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分工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了“选择成本”这个概念,把“选择成本”原则作为指导国内地域分工的原则之一。所谓“选择成本”,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不同地区同类产品的部门平均成本加以比较,择其成本最低(或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并作为该地区的优势部门。“选择成本”中所讲的成本,是指完全成本。运输成本在完全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随着运输距离而增加。单从直接生产成本看,一个地区的比较成本虽然较低,可以成为优势部门,但如果产品运距很长,或运输条件不好,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这样,从完全成本来比较,优势就可能削弱甚至消失。因此,从全国范围看,不能只选择一个成本最低的地区生产这种产品,也就是地区专门化不能过专,而要选择成本较低、分布相对均匀的多个产地,都生产这种产品,也就是说,各地区产品的优势,应有一个合理的半径。超过这个半径,运输成本大于专门化所带来的直接生产成本的节约,就不能成为优势产品。所以在确定专门化部门的专门化规模时,经济合理半径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怎样确定产品的经济合理运输半径?这里以煤炭为例。煤炭经济合理半径的确定,要以用户、煤矿和运输部门三者都有利可图为准。即煤炭的坑口价格加上运销费用后的到货价格,能够为用户所接受;运费的高低,能使运输部门也能赚钱;煤的售价,能使煤矿也得到一定利润。因此,煤炭运输半径与煤炭价格、运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运输通畅系数运用上述公式,需有几个基础数据:
①一定煤炭的发热量。各煤矿煤的发热量不同,都要折算成标准煤;
②煤炭的坑口价格。各矿的坑口价格不同,以各矿的实际价格为准;
③煤炭到达消费地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公路还是水运,不同的运输方式,单位运价不同。中国大量调出煤炭的煤矿主要在内地,运输方式一般是铁路。如用铁路,吨公里运费可按规定计算。
④从煤矿至消费地的运输距离。有了上述数据,就可以代入上式,求出煤炭经济合理运输半径。确定煤炭的专门化规模,就是要使煤炭的到达区都在这个运输半径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的煤炭需求量,就是煤矿最大的专门化规模。在这个供应范围内,还可能有其它煤矿,这就要进一步考虑这个矿的竞争能力,即同它竞争对手比较完全费用的大小。
3.地域分工与区域联合的关系
地域分工的理论,强调一个“分”,由此必然导致企业和区域间的联合。“分”和“合”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李斯特所强调的,要是没有联合,在生产上能产生的推动作用就很小。没有总体的协同性就不会产生高效率。因为在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中,10人所共同生产的多于1人所独自生产的决不是10倍,也许是30倍以上;1人用1只手所做的工作比1人用两只手所做的,决不是只少一半,而是要少到无限数。不只是一个企业内部是如此,任何一个生产部门,也都是只有依赖于其它生产部门的联合,才能得到发展。李斯特把分工必须与联合结合起来,总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简单加总的思想,对区域分工与联合也是适用的。特别是现代经济已发展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实行专业化协作的经济,各个部门、企业、地区之间,都不能没有分工,也不能没有联合。商品经济要求发展横向联合,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四通八达的经济网络。横向联合,就是各区域、各领域之间的相互开放,彼此之间,以各种生产要素互相投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协调行动,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客观上看,单个地区、单个企业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而且各自的长短的具体表现又不相同,如果各干各的,互相分割,各自的长处就容易被自己的短处相抵消。一经联合,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情况就会改观,就可形成一种新优势、比较全面的综合优势,使先进地区、企业得到发展的机会,后进地区、企业得到提高的机会,这对联合的各方,对整个社会都很有利,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都比较明显。这也是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中国,多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地域分工的观念极其淡薄,产品经济论、自然经济论占统治地位,对现代区域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缺乏认识。在区域发展中,各区域都追求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成体系,既不注意保持和发扬各个区域固有的特色和优势,又忽视扩展、加深一个区域系统与外部区域系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中国地域分工、区域联合开展不起来的理论认识根源。在经济管理体制、计划体制上,习惯于按行政区划,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编制计划。每个省市区,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有其明确的地理界限,有特定的管辖范围,它不能超越自己行政区域的范围去规划设计其外部各类区域的经济活动。但现代区域的经济活动内容极其复杂,国内外各种联系非常广泛,有些经济活动固然在一省一市范围内统筹安排就可以取得“最小成本结合”,但更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一省一市管辖范围以外组织分工协作,才能将各种生产要素、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更合理的调度、组合、协调,更充分地发挥区内外各种因素的独特作用,并产生一种超越于各单个区域的强大合力,推动各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僵硬的行政区域管理系统人为地把经济活动束缚在按行政隶属的条块之中,造成条块分割,互不配合,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各种流通渠道不畅,使区域分工缺乏必要的条件和保证,这是区域分工、区域联合开展不起来的组织根源。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破除产品经济论、自然经济论的观念,冲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按照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运用地域分工的理论来组织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