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地理预测押题卷四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2-07-1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白都村隶属于贵州省剑河县,全村国土面积为1241.22hm2,2019年居住人口共计1655人,耕地总面积为13.41hm2。村内梯田以水稻种植为主,且为一年一熟制,近年来村内不同区域梯田存在程度不一的撂荒现象。下图示意不同耕作地形条件下的梯田资源结构和撂荒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都村梯田基本特征是(     )
A.耕作而积大,细碎化明显     B.耕作面积小,耕地集中连片
C.耕作面积小,细碎化明显     D.耕作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
2.白都村不同耕作地形条件下(     )
A.梯田地块数量随耕作高差增加而增加 B.3km<D≤4km距离处梯田地块面积较大
C.梯田撂荒率随耕作距离减小不断降低 D.15°<P≤20°坡度处梯田撂荒率最大
3.解决白都村梯田撂荒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
①缩短梯田与公路距离②提升农田机械化水平③扩大梯田耕作面积④完善梯田灌溉设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比湿是指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单位:g/kg),是记录大气水汽状况的指标。若空气与外界无质量交换,且无相变(相变指冰变成水或水变成蒸气等相态变化),则比湿保持不变。下图为我国温带地区某城市夏季和冬季城区、郊区比湿的日变化点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时刻中,该城市城区的“湿岛”强度最大的是(     )
A.夏季6:00 B.夏季14:00       C.冬季14:00       D.冬季23:00
5.夏季8:00~19:00,该城市城区与郊区比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城、郊温度的高低 B.城、郊下垫面差异
C.近地面的水汽凝结 D.人为排放水汽量
春季包括3、4、5三个月,是东北松嫩平原一年中土壤湿度最高的季节。4月中旬,松嫩平原日最高气温接近0℃。下图示意2015~2021年松嫩平原3月份和5月份土壤湿度(固态水计算在内)年际变化。土壤水冻结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松嫩平原5月份土壤湿度大于3月份的原因是(     )
A.土壤水体解冻 B.地表积雪融化
C.夏季风带来降水     D.冰雪层抑制蒸发
7.气候变暖对松嫩平原5月份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因为气候变暖能引起(     )
A.热季雨量增加 B.热季雨量减少 C.冷季雪量增加 D.冷季雪量减少
8.2019年松嫩平原3月份土壤湿度偏高,表明松嫩平原(     )
A.2018年秋雨偏多    B.2018年冬雪偏多   
C.2019年春雨偏多    D.2019年春雪偏多
奎屯河是北疆重要河流,上游山区冰川广布,属于大陆性冰川(大陆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冰川下限较高)。下游流经大型灌区和工业基地,最终注入艾比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流域冰川呈现缩减趋势。下图为奎屯河流域1987~2007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奎屯河上游的冰川属于大陆性冰川的理由(     )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小②冰川积累量小③冰川末端远低于林线④年消融时间长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0.由图可知,奎屯河流域(     )
A.气温持续升高,冰川、积雪融水增加
B.降水量持续增加,加速了产流和汇流过程
C.暴雨频率增加,加速融雪量
D.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大
11.冰川缩减,会导致奎屯河流域(     )
A.气温升高造成温室效应 B.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
C.植被大面积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D.河流径流减少造成断流
 
非选择题(共56分)
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我国西藏东北某区域的古河道处在阶地上(图1),甲地堆积体比古河道高约10m,多棱角状碎石,物质成分与乙地相同。乙所在山地的山顶有冰川。研究发现,丙地流水的沉积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图2),且砾石的磨圆度高。甲地堆积体形成时间晚于A层,早于B层。甲地堆积体形成之后,上游数次洪涝又为丙地带来众多沉积物。沉积物颗粒径与流速有关,流速越慢,颗粒径越小。图3为丙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说明图示河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4分)
(2)与正常年份相比,推测甲地堆积体形成时的气温和降水特征。(6分)
(3)分析甲地堆积体形成之后,该河流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的次数。(6分)
(4)说明废弃古河道的主要形成过程。(6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快国际分工,提升了经济效率,但也引起了贫富两极分化、环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改变了其曾力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并利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我国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球经济向互利共赢的模式发展。
材料二:中欧班列全长9826km,运行时间11天,目的地为欧洲。TCL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中欧班列开通前,该工厂采用"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海运过来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成品需依托仓库存储。中欧班列开通后,该工厂采用"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工厂依据欧洲市场订单即时响应,产品也拓展到了液晶电视、手机等系列产品,产品需经严格质量验证后及时投放市场。如图示意TCL波兰工厂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后生产方式的主要流程。

(1)面对日益复杂国际经济环境,请从产业发展角度简述我国企业在经济“逆全球化”特殊背景下应该如何积极应对。(6分)
(2)指出波兰工厂“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6分)
(3)说明波兰工厂“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6分)
(4)请从交通角度分析中欧班列开通后对波兰工厂的有利影响。(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任选一题作答)
14.[选修3:旅游地理]
保护黄河,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不仅使旅游成为宣传黄河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而且也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需要加强跨区域协调与联动,发挥黄河各段旅游资源特色,做好空间规划布局——上游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游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下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下图示意黄河流域部分特色旅游资源。

简述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加强跨区域协调与联动的作用。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气象专家利用日平均风速、海平面日平均气压和日平均大气垂直温度变化等因素构建出静稳天气指数。下图示意杭州市某时间段PM2.5浓度和静稳天气指数的变化情况。

