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踏遍山水,中国编地理总志;望尽天涯,欧洲写航海游记(2)

时间:2022-02-08 归属:地理演义

我们再看看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地图在宋朝的应用和普及。

宋代的面积比较小,对于丧失了的领土,常有收复之意。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原因,宋朝对地图比较重视。

北宋真宗皇帝常到收藏地图的滋福殿观看地图,并与大臣议论边境山川险要之地。真宗曾诏令“翰林院遣画工分询诸路,图上山川形势,地理远近,纳枢密院。”南宋孝宗皇帝的一座金漆御屏风上画有“华夷图”,孝宗认为这样做“甚便观览”,并对臣下洪适等人说“卿等于都堂亦可依此”。

从以上两个小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宋代统治者是非常重视地图的,并注意到应使地图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地图作为表达地理知识的一种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推广。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地图在教学和宣传方面的应用。例如陕西和江苏等地都已在教学中使用了地图,有些地图当时还特意刻在石上以便学习和观览之用。

公元1136年,陕西关中歧山上面的“华夷图”和“禹迹图”同刻在一块石碑的正反两面。“华夷图”根据图上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利用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底图绘制的,相当于一幅世界地图,“禹迹图”则类似于一张本国地图。每幅图长宽各约0.77米。

其次,宋代地图知识的普及还表现在石刻的地图比较多。仅就“禹迹图”而论,上了石头的除以上介绍的两幅外,还有在滏阳安陆石刻的“禹迹图”。解放后在四川省容阳又发现一幅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立石的“九域守令图”。图的范围与“禹迹图”大致相同,但所绘海岸线和水系等又有不同之处。

宋代多幅石刻地图的完成,对于传播地图知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唐宋地图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还须提到的是地图模型的制作和所起的作用。我国地图模型的制作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到了宋代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北宋沈括奉使到边境地区视察的时候,曾先后用糊木屑或熔蜡制成山川地势模型,到官所后再正式刻制模型木图。神宗皇帝看到之后,曾诏令边州都做这种模型木图,藏于内府。

宋代重视地图知识的推广,能将一些较好的地图从官府的收藏中解放出来,这在我国地理学和地图学发展史上是值得称道的事。

宋朝还有一部我国历史上不朽的自然科学巨著,这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沈括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是多么地深入。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而大自然的这些变化,跟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在长期的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学会了从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来研究、了解、掌握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了物候学。

沈括对物候是非常注意的,并且在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创见。《梦溪笔谈》里,有一篇专门议论采药,第一句就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批评了古法采药硬性规定在二月和八月是不科学的,并且引用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自己亲眼所见,说明地势高低与气温的关系。

就同一地区来说,在同一季节,山区比平地气温总是要低一些,植物的开花期因此也相应的推迟;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因为品种不一样,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期,所表现出来的物候也不一样;同时,炎热的南方和寒冷的北方物候也不相同。沈括特别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去研究不同的物候,不可盲目臆测。

北雁荡山是一个秀丽的所在。这里云雾缭绕,怪石嶙峋,鸟语啁啾,气象万千。传说雁荡山芙蓉峰顶方圆十余里的湖泊中,芦苇丛生,碧波荡漾,红鲤跳跃,甘甜可口,南来北往的鸿雁经常在此留宿,所以把这座山叫做雁荡。

沈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雁荡山,但见雁荡诸峰“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煞是迷人心魄,令人流连忘返。

那么,这样的地形又是如何得以形成的呢?

沈括对此作了精心的研究,从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地貌学的发展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沈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其他的像水帘、初月谷等多处洞穴,“皆是水凿之穴”,原来是流水造化之功挖出这么多的奇异洞穴,原来是流水用神奇之笔绘出了这么美的雁荡奇景。

沈括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云游四方,阅历丰富,所谓的“见多识广”。从而铸就了他在地质、地貌上的敏锐的观察力。

沈括还非常善于运用对比联想和类比联想,以此及彼,举一反三,出色而又令人心服口服地解释了各种不同的地貌类型的成因。

当沈括置身于雁荡绝妙的秀色中的时候,他就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那壮阔的黄土高原的景色,“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原来,北方的黄土高原与雁荡山地形成因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厚重的黄土,后者是嶙峋的岩石罢了,它们都是属于流水侵蚀地形。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缜密的推断,沈括断然作出结论,从地貌学角度来看,雁荡山属于古夷平面。

沈括从下仰视雁荡山,则满目悬崖峭壁,而登上山顶再俯视群峰,则各山峰相差无多,峰顶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欧洲 踏遍山水 地理总志
  • 上一篇: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
  • 下一篇:穿戈壁越凌山,唐玄奘抵迦国游天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