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1.1 人口分布教师教学用书(2)

时间:2024-07-21 归属:人教地理必修
  【内容要点说明】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从广义上讲,是指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这就是说,人口不是泛指人类,也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个人组成的群体。人口分布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的集聚、分散状况,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为了对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进行比较,我们通常使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所谓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间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人口数表示。应当注意的是,人口密度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数,它掩盖了所计算范围的内部差异。考虑的范围越小,所计算出的人口密度就越能反映出人口分布的真实情况。教材图12所选取的计算范围考虑到国家尺度之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每平方千米居住200人以上的人口稠密区面积较小,相对比较集中;每平方千米居住1人以下的人口稀少区面积较大,相对比较分散。
2.从全球尺度看,世界有四个人口稠密区。
(1)东亚人口稠密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稠密区,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5个国家,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我国黄河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及日本等地区,人口密度都在300人/km2以上。
(2)南亚人口稠密区:是世界第二大人口稠密区,位于亚洲南部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为220人/km2。其中恒河、印度河中下游平原人口密度在400人/km2以上,以人口高度密集著称于世。
(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是世界第三大人口稠密区,包括德国、波兰、俄罗斯西部、荷兰、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这里经济发达,城镇密集,聚居了大约7亿人口,人口分布稠密且较为均匀。
(4)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城市,乡村人口相对稀少。从美国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等)形成世界最大的城市连绵带,也是人口密集区。
3.世界上非常干旱、潮湿、寒冷和多山的地区,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不适宜人类居住,成为人口稀少区。
(1)干旱地区:因为极为干旱不适于农业生产,其土地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地球上最大的两个沙漠分别位于15°N-50°N和20°S-50°S。最大的沙漠从北非一直延伸到西南亚和中亚,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戈壁等。沙漠地区缺乏充足的水源,不具备人类生活的条件。
(2)潮湿地区:降水量很大的地区,同样不适于人们聚居。靠近赤道的南北纬20°之间的南美、中非和东南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250毫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2250毫米。过量的水和热反而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3)严寒地区:是邻近南北极的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或者为永久性冻结带,年降水量甚至低于沙漠地区,每年很少的降雪历经成千上万年积累,转变为厚厚的冰层。极地地区不适于种植庄稼,很少有动物能够在这种恶劣的地方生存,也几乎没有人类居住。
(4)高海拔地区:地形非常崎岖,终年为冰雪覆盖,很少有人居住。例如,瑞士大约有一半的国土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而该国只有5%的居民住在这类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环境所施加的种种影响造成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所施加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口居住地(生活)所提供的便利与所施加的限制;二是对生产所提供的便利与所施加的限制。通常,人们总是在自然界最容易提供食物或在生活条件最好的地方聚居。相反,人们一般不愿意前往条件艰苦的地方定居和繁衍后代。由于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依赖农业为生,自然条件从根本上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生产的状况。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明显。其中,自然环境因素中,以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对于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主要,即使现在人类科技进步,这些因素仍有相当程度的制约性。
2.在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气候均不适于大量的人口居住,温带地区是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因此,世界人口分布具有纬向地带性特征。
3.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在,世界人口分布总的趋势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据统计,世界56.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海拔200-500米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4%;海拔500-1000米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1.6%;海拔1000-1500米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4%;海拔1500-2000米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因此,一般来说,地势越高,人口越少。
4.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只有在水源地附近,才可以有人类定居。水源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或为人们提供水源,或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及廉价的动力,所以水源的分布对人口分布影响极大。例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5.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往往较多。丰富的矿藏储量经常是一种吸引力,在今天这个工业技术时代尤为如此。现在有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往往是一些产煤区和其他矿产区,如德国的鲁尔产煤区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产煤区。
6.虽然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它只是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自然环境条件相同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会有显著的差异。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是积极主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居住地的分布上,就能逐步克服各种自然环境的限制。
7.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必要物质生活资料,也决定了供养人口所必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因此,一定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反映在产业部门的结构上,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人口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凡以第一产业部门(农业)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如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以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工业、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高,城市人口的比例大。
8.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变化。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
9.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开发历史的影响,而开发历史又与自然环境的优劣相联系。在世界范围内,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都有过长时间的持续增长,人口密度都比较高。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人口分布
  • 上一篇:1.2 人口迁移教师教学用书
  • 下一篇:没有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