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岗岩景观 花岗岩是一种酸性的深成的火成岩。我国众多的名山中,有不少是由花 岗岩构成的山岳景观。如泰山、华山、黄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 三清山等。这些名山不仅各有特性,而且具有许多共性。如在垂直节理发育 的地方,风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崩塌作用,因而形成石柱林立、孤峰擎天、悬 崖绝壁等景观。被节理分割成块(长方块或立方块)的花岗岩,其棱角部位 接触大气的面积多,最易风化。天长日久,棱角逐渐消失,方形石块变成球 状石块,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 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黄山的“仙桃石”、“莲山峰”、 厦门的“万石山”等。在花岗岩节理和球状风化规律支配下,由于岩体各部 位抵抗侵蚀作用的强度不同,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就形成许多奇特造型, 如黄山的“猴子观海”、九华山的“观音峰”、苏州灵岩山的“乌黾望太湖” 等。
(三)玄武岩景观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玄武岩在地球 上的分布极广,常呈厚层的岩流、岩被产出,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熔岩。不 仅在陆地上有广泛分布,就连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壳上也几乎全为 玄武岩所覆盖。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分布有 许多玄武岩。 玄武岩一般为黑色或灰黑色的细粒致密的岩石,经风化后可呈红色或黑 褐色以及暗绿色等,常具气孔。玄武岩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它的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是由于岩浆冷凝收缩而造成的裂隙,每个冷凝中心发生向三个方向 的裂隙,它们之间的夹角在理论上应是 120°,这样就形成了六边形的柱子。 但在自然界中,理想的六方柱很少,大部分柱子的截面是五边形,也有呈四 边形的。 广东湛江市南面的硇洲岛,面积约 30km2,整个岛屿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盾形台地。硇洲岛地貌的一个特点是典型的玄武岩陡崖,六角柱形的柱状节 理极为发育,柱体直径在 50cm 上下,每边长约 40cm,高达 16m 左右,整个 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一根柱子排列而成的一幅巨大屏风,是国内最为雄伟、 最具吸引力的玄武岩石柱。广东佛山王借岗、南京六合桂子山、福建澄海牛 首山等地均有气势磅礴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景观。 (四)砂岩景观 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我国很多地区发育了一套红色的砂砾岩层,简称 红层。红层的形成,是由于当时气候干热,干、湿季交替明显,沉积在地势 低洼盆地中的碎屑物,经过强烈氧化,富集红色的氧化铁,使岩体呈现红色, 由于氧化铁富集程度的差异,岩层出现有紫色、绛红、浅红等色彩变化。红 层胶结与固结程度普遍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受风化侵蚀。由于侵蚀、风 化剥落、重力崩塌等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 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为 典型,故称“丹霞地貌”。人们常用“丹霞赤壁”来形容广东仁化的丹霞山, 用“碧水丹山”来赞美福建武夷山,这里的“赤”和“丹”,均系指岩石的 红色。丹霞地貌在我国风景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据黄进研究,我国的丹霞 地貌目前已发现有 263 处,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 州、甘肃等地,绝大部分都构成独具一格的风景旅游地貌,并不同程度地成 为国家级、省级或地、县级的风景名胜区。而且这类砂砾岩一般都呈厚至巨 厚层产出,有较好的整体性,岩石性能又可雕可塑,为凿窟造龛提供了理想 的天然场所,故大量石窟、石刻,如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刻、乐 山大佛等均布局于红层中。 由于砂粒成分、胶结物性质等的不同,砂岩的种类很多。位于湘西的国 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整个公园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大峡谷地 貌为主体。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古木参天,洋溢着原始的荒美情调与生态 风貌,堪称世界自然景观的一个奇迹。1992 年 12 月,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这意味着它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这里的峰林地貌不同于由钙 质胶结的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层构成的丹霞地貌;不同于石灰岩地区以溶蚀作 用为主形成的桂林山水和路南石林;也不同于由玄武岩构成的柱状石林。在 这块面积为 390km2 的土地上,石英砂岩峰林列队成阵,横无际涯,展示着一 种磅礴美。据研究,距今 3 亿 8 千万年前,湘西北一带遭受海侵,古大陆上 的碎屑物质被反复侵蚀、搬运到此沉积,由于地壳较长时期的稳定,因而形 成了一套厚层的(500 多 m)、成分较均一的(含 90%以上的石英砂)、产 状平缓或近似水平的石英砂岩。后在印支运动影响下上升为陆地,经过几次 强烈的地壳运动,导致石英砂岩中三组垂直层面的节理发育,岩层发生纵横 交错的破裂。在风化侵蚀、搬运、重力崩塌等作用下,岩层沿节理不断地解 体,留下中心部分的受破坏力最小的“岩核”,即形成今日的大小不同、高 矮各异、千姿百态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