龙井村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费用;由于青岩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知名度较高,能够吸引较多的游客,龙井村可以分流部分游客,由此可以获得收入,提高投资建设的回报率;由于靠近古镇,古镇的开发管理经验、思路,龙井村可以借鉴,以提高其服务水平。不利方面,由于其知名度不如青岩古镇,旅游项目单一、景点数量较少、基础服务不够青岩古镇完备,所以很难吸引更多回头游客,或者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因此旅游收入难以继续增长;龙井村以村寨的特色为依托,与青岩古镇旅游特色相似,所以背靠青岩古镇,其旅游特色不够明显,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1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一大西洋”迁徙线是全球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之一,联接了城市众多的南、北美洲东部地区。该线沿途自然条件优越,但候鸟在迁徙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如飞过大洋、翻越高山、遭遇“人造困难”等。
列举“美洲一大西洋”迁徙线的候鸟在迁徙途中遭遇的“人造困难”,并指出保护候鸟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
困难:夜晚城市中大量的人造光源干扰候鸟迁徙;人类活动侵占湿地,使候鸟停歇地减少;非法捕杀;环境污染等。
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建设自然保护区等,增加候鸟停歇地;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惩非法捕杀候鸟行为;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保护候鸟意识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美洲一大西洋”候鸟迁徙线的相关知识为载体,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详解】根据材料,“美洲一大西洋”迁徙线是全球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之一,联接了城市众多的南、北美洲东部地区。迁徙线经过众多城市,夜晚城市中大量的人造光源干扰候鸟迁徙;迁徙线经过众多城市,人类活动侵占湿地,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使候鸟停歇地减少,候鸟食物减少;不法分子的非法捕杀。
保护候鸟的可行性措施,可针对困难采取措施。针对人类活动侵占湿地,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使候鸟停歇地减少,候鸟食物减少,可加强环境治理,建设自然保护区等,增加候鸟停歇地,人工辅助投食等;针对不法分子的非法捕杀,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惩非法捕杀候鸟行为,提高公众保护候鸟意识;同时可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