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地理特征
自从人类发现了冰雪覆盖的南极洲,经过不断的科学考察,逐步认识到 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地势最高峻,气候最严寒,风暴最猛烈,景 色最单调。这里有巨大的冰川、皑皑的积雪、连绵的山脉、神奇的“绿洲”、 绚丽的极光、半年不落的太阳、独特的动植物和在周围水域有无数浮冰群及 高大的冰山。总之,南极洲的自然界非常独特。由于发现得最晚,人类活动 影响不大,所以,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真正“自然面貌”的大洲。
(一)冰原大陆
南极洲平均海拔 2350m,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深厚的冰雪几 乎盖满了整个大陆,露岩地带很少。假如剥去上层冰雪,南极大陆基岩的平 均海拔高度仅 410m。南极大陆的冰川厚度,若把陆缘冰也计算在内,平均为 1720m,最厚的地方超过 4000m。绝大部分冰层分布在东南极洲,西南极洲的 冰层只占冰层总体积的 16%。
南极大陆冰的体积超过 24×106km3,占世界冰总体积的 90%,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天然冰库。据估算,若把今日南极洲的冰全部融化,全世界海面将 上升 50—70m。 南极冰原大体呈中间高边缘低的盾形,故冰从大陆中部缓慢外流,一般 年平均外流几米至几十米。冰流在大陆边缘地带,形成冰岸;或倾泻入海, 结成广阔的陆缘冰和高大的冰障。近年查知,南极洲的陆缘冰有 300 多个, 大于 3×104km2的陆缘冰有 10 个。罗斯陆缘冰面积最大,约 53×104km2,在 冰原临海的前缘形成壁立的罗斯冰障,长度有 950km,平均高出海面 50m。南 极大陆周围,有 10 多座冰障。菲尔希内尔陆缘冰面积约 43×104km2。 南极洲无冰雪覆盖的地方可称“绿洲”。绿洲是比较温暖的地方,也是 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场所。麦克默多绿洲(McMurdo)位于维多利亚地南部山脉 中,是南极洲最大的绿洲。目前关于绿洲的成因还在研究中。有的认为与火 山有关,有的认为与冰川总后退、太阳辐射、岩石颜色有关。 南极洲大陆冰川下面的基岩,有人称之为“岩石南极洲”,面积约 1248 ×104km2,远小于“冰雪南极洲”。从地质构造上看,基岩可分成三部分。 1.东南极洲 东南极洲的基岩古老,属古陆台区。它的边缘地带是前寒 武纪基底出露地表的地盾区,由花岗岩、片麻岩、结晶片岩组成;西部是地 台区,在古老的基底上沉积有很厚的盖层,除寒武纪的海相沉积层外,还有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陆相沉积层,其间往往夹有煤层。近年来,科 学家们在南极洲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化石,有人推断,南极洲是冈瓦纳古陆的 一部分。东南极洲冰下基岩有 3/4 的面积在海平面以上,平均海拔高度为 530m,是冰雪覆盖的高原区。 2.西南极洲 西南极洲属新生代褶皱区,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 沉积岩系和岩浆岩系组成。在 第三纪末期,沿断裂线喷出的玄武岩在构造中起很大作用。西南极洲的褶皱 山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之间,有一条海底山脉。 西南极洲冰下基岩平均海拔—140m,除个别高峰屹立在冰原之上,形成 切割地形外,2/3 以上的基岩位于海平面以下,是冰封的群岛区。南极半岛 上的文森山(Vinson Massif)海拔 5140m,是南极洲的最高点。 ⒊中南极洲 在构造上,中南极洲是大型拗陷带,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实 际上是沿地壳破裂面下沉的部分。有资料说明,拗陷带上的冰成海洋沉积物, 是更新世沉积的。可以认为,拗陷带的形成年代不会晚于更新世初期。拗陷 带的大部分基岩位于海平面以下。 在中、东南极洲之间,绵亘着一系列由断层山脉组成的巨大地垒,它包 括科茨地海岸、毛德山脉和维多利亚地断块山等。沿断层线下降部分,地壳 不稳定,有许多火山分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活火山,形 成于新生代,海拔高 3794m,现在仍不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