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与洋流
一、气候特征
太平洋跨有从极地至赤道的多种气候带,其中 3/5 洋面处于低纬地带, 使太平洋具有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的海洋性气候。 与陆地表面相比,海洋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表面理想的气压和风带在太 平洋上表现得很明显。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向赤道侧终年吹东北信风(北半球) 和东南信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向极侧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太平洋, 西风带因与印度洋连成一片,风力较大,称为“咆哮西风带”。北半球的这 种风系在太平洋西北部冬季因受亚洲大陆干冷陆风和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海 风的扰乱,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太平洋东岸,由于西风带和信风带影响, 形成不同的气候。在西风带范围的沿岸形成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而在信 风带则天气晴朗,东风吹拂洋面,降雨量少。 在太平洋热带水域上空常有热带气旋发生。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源地,绝 大多数集中在南、北 5°—20°范围内。 图 11-2 太平洋年降水量(mm)分布西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在澳大利亚东面比 较偏南,可达 25°S。西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 11 月至次年 4 月,最多 是 12 月至次年 3 月;东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 5—11 月,最多是 7—9 月;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最多时间是夏、秋季节。热 带气旋在移行过程中伴有狂风骤雨、巨浪大潮,对热带海洋沿海地区影响很 大。 太平洋气温分布亦符合全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 低。赤道附近水域,10°内的大部分洋面全年各月均温在 26℃以上,但其东 部由于寒流的影响而气温略低。随着太阳入射角的季节变化,高温区亦相应 地变化,冬季(北半球)偏于赤道以南,夏季位于赤道以北。赤道以南的南 太平洋洋面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南美大陆沿海,由于强大的秘鲁寒流 的影响,气温常年比同纬度水域低。赤道水域以北的北太平洋,气温分布比 南太平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洋面气温、年较差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寒流和 日本暖流交汇处,差值可达 22℃。洋面温差以赤道区为最小,年温差多在 2 ℃以下,大洋中部甚至不足 1℃。 太平洋海域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 1000—2000mm(图 11-2)。最大降水量 分布在加罗林群岛东南部、美拉尼西亚北部,雨量多在 3000—5000mm。许多 较高的岛屿受地形影响,向风侧和背风侧雨量相差很大,如夏威夷群岛中的 考爱岛,在高 1500m 的向风侧雨量达 12090mm,是太平洋上降雨最多地区。 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沿海,科隆群岛附近,雨量不足 100mm,为太平洋降水 最少水域。北太平洋雨季为 7—10 月。南北纬 40°以上水域多海雾,其中以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为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