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 湿地的价值]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处理污水 D.截留雨水
答案 C
解析 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芦苇床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芦苇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
2.[考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下渗 B.增加水汽输送
C.增加降水 D.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该系统是收集废水,利用芦苇床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水被抽出进行再利用,使排放的废水较少或不能渗入地下,减少废水下渗。
3.[考向 水循环的意义]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节约用水
C.防治大气污染 D.减轻内涝
答案 B
解析 城市的废水通过净化处理再利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城市用水。
(2020·山东高考)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4~5题。
4.[考向 河流的补给来源]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答案 C
解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为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小,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透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覆盖,D项错误。
5.[考向 水资源的影响]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 D
解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A项错误;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B、C两项错误;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富,D项正确。
(2022·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水面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其影响气象条件,如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速等;另一类是水体自身的因素,如水体表面面积、水深、水质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6~7题。
6.[考向 水循环的环节]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降低 B.水体面积逐渐变少
C.大气云量逐渐减小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答案 B
解析 大气湿度降低,蒸发能力增强,蒸发量会增加,A项错误;水体面积减少,蒸发量会减少,B项正确;云量减小,太阳辐射增强,蒸发量会增加,C项错误;大风天气增多,蒸发量会增加,D项错误。
7.[考向 水循环的环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农作物收获期延后
C.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D.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答案 C
解析 水面蒸发量下降反映出蒸发能力变弱,蒸发量减小,会使土壤水分得以保留增多,农业干旱得到缓解,C项正确;蒸发量的下降会导致区域水循环减弱,A项错误;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受热量影响,蒸发量的下降对其影响不大,B、D两项错误。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悬浮指标是指某段河流中悬浮的各大小级别泥沙颗粒累积干重占所有级别泥沙颗粒总重量的比重。通常,泥沙颗粒直径小于0.1 mm的为细泥沙,大于0.1 mm的为粗泥沙。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位于38°N~40°N,每年有约4~5个月的凌汛期。凌汛期按照河流冰的生消过程可分为流凌期、封冻期和开河期,之后为伏汛期(也称畅流期)。下图为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头道拐凌汛期和伏汛期相同流量下悬移质泥沙不同颗粒直径的悬浮指标。据此完成8~10题。
8.[考向 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段悬浮的细泥沙比重较高的时期主要是( )
A.畅流期 B.开河期 C.流凌期 D.封冻期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段直径在0.1 mm以下的细泥沙比重较高的时期为畅流期,故A项正确。
9.[考向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流凌期和封冻期相比,该河段开河期河道含沙量突然增大,其泥沙主要来源于( )
A.河流上游 B.河流两岸 C.河流底部 D.岸边沙丘
答案 C
解析 河流中心地带流速快,因而开河期河流中心的冰先融化,河流流量、流速增大;水的密度大于冰,所以水在河流下部流动,对河流底部冲刷作用增强,携带泥沙量增大,故C项正确。
10.[考向 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段封冻期输沙率远低于其他时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植被 D.流量
答案 D
解析 河流封冻期径流量远小于其他三个时期,因此,封冻期的河流输沙率也远小于其他三个时期,故D项正确。
(2022·唐山市高三摸底演练)按照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冰川可划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种类型。我国西藏南部同时分布有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对当地河流的补给至关重要。下图为当地两类冰川的融水月径流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考向 冰川特征]据图分析,海洋性冰川比大陆性冰川( )
A.消融期持续的时间短 B.全年的平均融水径流量小
C.融水径流极大值滞后 D.夏季融水径流分配比例高
答案 C
解析 读图,海洋性冰川消融早,补给结束晚,其消融期持续的时间更长,全年的平均融水径流量更大,A、B两项错误;海洋性冰川的融水径流极大值出现在8月,而大陆性冰川融水径流极大值在7月,海洋性冰川比大陆性冰川融水径流极大值滞后,C项正确;夏季(6、7、8月)大陆性冰川融水径流分配比例更高,D项错误。
12.[考向 冰川特征]观测表明,冰川融水径流量会在当地发生降水期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这期间(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地表蒸发增大
C.地表下渗量增加 D.当地气温降低
答案 D
解析 当地降水期间,其气温有所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D项正确。地表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阳辐射增多,不会导致冰川融水径流量减小,A项错误。降水期间气温降低,地表蒸发不会增大,B项错误。地表下渗量的增减与冰川融水径流量的多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
下图为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水深及水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考向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图中虚线方框内台湾暖流的流动特点是( )
A.向东南方向下沉流动 B.向西南方向抬升流动
C.向东北方向下沉流动 D.向西北方向抬升流动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根据海底等深线可知,向西北水深逐渐降低,因而台湾暖流会出现抬升流动,故D项正确。
14.[考向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推测长江入海口附近台湾暖流强度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与东南季风风向相同,夏季时台湾暖流强度最强。
(2022·山东高三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在盛行风的驱动下,大洋表层海水可以形成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洋流),是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之一。由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不同,南海形成了冬、夏季不同的洋流(下图),而渤海、黄海和东海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据此完成15~16题。
15.[考向 洋流成因]与渤海相比,我国南海能够形成典型季风洋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风力强 B.季风的季节变化显著
C.海域面积辽阔 D.海水较深
答案 C
解析 南海和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的原因相似,一是季风显著,二是海域辽阔(且海区长轴与季风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冬、夏季不同洋流的形成,渤海季风风力较强且季节变化显著,但没有形成冬、夏季不同洋流的主要原因是海域面积狭小,C项正确,A、B两项错误;海水的深度对季风洋流的形成影响不大,D项错误。
