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4 地球上的水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08-08 
(2022年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答案】7.A 8.C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高低于P点水位,故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8.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错误;故答案选C。
(2022年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温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15.(水循环、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16.(湿地的功能)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答案】14.D 15.B 16.D
【解析】14.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海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
(2022年新高考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海水的性质】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14.【海水的运动——洋流】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15.【地貌的形成】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答案】13.D 14.C 15.A
【解析】13.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故选D。
14.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15.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克罗地亚沿亚得里亚海的海岸其特点是曲折、破碎,沿海有一系列长条形的岛屿、半岛和海湾。为典型的纵向沉降型海岸,地理学上以“达尔马提亚”来称呼所有这一类型的海岸。沿海石灰岩构成的山脊,露出海面,成为狭长的半岛和岛屿;软岩形成的纵谷,被海水淹没,成为狭长的海峡和海湾。海岸、岛屿、海峡、海湾走向大致平行。这种类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学上以当地古代部落的名称,命名为达尔马提亚海岸。
(2022年1月浙江卷)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A.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 B.东南向西北、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 D.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答案】13.A
【解析】13.通过该区域的海陆分布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北印度洋,且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海区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之间,会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我国南海沿岸流的共同影响,夏季北印度洋的海水由于呈顺时针流向,大量海水涌入马六甲海峡,造成马六甲海峡海水自西北向东南流,同时南海的沿岸流随西南风向东北,造成马六甲海峡的海流由印度洋流向太平洋,A对。故选A。
(2022年6月浙江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洋流()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4.受图示洋流影响()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3.D 4.B
【解析】3.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2022年高考模拟题】
1.畦灌是用土壊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下图)。在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水体的相互转化顺序为()

A.海子——地下水——降水——灌溉水B.降水——地下水——海子——灌溉水
C.地下水——灌溉水——海子——降水D.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畦灌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浸润土壤,故灌溉水会下渗到土壤以及地下水层转为地下水,而地下水会沿着坡体自流到海子,海子水通过蒸发会转变为降水,其顺序应为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故D正确,ABC错。故选D。
通天河位于长江上游,在青海省境内由楚玛尔河、沱沱河、尕尔曲、布曲、当曲汇合而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径流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观测发现,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通天河支流沱沱河的径流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呈增加趋势,但通天河径流量却呈下降趋势。下图为通天河流域示意图,下表为位于通天河流域的直门达水文站各月径流量级别(丰水年、偏丰年、正常年、偏枯年、枯水年)出现频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径流量级别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丰水年 2 2 0 2 13 13 20 13 22 4 2 2
偏丰年 9 7 2 11 11 11 4 16 4 13 17 11
正常年 71 78 89 76 38 38 38 40 38 47 66 76
偏枯年 18 13 9 11 25 20 18 20 18 17 15 11
枯水年 0 0 0 0 13 18 20 11 18 19 0 0

 

2.春季,通天河径流量正常年出现频率较高,说明该时段河流()
A.进入降水丰富的季节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地下冻土层大量融化 D.河流水集中汇入湖泊
3.在气候变暖趋势下,通天河径流量却在减少,合理的解释是()
A.长江河源区降水量趋于减少B.通天河流域冰川基本消失
C.水利工程设施改变水文特性D.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
4.通天河年平均径流量与同期6~9月径流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反映出通天河的水主要来自()
A.地下水 B.湖沼水 C.冰雪融水D.大气降雨
【答案】2.B 3.A 4.D
【解析】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通天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处于半干旱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由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补给河流使河流径流量增大,且补给比较稳定,径流量正常年出现频率较高,B正确;春季降水少,此时段河流未进入降水丰富的季节,A错误;通天河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此时段地下冻土层未大量融化,C错误;河流水集中汇入湖泊会使河流径流量减少,D错误;故选B。
3.近年来,因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通天河支流沱沱河的径流量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长江河源区降水量减少的速度大于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增加的速度,所以通天河的径流量呈减少趋势,A正确;通天河流域海拔高,冰川并未消失,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通天河径流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排除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C错误;随着气候变暖,通天河流域热量条件变好,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强,D错误;故选A。
4.通天河年平均径流量与同期6~9月径流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6~9月的径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天河年平均径流量,结合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可知6~9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说明大气降雨为通天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D正确;地下水补给常年存在,且补给量小,A错误;湖沼水补给相对稳定,且图中看不出通天河与湖沼连通,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冰雪融水春季较多,6~9月径流量中冰雪融水占比较小,C错误;故选D。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承纳江西省境内五大河流的来水来沙,经调蓄后由湖口汇入长江,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剧烈。多年以来,受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鄱阳湖出入湖泥沙年内分配不均。下表为1956-2003年鄱阳湖逐月平均出入湖沙量统计(表中数据单位为万吨,负值表示长江倒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内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入湖沙量 15.7 43.8 141 295 361 467 182 74.2 56.2 27.2 18.3 11.0
出湖沙量 73.4 138 258 226 112 75.4 -30.9 -16.2 -29.1 33.9 68.0 68.4

