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3.4.2地震测报-地震的基础知识

归属:乡土地理研究 2024-08-09 

  为了做好地震测报工作,需要在地理课学的地震知识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有关地震的基础知识。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地震的基本概念

(一)震源和震中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三类: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 公里至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 公里的,称为深源地震。到目前为止观测到的地震中震源最深的是720 公里。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按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分析比较,计算表明,85%的能量来自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则较少,破坏性也比较小。

  震中到地面上受到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的距离叫那一地点的震中距。对于地震台站而言,震中距小于100 公里的地震叫地方震;震中距100~1000公里的叫近震,震中距大于1000 公里的则叫远震。

(二)地震波和地震仪

  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叫体波。体波到达地面后激发的一种沿地表传播的次生波叫面波。体波还有纵波、横波之分;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或P 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或S 波)。地震时,纵波和横波是同时产生的,但纵波比横波性传播得快,在地壳中纵波传播速度每秒5—6 公里,而横波为每秒3—4公里。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引起地面前后左右摇晃。强烈地震发生后,人们总是感到先颠后摇,就是纵波先到,横波后到的缘故。房屋及建筑物的倒塌、地面出现裂缝等现象,都是由于地震波的强烈冲击,颠簸和摇晃造成的。面波以横波最为显著,地面横波的振动强烈,产生的破坏作用也最大。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1800 多年前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现代地震仪的发明制造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地震仪的种类很多,灵敏度范围很宽。可以放大几倍几十倍直至千百万倍,周期范围从0.05 秒到100 秒左右。但从原理来看,它的构造是比较简单的。候风地动仪采用的力学原理是倒立摆,即中心柱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立柱底部沿冲击力方向移动,由于惯性,立柱上部要保持静止,结果重心偏向震中方向,破坏了平衡而倾倒。现代地震仪的主要部分——拾震器(摆)也是采用同样的基本原理。拾震器主要由重锤挂在盘架上做成,重锤能左右或上下摆动,叫做,摆”。根据实际需要,拾震器有水平向(又分东西和南北向)和垂直向两种,分别接收到地面的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并将这种震动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器和记录器则是将拾震器接收来的地面微弱振动放大并记录在滚筒纸上。

(三)震级和烈度

  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某种标度叫震级,即地震释放能量的等级。根据地震对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给出的定量标度叫烈度。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震级每差一级,能量相差101.5 倍,即约32 倍;每差两级,能量相差1000 倍。一般说来,小于2.5 级的地震,人感觉不到,通常叫微震;大于2.5 级的地震,人就有感觉了,叫有感地震;5 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叫破坏性地震。现在世界上记录到的地震震级,最大的是8.9 级。

  地震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在震中区的烈度叫震中烈度。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俱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情况,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烈度不仅同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所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烈度表,我国现在使用的是12 度烈度表。“新的中国烈度表”如下:

  1~2 度人们一般没有感觉,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到。

  3 度室内少数人能感到轻微的震动。

  4~5 度人们不同程度的感觉,室内物体有些摆动和有尘土掉落现象。

  6 度人行走不稳,器皿倾斜,房屋可以出现裂缝,少数受到破坏。

  7~8 度人站立不住,大部分房屋遭到破坏,高大的烟囱可能断裂,有时还有喷沙、冒水现象。

  9~10 度房屋严重破坏,地表裂缝很多,湖泊水库中将有大浪出现,部分铁轨弯曲变形。

  11~12 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变形严重,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震测报 地震基础知识
  • 上一篇:3.4.3地震测报-地震预报问题
  • 下一篇:3.4.1地震测报-在中学开展地震测报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