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钙土是钙层土的典型性土类,因颜色有些像板栗的外壳而得名。分布的范围很广,面积也最大。在内蒙古自治区,包括黄河后套以东(鄂尔多斯的东部和山西大同盆地在内)的广大草原地区,差不多占据整个高原面积的1/2,成为内蒙古草原土壤的主体;在新疆,以西北部的天山、婆罗科奴山、塔尔巴哈台山、阿尔泰山等山地中上部分布较多;在青海、甘肃两省,以阿尔金山、祁连山、哈梅尔达坂、库库诺尔岭、日月山、西倾山等山地中上都较多。在相邻关系上,它的东面或上边均连接黑钙土;在西北面或下边则与棕钙土相连。
栗钙土地区气候比黑钙土地区干些、暖些,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 毫米,水分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旱作农业的要求。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类型以丛生禾本科草为主,其次为走茎与根茎类,灌木、半灌木也不少。覆盖度20~50%,草层高5~30 厘米,亩产鲜草100~200 公斤,产草量居钙层土的中间地位。腐殖质累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腐殖质层厚度一般为25~45 厘米,含量多数在1.5~6.0%之间,颜色以栗色为主,但程度不同。东部或山地上部腐殖质层厚一些,含量多一些,为暗栗色;西部或山地下部腐殖质层薄一些,含量少一些,为淡栗色;中间部分厚度、含量均居中等,颜色为典型的栗色。腐殖质下渗短促,层面整齐或略呈波浪状,没有黑钙土那样看状下渗特点。钙积层出现的部位比黑钙土的浅得多,也紧密得多,一般在剖面30~60 厘米深处开始出现。厚度约30~70 厘米,碳酸钙含量10~30%之间,高的可达6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完全白色的石灰盘。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大兴安岭东麓和鄂尔多斯高原碳酸钙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20~28%,厚度也大些;内蒙古高原碳酸钙含量普遍较低,平均为10~15%,厚度较薄;新疆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平均含量为14~20%,同时底土l 米左右还可见到纤维状、粒状石膏和其它盐分,这与所在地区的不同水热条件及地质历史特点有密切关系。土层从上到下呈弱碱至碱性反应,pH 值7.5~9.0,局部地区还有碱化现象发生。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这和经营粗放不合理使用土壤有直接关系。
这里既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又有不少旱作农业。二者都因水分不足,经营粗放单一,生产很不稳定。为合理使用土壤资源,应根据具体条件,实行以农为主或以牧为主不同形式的农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