 

5.1956-2003年,鄱阳湖()
A.丰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 B.丰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C.丰水期冲刷,枯水期冲刷 D.丰水期淤积,枯水期淤积
6.由1956至2003年出入湖泥沙数量关系可推测,鄱阳湖()
A.洪水水位降低 B.湖盆容积增大
C.航道淤积加重 D.风沙灾害减轻
【答案】5.B 6.C
【解析】5.由表中数据可知,1956-2003年,鄱阳湖在4-9月期间入湖沙量多于出湖沙量,以淤积为主,而此时受夏季风影响,鄱阳湖水系正处于丰水期;在10月至次年3月入湖沙量少于出湖沙量,以冲刷为主,而此时正值鄱阳湖水系处于枯水期。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可知,由1956-2003年,鄱阳湖全年入湖沙量约1692.4万吨,多于出湖沙量(约976.9万吨),说明鄱阳湖以淤积为主。淤积泥沙增多,这会导致鄱阳湖航道淤积加重,湖盆容积减小,B错误,C正确;这使得鄱阳湖调蓄功能减弱,汛期洪水水位抬高,A错误;枯水期出露泥沙因此增多,使得沿湖地区风沙灾害加重,D错误。故选C。
巴萨卡湖位于非洲东部,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0年后巴萨卡湖年均水位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了多座泵站,抽水排入阿瓦什河。下图示意巴萨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00年前巴萨卡湖()
A.水位季节变化小,为咸水湖B.水位季节变化大,为咸水湖
C.水位季节变化小,为淡水湖D.水位季节变化大,为淡水湖
8.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多座抽水泵站的主要目的是()
①避免湖泊水体进一步恶化②防止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
③减缓湖区附近土地盐渍化④缓解阿瓦什河下游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7.B 8.D
【解析】7.根据材料“巴萨卡湖位于非洲东部”,结合该湖的经纬位置可知,该湖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排除AC。读图,河流只注入湖泊,没有径流流出,湖中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B正确,D错误。故选B。
8.根据材料“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0年后巴萨卡湖年均水位发生明显变化”结合读图,可知,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灌溉余水流入湖泊,导致湖泊水位上涨,故在湖区修建多座抽水泵站是要降低湖泊水位,不能直接避免水质恶化,①错误。且该湖为内流湖,湖泊面积小,水位上涨可能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湖泊水位上涨导致沿岸地下水位抬升,土壤盐渍化频繁发生。因此,在湖区东北部修建多座抽水泵站抽出过多湖水,可以防止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减缓湖区附近土地盐渍化,②③正确。抽出的湖水含盐量较高,排入阿瓦什河会导致其水质下降,加剧下游用水紧张,④错误。综上所述,排除ABC,D正确。故选D。
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0.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海陆轮廓巨变B.浮游生物减少C.区域降水减少D.加速海冰消融
【答案】9.B 10.D
【解析】9.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A错误;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D正确。故选D。
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上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被称为“白令海绿带”。下图为白令海环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
A.淡水补给少 B.流向不稳定 C.浮冰量较少 D.营养盐丰富
12.白令陆坡流被称为“白令海绿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较高B.流速较慢C.海面较宽D.风浪较小
13.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会()
A.阻碍太平洋与北冰洋水交换B.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
C.促进全球海一气之间碳循环D.遏制沿岸泥沙进入到北冰洋
【答案】11.D 12.A 13.C
【解析】11.阅读图文材料,显示陆地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证明其表层海水营养盐丰富,故D正确;同时也说明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进入淡水补给较多,故A错误;材料提到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流向稳定,故B错误;图示区域纬度较高,隔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近,浮冰较多,故C错误。答案选择D。
12.阅读材料,白令陆坡流主要是其营养盐丰富,生物生产力很高,其主要原应是受到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增温,导致区域的水温较高,因此生物生长条件较周围区域好,故A正确;区域的海水运动属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逆时针环流,流速不慢,故B错误;图中白令陆坡流只有一条狭长的海水流,因此海面较窄,故C错误;图中显示区域的海水流动成逆时针方向流动,且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风浪较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A。