16.[考向 洋流成因]冬季风对南海南部的主要影响是( )
A.从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
B.从陆地带来大量砂粒沉降
C.促进了南海南部与大陆、南海北部海域的热量交换
D.加强了南海南部热量向大气的蒸发、潜热输送强度
答案 C
解析 冬季风带来的水汽极少,且难以形成降水,A项错误;冬季风能带来细小的沙尘,但带不来较大的砂粒,B项错误;冬季风及其驱动形成的洋流分别从陆地和南海北部带来了冷空气,促进了热量交换,C项正确;冬季风使南海南部水温降低,空气对流减弱,海水蒸发减弱,潜热输送强度会降低,D项错误。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 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17~18题。
17.[考向 水源的补给]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相较于降水和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故B项正确。
18.[考向 影响蒸发的因素]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答案 C
解析 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项正确;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天气少,A项错误;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项错误;读图文材料,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项错误。
(2022·浙江杭州高三模拟)读非洲南部图,完成19~20题。
19.[考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中①、②、③、④的值是从13 ℃、18 ℃、20 ℃、27 ℃中产生的,可以确定最小值13 ℃和最大值27 ℃分别对应(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答案 B
解析 当地位于南半球,故1月份为夏季,气温高,①和③为夏季。7月份为冬季,气温低,②和④为冬季。结合图中洋流流向,大陆西岸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大陆东岸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因此最小值应为鲸湾港冬季,即②;最大值应为伊尼扬巴内的夏季,即③。故选B项。
20.[考向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两港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鲸湾港沿岸盛行离岸风,有上升流形成渔场 ②鲸湾港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③伊尼扬巴内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④伊尼扬巴内的气候成因是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鲸湾港西侧海域受本格拉寒流和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泛,表层海域的浮游生物较多,饵料较多,鱼类多,形成渔场,①正确。鲸湾港位于大陆西岸,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错误。伊尼扬巴内位于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项。
(共3题,共5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1.(202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素质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多大江大河源区,生态敏感脆弱。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水系。
(1)指出源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4分)
(2)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6分)
(3)推测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6分)
(4)简述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4分)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
(2)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
(3)地势开阔平坦;径流不稳定;河流含沙量大。
(4)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稳定。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源区位于青藏高原,源头大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区,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第(2)题,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应根据河流流向、河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图中显示,高山峡谷区位于辫状水系分布区的下游,因此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材料信息表明,辫状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中峡谷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因此当地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第(3)题,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应从地形、径流量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表明河道选择比较自由,因此当地地势开阔平坦;河流多汊流,表明河流经常改道,说明径流不稳定,河流沉积作用明显,表明河流含沙量大。第(4)题,辫状水系河道面积大,湿地广阔,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功能;辫状水系河道湿地适合多种生物生长,维护生物多样性;辫状水系河道的水流提供生态用水,促进当地生态稳定。因此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巨大。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4分)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4分)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4分)
(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于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
(4)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
解析 第(1)题,水循环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题,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第(4)题,改水田为旱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不仅是人类也是海豚、鲨鱼、海鸟的美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月至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数十亿条沙丁鱼都会从非洲南部穿过寒冷的大西洋水域,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温暖的印度洋水域产卵。下图为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
(1)推测每年5~7月厄加勒斯浅滩低温沿岸流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沙丁鱼迁徙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3)推测沙丁鱼迁徙期间开普敦的气候特点并简述原因。(4分)
答案 (1)5~7月西风带向北移动至此;西风漂流增强,导致海水温度骤降,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影响,海水在厄加勒斯浅滩沿岸继续向北流动,形成低温沿岸流。
(2)路途遥远,迁徙时间长;沿途有天敌大量捕食;渔民大量捕捞;所经海域有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经过,污染较严重。
(3)特点:温和多雨。原因:开普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西临大西洋,沙丁鱼迁徙期间,开普敦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解析 第(1)题,每年5~7月厄加勒斯浅滩低温沿岸流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风带移动影响了风海流的位置有关,主要是西风漂流势力增强并北移至厄加勒斯浅滩沿岸地区,导致海水温度骤降;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影响,使得海水在厄加勒斯浅滩沿岸继续向北流动,形成低温沿岸流。第(2)题,由图可知,沙丁鱼迁徙路线长,路途遥远,迁徙时间长;沿途有大量天敌捕食;渔民大量捕捞;所经海域是世界重要石油运输路线,污染较严重。因此线路长、天敌、人类捕捞、水域污染都成为沙丁鱼迁徙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第(3)题,沙丁鱼迁徙期间为每年5~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呈现出温和多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