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挥舞一把神奇的利斧,把混沌一片的天和地给劈开了。“共工怒触不周山”,从此中国的地形西高乐低。荷马操起神奇的巨笔,人类地理学便开始有了东方和西方的概念。希罗多德则认为,地球是一个椭圆的平面。
远古时代,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发展,却不知地是怎么形成的,只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加以猜测。
比如天和地的形成,古老的中国就有一个美丽的神话,说的是盘古挥动一把神奇的斧头,把混沌一片的天和地给劈开了,比较轻的物质往上升,就成了天,而那些重的物质升不上去了,便往下降,降得很厚很厚,从而成了地。
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的是盘古活了很大的岁数,有一天终于要死了,临死之前,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
正当盘古自言自语的时候,忽然从自己的嘴里吐出了一大团一大团的雾气,这些雾气迅速地升到天上去了,变成了风和云。雾气吐完了以后,盘古就死了。
盘古死后,左眼球忽然在中午时分,变成了火红色,并迅速喷射到天上,成了太阳;到了晚上,右眼球也变得白花花的,也迅速地喷射到天上,成了月亮;血液从身体里喷涌而出,且一泻千里,成了日夜流淌着的江河;手脚和身躯也迅速蔓延开来,形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从上面的两个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初民们已经知道了天和地是分开的,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地上有山川,周围有风云。这是古老中国的地理意识。
同时,关于中国的地形特征——西高东低,有一个同样美丽的神话,为其作了注释:这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传说古代一位英雄叫做共工,由于同另外一位英雄,叫做颛顼的,两个争着当帝,共工为了显示自己强大实力,一怒之下,一头撞倒了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不周山,也就是现在的昆仑山。从而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后果,使得中国的西北地区多高山峻岭,东南地区多平原沃野。也使得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滔滔江河滚滚东流。
而“地理”作为一个专门名词的出现,则最早见于《易经》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东汉时期的王充对这一句话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唐朝的孔颖达则认为:“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后人对“观法于地”的解释是,是指对地表上广为存在的山川水泽的观察和研究,这一点,同古代希腊“地理”一词只是描写地的意思,是有着明显不同的。
当然,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天文、地理等现象的观察活动也不断地深入,开始试图解释和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