13.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会促进海水的流动,加速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水交换,故A错误;阿拉斯加暖流的流向受到大陆的阻挡、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白令陆坡流的产生没有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故B错误;“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对海-气之间的碳循环具有促进作用,故C正确;随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导致沿岸的泥沙顺着白令海环流向较高纬度海区流动,促使沿岸部分泥沙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故D错误。答案选择C。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罗斯环流与罗斯冰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斯环流中①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B.罗斯冰架刚开始分离入海后形成的冰筏向西运动
C.①洋流在罗斯海西岸受盛行风影响发生偏转向北流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冰筏运动动力机制的根本原因
15.与降雪形式相比,南极地区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其原因可能是()
①海冰补给来源变少②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④降水会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4.B 15.D
【解析】14.罗斯环流中①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是极地东风(东南风)作用形成的,A错误;罗斯冰架刚开始分离入海后形成的冰筏受洋流①作用向西运动,B正确;①洋流在罗斯海西岸受陆地形状影响发生偏转向北流动,C错误;洋流是冰筏运动动力机制的根本原因,D错误。所以选B。
15.与降雪形式相比,南极地区以降雨形式出现,使得海冰补给来源减少了,①正确,降雨使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②错误;大气逆辐射变化不大,③错误;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温度升高,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影响透明度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光学性质、水中的悬浮物质等,下图为局部海域6月和10月等透明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透明度线与等深线的分布比较接近B.夏季渤海海域透明度低于秋季
C.夏季东海近岸与外海透明度差异较大D.近岸海区较外海的能见程度好
17.10月份甲地形成向外海突出的“水舌”,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地表径流C.海底地形D.人类活动
【答案】16.A 17.B
【解析】16.读图可知,等透明度线数值由近岸海区向外海逐渐升高,等深线数值也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增大,二者分布比较接近,A正确;夏季渤海海域透明度数值高于秋季,夏季透明度高于秋季,B错误;夏季东海近岸与外海等透明度线分布稀疏,透明度差异较小,C错误;近岸海区较外海的透明度要低,能见程度较差,D错误。故选A。
17.10月份甲地形成向外海突出的水舌,等透明度线凸向高值,透明度低。此时长江水量大,向海洋注入水量大,并带来大量泥沙和陆地营养盐类,使河口处向外透明度降低。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表径流,B正确;突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不一致,不是洋流因素,A错误;海底地形不存在季节变化,人类活动季节变化也小不是影响等值线季节变化的因素,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图(单位:℃)。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区海水等温线()
A.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加大 B.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减小
C.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加大 D.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减小
19.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乙海区,等温线密集是因为()
A.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 B.寒暖流在此海区交汇
C.海陆热力差异更显著 D.上升补偿流导致降温
【答案】18.B 19.B
【解析】18.由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甲处海水等温线数值会增大,排除C、D选项。甲处海水温度偏高时该地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较弱,导致流经该地的自南向北流动的秘鲁寒流减弱,则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幅度减小,B正确,A错误。故选B。
19.由图可知,乙海区位于日本北海道岛的东部,该地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水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B正确。该地等温线四季都较密集,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无关,A错误。日本沿岸地区海陆热力差异均显著,差异不大,C错误。乙海区为寒暖流交汇,不是上升补偿流为主,D错误。故选B。
黄河干流水量的使用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沿黄各省区实际情况统筹分配。截止2019年年底河南省有耕地11271.1万亩,水资源总量为403.53亿m3,山东省有耕地9692.8万亩,水资源总量为195.21亿m³。下表为2020年3月份黄河干流河段用水量分配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青海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山西 陕西 河南 山东
用水量(亿m³) 0.18 1.00 0.00 0.558 2.15 0.89 4.77 14.07

