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的事件或现象。
2.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1)气象灾害:干旱、寒潮、台风等。
(2)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等。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二)气象和水文灾害
1.气象灾害
干旱 | 寒潮 | 台风 | |
形成 条件 |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 强冷空气入侵 | 热带、副热带海域,水温在26 ℃以上的广阔洋面 |
分布 | 亚洲、非洲、大洋洲 | 亚洲、北美洲 |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地区 |
时间 | 全年均可发生 | 冬半年 | 夏秋季节 |
危害 |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灾害往往由强降温、大风、暴雪引起,农作物冻害,破坏生产、生活设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灾害往往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引起,造成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2.洪涝灾害
(1)主要成因:洪涝主要是由暴雨引起的。
(2)我国的洪涝灾害
主要分 布地区 |
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 |
原因 |
自然原因: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广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湖泊的调节作用减弱 |
续表
危害 | 淹没农田,造成农业减产、绝收;破坏生产、生活设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三)地质灾害
地震 | 滑坡、泥石流 | |
成因 |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 | 地壳运动剧烈,岩石松动、破碎;山区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 |
分布 | 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华北地区等 | 湿润、半湿润区的山区,我国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东南丘陵地区等地 |
危害 | 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生产、生活设施破坏,诱发次生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淹没农田、村镇、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
二、自然灾害的防御
(一)避灾与自救
1.选择避难场所
(1)地震避难场所:室外一般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远离人工建筑物的空旷地带。
(2)滑坡、泥石流避难场所: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开阔的地点。
(3)洪水避难场所:地势较高,洪水淹没不到的地点。
2.选择逃生路线
(1)地震:地震发生时,首先确定是就近避难或是选择逃生;可迅速离开危险地带的,选择逃生;不能迅速离开危险地带的,应选择就近避难。确定逃生路线时应避开人员多、狭窄的地段,应选择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段。
(2)滑坡、泥石流:垂直于滑坡、泥石流的方向,一般向高处逃生。
(3)洪水: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选择向水流两侧地势较高的地带转移;若被洪水包围,只能采取紧急自救措施。
3.紧急自救
(1)地震:清除附近杂物,保持空气流通;寻找水源与食物,等待救援。
(2)滑坡、泥石流:利用附近高大树木、坚硬的岩石等固定物。
(3)洪水:利用附近木板等漂浮物。
(二)防灾减灾
1.研究与预报:加强自然灾害的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发布自然灾害预报或预警信息。
2.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灾害教育,提高避灾、防灾的意识;建立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
3.调整生产、生活活动,积极防御自然灾害
(1)洪涝的预防: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
(2)干旱的防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3)滑坡、泥石流的预防:植树造林,进行工程加固。
4.灾中救援: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展开救灾工作。
5.灾后重建:救灾工作结束后,迅速展开重建家园工作。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2.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主要环节
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
(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4)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探测范围大。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3.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包括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提供导航服务。
4.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受自然灾害影响小,获取灾害信息速度快、范围广,处理灾害信息速度快、效率高,及时准确地制定救灾方案和救灾路线。
2.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根据关键词选择
(1)“获取”空间信息,选择RS。
(2)“定位”“导航”“测速”“精准”,选择GPS。
(3)“分析”“处理”“查询”“输入”,选择GIS。
3.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1)获取灾害信息
主要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害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2)分析灾害信息
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灾害信息,为救灾方案提供依据。
(3)制定救灾方案
①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定救灾预案、方案。
②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救灾路线,快速到达灾害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