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属于伏牛山脉,其主体在河南登封县西北,由太室山(1,440 米)和少室山(1,512 米)组成。东西绵延约 60 余公里。古称外方。夏禹 时称嵩高、崇山,商汤时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东周始定嵩高为中岳,五 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这里山峦起伏, 峻峰奇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为太阳、 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 鸡鸣、松涛、石帜、太白、罗汉、白鹿等七十二峰(五乳峰和峻极峰未计在 内)。嵩顶又名峻极峰,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 于天”之说。站立峰顶极目远眺,北望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名胜古 迹星罗棋布。著名胜迹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太室阙、少室阙、 启毋阙)、元代观星台及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永泰寺、净 藏禅师塔、初祖庵、嵩阳书院、石淙河摩崖题记,刘碑寺石碑和八方古文化 遗址等。均为游览胜地。
【少林寺】在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孝昌三年(527 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历史上称达 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开国有功,从此僧 徒常习拳术,禅宗和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 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阁)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 宝殿等已重建,恢复原貌。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 约三百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 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此立候达摩。雪深及膝,故又叫立 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达摩面壁洞,西南的二祖庵,以及附近 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 有重要地位。寺内保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约三百余品,其中以唐王告少林 寺主教碑,以及苏轼、米芾、蔡京、赵孟睢⒍洳⑷毡旧松墼摹� 书写的碑刻最为珍贵。
【塔林】在嵩山少林寺西里许。为历代和尚墓地,现存自唐至清千余年 间的砖石墓塔二百二十多座。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 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日本僧人邵元撰书的照公和尚塔(建于 1339 年)塔铭及天竺和尚就公塔(建于 1564 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 要实物资料。
【初祖庵】在嵩山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下。现存一殿、两亭和千佛阁等。 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年),木构梁架、斗栱都具典型的宋代风格, 是河南现存木构建筑中之杰作。殿内石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龙、舞凤、飞天、 盘尤、凤戏壮丹、孔雀穿花、群鹤闹莲,神台须弥座及石护脚上的卷草、猛 狮、武士、麒麟、水兽等浮雕,无不栩栩如生。大殿东南有古柏一株,相传 为唐初禅宗六祖慧能所植。附近保存有书法家黄庭坚、蔡卞等人书写的赞颂 初祖达摩的碑石四十余品。
【二祖庵】在嵩山少林寺西南 4 公里的钵盂峰上。二祖慧可,俗名姬光, 北魏时虎牢(今荣阳县)人,从菩提达摩学佛,立雪断臂,得受衣钵后,相 传在此养伤。其徒众为作纪念,在此建庵。庵内有大殿三楹,碑碣数通。殿 前四井,传为慧可卓锡所凿,名卓锡泉,虽近在咫尺,而味各异。庵外有古 塔三座,其中以周万岁登封元年(公元 696 年)所建的唐塔最为挺拔俊秀。 南上里许有炼魔台,又名觅心台,为慧可经行处。登台远眺,东揽太室,西 望伊洛,邙山横亘,黄河西来,百里景物尽收眼底。
【达摩面壁洞】在嵩山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传为达摩面壁十年(一 说九年)处。石洞幽邃,深约 7 米,宽 3 米。洞前有一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雕刻的双柱单孔石坊,额上南面刻“默玄处”三字,北面刻“东来肇迹” 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