 

20.河南山东两省分配的用水量明显多于其他省区,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速度快用水量大B.气候异常降水明显减少
C.人口增长较快用水增加D.冬小麦灌溉进入高峰期
21.与山东相比,河南分配的水量较少,是因为河南()
A.耕地面积少,灌溉用水需求少 B.受锋面雨带控制降水多
C.地表水源多,引黄灌溉规模小 D.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20.D 21.C
【解析】20.表中显示为2020年3月份黄河干流河段用水量,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短期内不会大量增加用水,A错误。气候异常降水明显减少会导致流域内都缺水,不仅仅是河南山东两省缺水,B错误。河南山东人口虽然较多,但两省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率较低,短期不会使用水量大增,C错误。根据题干分析,河南山东耕地面积较大,3月份气温回升冬小麦返青,进入灌溉高峰期,D项正确。故本题选D。
21.河南省大部分地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耕地面积大用水量多,A错误。3月份河南山东地区的雨季尚未开始,锋面雨带还未移动到河南山东,B错误。根据题中条件,河南省水资源总量多于山东省,故其地表水源除黄河干流外,还有较多其他地表水源,C正确。河南大部分为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D错误。故本题选C。
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消耗量。1990年至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和新疆的蓝水足迹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黑龙江蓝水足迹高的决定因素是()
A.技术水平B.作物种类C.产业结构D.耕作习惯
23.与黑龙江相比,新疆农业生产蓝水足迹数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大 B.沙漠面积广 C.水热条件好 D.水分蒸发大
【答案】22.C 23.D
【解析】22.由材料可知,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消耗量。黑龙江产业结构中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生产过程中消耗水量大,因而蓝水足迹高,C正确。技术水平、作物种类、耕作习惯均不是影响黑龙江蓝水足迹高的决定因素,ABD错误。故选C。
23.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所处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降水少,蒸发量大,蓝水足迹数值高,D正确。新疆耕地面积远低于黑龙江,A错误。沙漠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少,B错误。新疆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没有黑龙江优越,C错误。故选D。
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水资源所能支撑生产、生活和生态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5~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人口D.产业
25.为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该城市中心城区应重点()
A.减少路面硬化面积 B.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C.治理工业水体污染 D.加强雨水积蓄利用
【答案】24.B 25.D
【解析】24.我国把“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2005年~2019年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气温、产业规模也会不断增加,这与图中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波状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不一致,A、C、D选项错误。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与水资源总量有关,而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特大城市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总量差异大,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降水是导致该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B选项正确。故选B。
25.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主要受区域人口总数、水资源总量及再生能力、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影响。中心城区人口众多,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强雨水的积蓄和提高水的利用率,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水资源总量,从而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D选项正确。减少路面硬化面积可以减轻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治理工业水体污染可以减轻水资源的生态承载压力,水资源总量没有变化,因此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的作用不明显,B、C选项错误。故选D。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冰期时,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答案】(1)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
(3)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收缩期,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人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
【解析】本题以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从内力作用角度:由于地壳运动,呼伦湖区域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湖盆。从气候变化角度:第四纪冰期时,气温较低,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而后由于气候逐渐转暖,冰川融化,大量水源汇入湖盆,形成呼伦湖。
(2)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呼伦湖收缩期时,湖水水位下降,新开河的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因此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故新开河河水流向呼伦湖,可推测新开河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3)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历史上这里经常出现断航。明永乐年间先在大汶河上修建戴村坝,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小汶河,后又依据地势修建了蜀山湖、南旺湖等“水柜”,“水柜”与大运河、小汶河间均有水渠连通,水渠上设有水闸,此外还在大运河上建设了众多水闸。南旺分水枢纽以建坝、引汶、立柜、置闸等措施动态联动,实现大运河漕运通畅。左图示意南旺分水枢纽,右图示意大运河AB沿线地形剖面。

(1)分析历史上大运河南旺段经常断航的气候原因。
(2)推测小汶河开挖时将河道设置成多个S形弯曲的原因。
(3)“水柜”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某地理小组拟对此研究,请为该小组确定研究项目名称,并提出需收集的资料和途径。
【答案】(1)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是大运河的制高点,水退得早、降得快;冬季河水少且有结冰现象导致断航。
(2)两地直线距离短,落差较大;S形曲流降低了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降低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流速降低,泥沙多在小汶河沉积,减轻大运河河道淤积,保障运河航道通畅。
(3)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解析】本题以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了温带季风气候、流水沉积、河道治理以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均十分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据材料可知,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运河“脊梁”,说明地势较高,河床海拔高、河水较浅,在枯水期及降水较少的年份,水退得早、降得快,导致河流及地下水难以补给运河,造成该段运河水少且浅,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导致断航,此外冬季结冰也会导致该段运河失去通航能力。
(2)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的小汶河,直线距离只有38km,距离短,但落差较大,修建成多个S形曲流,通过延长河长可降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轻小汶河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力度,此外S形曲流可通过减小流速,促进河中泥沙沉积,可减轻南旺段运河河道的泥沙淤积,保障运河的通航能力。
(3)本小题为一开放性问题,可结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设置项目,也可根据当地水位的季节变化、流域降水量情况设置项目。重点考查了本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及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多短小急促,泥沙大,河道有淤塞现象为突破口。如示例一:项目:《南旺湖(北旺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料:水生生物和鸟类的类型、数量及变化。途径:野外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示例二:项目:《南旺湖和北旺湖对运河的影响研究》资料: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运河流域降水量与洪峰形成的时间耦合、湖水与运河含沙量变化。途径:观测、文献查阅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东南侧,属于半封闭型内湾,面积约3k㎡,最大水深约35m,海湾受南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麦克斯韦尔湾相连)海流的影响,涨潮时湾顶与阿德雷湾相连。2010年12月至次年3月,科考队对长城湾海域监测发现,垂直方向上海流特征及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海水透明度也呈现“波动”变化。下左图为长城湾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湾内12月~次年3月月平均余流分布图(注:余流为海面风及海水密度的变化等引起的海水运动)