说明杭州市静稳天气指数和PM2.5浓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1.
该地位于贵州省,全村国土面积为1241.22hm2,耕地总面积只有13.41hm2,耕地面积小。读图,地块数量占比中,占比数量较大的多为坡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且不同的耕作距离内具有一定的耕地数量占比,表明耕地并非集中分布,而是细碎化明显,故选C。
2.
随耕作高差增加,梯田地块数量呈减少趋势,A错。3km<D≤4km距离处地块数量占比小(该距离的地块数量少),但该距离的地块面积占比并非最小,表明单个地块的面积相对较大,B正确。结合图中耕作距离与撂荒率等信息,梯田撂荒率并没有呈现随耕作距离减小而不断降低的趋势,C错。20°<P≤25°坡度处梯田撂荒率最大,D错。故选B。
3.
并非耕作距离越远其撂荒率越高,所以缩短梯田与公路距离不是解决梯田撂荒问题的关键,①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人口较少,作物一年一熟,劳动力有限,且多山区,水分难以保持,可以提升农田机械化水平,缓解劳动力紧张,同时完善梯田灌溉设施,保障梯田灌溉水源,减轻撂荒率,②④正确。该地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不能再继续扩大梯田面积来进行缓解,③错。故选D。
4.
城区的“湿岛”首先是城区的比湿要高于郊区,其次强度大小与城郊间比湿差大小有关。夏季14:00为城区的“千岛”,冬季14:00城郊间比湿相当,夏季6:00城区的比湿略高于郊区,冬季23:00城郊间比湿差约为0.15g/kg,是几个时间中最大的。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夏季8:00-19:00郊区比湿大于城区且有增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城、郊下垫面差异(郊区多植被、水域、农田等,城区多为水泥地等),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所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蒸发更强,不会形成此时的城郊比湿差异;夏季,近地面的水汽凝结多发生在日出前较短暂的时间;城市人口密集,人为排放水汽量,不会形成此时的城郊比湿差异。故选B。
6.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嫩平原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月气温较低,低于0℃,冰雪尚未融化或融化较少,到4月中旬,最高气温接近0°C,5月气温更高,地面积雪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故B正确;材料显示土壤水冻结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稳定,说明仅仅因为土壤水体解冻不会导致5月土壤湿度大于3月,故A不选;夏季风在五月份尚未到达北方地区,故C不选;冰雪层具有抑制蒸发的作用,但蒸发越少土壤湿度应该更大,但是五月冰雪融化,湿度却较大,故D不选。答案选择B。
7.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15-2021年5月份土壤湿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减少,可推出气候变暖背景下,冷季积雪期缩短,雪量减少,故C错误,D正确;材料并未显示热季降水的变化情况,且气候变暖,将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热季极端天气出现,干旱或者暴雨都可能,故AB不选。答案选择D。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水冻结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稳定,4月中旬日最高温度才0℃,因此4月中旬前土壤水仍冻结。2019年3月湿度偏高,表明土壤水冻结之前雨水偏多,松嫩平原进入冬季气温低至0℃以下,因此2018年秋季雨水偏多,故A正确,BCD不选。答案选择A。
9.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冰川下限较高。奎屯河上游的冰川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冰川收入较少,支出也较少,冰川积累量小,为大陆性冰川,①②正确;大陆性冰川下限较高,冰川末端远高于林线,③错误;大陆性冰川支出较少,年消融时间短,④错误。所以选C。
10.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温距平在0附近波动,没有持续升高,A错误;降水量距平在0附近波动,年降水量波动变化较小,没有持续增加,B错误,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暴雨的频率增加,导致积雪的融化速度加快,C正确。所以选C。
1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气温没有持续升高,A错误;冰川融化量增加,补给地下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蒸发作用增强,土地盐碱化程度升高,B正确;水分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可能会提高,C错误;冰川融化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D错误。所以选B。
12.(1)年降水量较少;山区面积广,谷地面积小;地势起伏大。
(2)降水量增大;降水强度更大;气温升高。
(3)3次。洪涝径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带来的沉积物颗粒径大,形成石层(图中A层以上有3层砾石层)。
(4)泥石流堵塞甲地河道,形成堰塞湖:湖水位升高,地势较低处湖水外泄,形成新的河道:内力抬升作用使新河道流速快,流水下切侵蚀,古河道形成阶地。
13.(1)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2)产品类型单一;仓储成本较高;零部件运输时间长。
(3)订单模式,精益生产,准时加工;生产精准化(产品更具针对性);产品类型多样;产品质量提高。
(4)缩短了原材料采购运输时间;实现了原材料与产品零库存;增强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增强了灵活适合市场的需求,减少了中转运输环节(或产品流通周期缩短)。
14.作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综合保护和展示体系;整合上中下游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或减少各地区景区重复建设,缺乏特色);统筹谋划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重点、总体形象、空间范围等;推动黄河沿线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协调解决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矛盾和纠纷。
15.杭州市PM2.5浓度和静稳天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相关性较强。原因:日平均风速决定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对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海平面气压状况指示空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点,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汇集和扩散;日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值说明大气的稳定性,若垂直差异大,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若出现逆温,则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全国乙卷 2022年高考 预测押题卷 文科地理
  • 上一篇: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地理预测押
  • 下一篇: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科地理预测押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