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享誉世界的茶、酒、丝、瓷-丝绸王国飘彩虹

时间:2022-07-21 归属:中国名物特产

(1)丝绸传古今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织绸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就已驰名于世。当时的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即丝绸之国。究竟何时中国人发现养蚕与缫丝技术,由于时代久远,尚无确切答案。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原始社会。

  传说在远古时代,汉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兽皮、羽毛、树叶为遮体的衣着。有一次部落首领黄帝的妻子嫘[léi雷]祖,发现桑树上有蚕吐出丝将自己包了起来,从中受到启发,遂教导人民养蚕、缫丝、织绸、制衣。这个传说无疑告诉人们养蚕织绸历史源远流长,起码发生在中国原始社会三皇五帝的时期。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便有蚕茧及丝织品出土。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均反映出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同时也发掘出这个时期的蚕茧。192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一个被刀切过的茧壳。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yàng样]出土一批绢片、丝带、丝线等,并有大批稻谷。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5000年。

  在殷商时期,在现有约4500个单字的甲骨文中提到蚕、桑、丝等与蚕有关的字约260个左右。周朝建立后,养蚕业发展很快,在《诗经》风、雅、颂不少篇章中都有所叙述。《豳风·七月》中叙述得尤为具体。《尚书·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记载其中六个州以丝产品为贡品(实际指的是当地的特产):衮州(今冀、鲁一带)贡丝、织文(染丝织成的丝织品);青州(今鲁、豫一带)贡丝和檿[yǎn演]丝(柞蚕丝);徐州(今苏皖淮河一带)贡玄纤缟(黑色的绢绸);扬州(今苏皖的长江流域)贡织贝(锦);豫州(今豫鄂一带)贡纤(很细而薄的绸子)、纩(丝棉絮);荆州(今湘鄂一带)贡玄纁[xūn熏](黑色和黄色的绸子)。这些记载与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出土的丝绸文物大体相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当时的山东半岛由于“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迅速发展为重农桑、通渔盐的经济发达地区。齐国都城临淄生产的罗、纨[wán丸]、绮、缟[gǎo稿]等丝织品,工艺精美,色泽绚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随之襄邑(今河南睢县)也发展成为纺织中心,以生产各种锦类著称。

  到了汉代初期,由于丝织品需要量骤增,使官营的蚕丝生产作坊开始出现。在少府之下设织室令丞专门管理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另外在齐郡临淄设服官所,专门为皇室生产绮绣、冰纨、方空縠[hú胡](有绉纹的纱)、吹絮纶等高级精美丝织品。汉元帝(公元前48—前32年)时丝织工匠有数千人之多。由于襄邑刺绣精美,皇室又在那里设有服官所。此时私人作坊相继出现,其中最大的是张安在家。他的作坊有700多名工匠。汉代丝织品丰富多样,有纨、绮、缣、绨、素、缟、绸、绫、纱、罗、缎、锦、绣等。尤以纱盛行,质地松软,轻薄如纸。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纱衣,衣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其重量仅49克,即还不到一两,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为世人赞叹叫绝。

  汉代丝绸除供上层社会消费外,通过“丝绸之路”,途经中亚地区再转运到欧洲。这条路分两条:南面一条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出玉门关经鄯善(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面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今新疆吐鲁番)、龟兹[qiū cí丘词](今新疆库车东)达大宛。南北两条汇合于大宛,再经哈拉达安息(波斯)、条支(今伊拉克境内)而到大秦(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的友好之路。随着中国丝绸西传,中国养桑蚕及织丝绸技术逐渐传入西方。据西方史书记载,罗马的恺撒大帝(公元前100—前44年)曾有一次穿了一件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引起全场观剧者的羡慕,被认为是破天荒的豪华之举。公元552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专门派熟悉中国情况的僧侣二人来中国,把蚕种带了回去,从此养蚕及织丝技术开始在西方兴起。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享誉世界
  • 上一篇:享誉世界的茶、酒、丝、瓷-陶瓷之
  • 下一篇:享誉世界的茶、酒、丝、瓷-美酒飘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