(1)据图描述监测期长城湾表层海水流动的特征。
(2)说明监测期长城湾表层海水流动特征形成的原因。
(3)分析影响长城湾水体透明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4)监测发现湾内中层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布较表、低层丰富稳定,试分析原因。
【答案】(1)特征:①表层海流由湾内流向湾外(自西向东流);②表层海流流速比中下层更快;③表层海流流速2月最快。
(2)原因:①表层海水夏季受西北风吹拂,形成风海流;②上升补偿流对表层海流有加速作用;③夏季湾区沿岸海冰融化,形成密度流;④该海湾区沿岸2月温度最高。
(3)因素:①云、雨、雪等天气因素;②浮冰、陆地径流含沙量;③浮游植物生长量;④科考船只数量(人类干扰)。
(4)原因:①中层受湾外上升流影响,营养盐较多;②表层受风力影响较大,营养物质不稳定;③底层阳光不足,光合作用弱、流速较慢。
【解析】本大题以长城湾位置示意图和月平均余流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运动特征及其原因、海水性质的变化、海洋生物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由右图可知,表层海流自西向东流,即由湾内流向湾外;表层受到海面风的影响,箭头最长,表明表层海流流速比中下层更快;从各月平均余流来看,表层海流流速2月箭头最长,表明流速最快。
(2)结合上题可知,表层流速最快,其中南半球的夏季(2月份)流速最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夏季风带南移,该地表层海水受西北风吹拂,形成风海流,表层流速较快;风从陆地吹向海湾,形成离岸风,导致上升补偿流对表层海流有加速作用;夏季陆地气温升高快,该海湾区沿岸2月温度最高,湾区沿岸海冰融化,海水表层产生密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3)水体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可从含沙量、生物、污染物、海水运动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62°S附近,受极锋影响大,云、雨、雪等天气多;该地夏季时浮冰融化,陆上冰川融化,地表径流大,携带有泥沙进入该水湾,导致海水含沙量大;上升流与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多;该地科考船只数量多,海域受人类干扰大,污染大。
(4)由图可知,中层海水以上升流为主,受湾外上升流影响,营养盐较多,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表层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海水运动强烈,营养物质不稳定,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底层水深较深,阳光难以照射,阳光不足,光合作用弱,同时该地海水流速较慢,不利于带来营养物质。
29.下图为“智利利马里河水系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利马里河的水系特征。
该流域年均降水量约为43毫米,农业区面积已起过62000公顷。
(2)指出图中农业区用水的主要来源,并说明水源较丰富的季节及主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近年来该区域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3)简述该区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智利中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燥,被称为“世界干极”。沙漠南嫁的丘贡戈渔村,利用立在山头的巨大塑料网,结网捕水,从此洗澡不再难,面朝大海,养花种莱。
(4)分析丘贡戈渔村“结网捕水”的水之来源,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干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支流众多;为扇形水系等。
(2)河流水、地下水。夏季。夏季气温高,上游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3)兴修水利设施;上、中,下游作为整体统一协调管理;加强河流在上中,下游农业用水的科学调配;发展节水农业等。
(4)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多雾的原因;临近海洋水汽充足,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本题以智利为区域载体,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补给和水资源管理的有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学科素养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1)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可以看出,利马里河流程短;干流自东向西流;流域面积小;支流众多;水系形状为扇形状等。
(2)从材料信息可知:“该流域年均降水量约为43毫米”,降水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区用水的水源主要来源来自河流水、地下水;因为该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上游冰雪融水补给大,河流水量较大。
(3)区域水资源管理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从开源节流来答:开源措施有兴修水利设施,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节流措施有发展滴管、喷灌等节水农业;加强河流在上、中、下游农业用水的科学调配等。
(4)结合材料“丘贡戈渔村位于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丘贡戈渔村“结网捕水”的水之来源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形成。而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形成条件要求:充足的水汽,具有降温过程,风小不利于雾扩散。临近海洋水汽含量充足;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不利于浓雾扩散。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球上的水
  • 上一篇: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
  • 下一篇: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