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交通运输必须先行发展

时间:2023-01-05 归属:交通运输地理
  区域工业布局中的交通运输地理研究交通运输对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区域内工业的聚集和城市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重要工业发展区域的交通运输布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区域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中除了各个部门按系统进行规划和建设外,还必须在地区范围内从多方面加以综合平衡,交通运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交通运输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先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交通先行是一条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都证明,无论就全国来说,还是就地区的开发和工业基地的建设来说,都应认识这个规律,按交通先行这个客观规律安排建设程序,使交通运输超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迅速发展,并促进生产布局更加均衡地展开。
(一)交通先行发展的具体要求
  区域大规模工业建设要做到交通运输先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交通布局的展开要走在区域开发之前
  在资本主义前期发展阶段,出现过铁路建设的高潮,由此促进并带动了工业化高潮的到来。这种交通先行多是自发的。到了现代,为了国土的合理开发,引导私人投资到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国家大力开展交通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整治中,不仅对原有交通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而且开展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港湾的建设和河流航道整治。如日本战后的三次国土综合开发计划,都是将交通的整备作为地域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予以先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有了更好地按照这个规律安排建设的可能,使得广大地区的交通建设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每个区域在大规模开发及其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应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前景,首先开展交通建设,使交通布局先行展开。不按照这种客观要求去安排建设,尽管有时是为了加快工业发展,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会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辽宁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基地,其发展较快的一个原因就是交通运输超前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曾是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地带,它们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资源,首先大力兴建铁路,加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抗争,也有所修建,从1903年第一条铁路通车,至1937年,仅用了三十四年时间全省就建成了铁路网。与此同时,自1921年至1944年,长(春)大(连)全线,沈(阳)山(海关)线大部分区段(除沟邦子至新民区段外)和沈安线(今沈阳至丹东线)全部建成双线,沈阳至苏家屯间还建了第三线,并建设了如辽(阳)(本)溪线等重要的内部联络干线。二十年间铁路网得到了充实加强。辽宁全省铁路1944年达2,800余公里,成为我国铁路密度最高的地区,当时铁路网密度已达1.9公里/百平方公里。日本侵占东北后,迅速将辽宁由原料和燃料供应地变为立足于当地资源的初加工工业区。这一转变所以能很快实现,正是由于交通先行给工业发展以充分的运输保障。当年这个地区的交通布局主要是帝国主义为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而建,是以对日本的运输为主要联系方向,以通向海港为特点的。解放后迅速恢复了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铁路,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对原有线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关内外这一主要联系方向上,交通干线得到了大力加强。辽宁省成为建国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有了方便的运输保证。但是在一些工业基地建设中,由于缺乏区域性综合平衡,出现了许多不按基建规律办事的事例,特别是违反了交通先行的规律,结果工业建设欲速不达。如两淮煤炭基地的淮南煤田是距华东区燃料消耗中心地带最近的一个大煤田,急需扩大开采。1973年起在不通铁路的情况下,在淮河北岸开始了潘集矿区的建设。据统计,该矿区建设,每1万元投资需运入87吨物资,1977年运入40万吨建设物资,由于只能卸在淮河南岸,还需用汽车通过淮河渡口运到工地,因此平均每吨运费达11.28元,一年运费即达450万元,占了当年投资的十分之一。如果铁路先期建成,不仅运费可降低,矿井建设也可加速。
  2.交通线路的运输能力要留有余地,要有足够的储备
  工业基地的交通运输设施,无论是线路、车站和港口的新建与改造,一定要留有余地,运营后应保留一定的能力储备。这就需要对经济发展作出详细的调查和足够的估计。交通干线的能力要能适应十年以上的运输需要,支线也应适应七年以上。当然,为了节省初期建设资金,有些建设可以分期实现,但是应为下一步发展留有余地。如辽宁工业基地与关内联系的锦承线和京承线处于进出关第二条重要通道位置,其中京承线在解放初期重新修建时,由于对需要估计不足,建设标准过低,又未考虑修建复线的问题。随着生产发展,当需要分担较大运量,以缓和京沈线运输压力时,该线却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类似现象也出现在西南的一些新建干线上。这除了预计不足外,还与地方对交通运输业不能储备产品而只能储备运输能力这一特点缺乏了解有关。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物资流通在时间上是难以均衡进行的,为了适应运量的波动,交通线路及其车站、港口等各个环节的运输能力利用也不宜达到饱和状态。否则交通运输上的紧张区段一经出现,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少则影响一、二个地区,多则波及全国。尽管生产本身十分正常,但由于产品运向消费区的途中出现了卡口区段,而不得不“以运定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交通运输 先行发展
  • 上一篇:区域的运输联系类型
  • 下一篇:交通枢纽总体规划方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