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历史时期主要农业区的变迁(3)

时间:2021-07-03 归属:中国地理百科

  虽经元朝虞集、脱脱,明朝的 丘浚、徐贞明、徐光启等都曾企图在北京附近大力开展农田建设,解决南粮 北调问题。结果因缺乏水资源川及权贵的阻挠,未能得以实现。宋代为阻挠 辽骑南下,曾在辽宋界河以南从保定至海的几百里狭长低洼的塘泊地带内, 浚沟洫、置堤堰,开辟稻田,以冀达到既解决军粮又起军事防线的双重目的。 虽曾收到短期效果,但以后辽骑不断南下,战争纷纭,再加上黄河屡次北决, 堤防破坏,水利变成水害。元明以后,卫河淤高,积水下泄无路,致使土壤 盐碱严重。清代雍正三年至七年间,在怡贤亲王允祥的主持下,曾在海河平 原上大力开发水利,设立京东、京西、京南、天津四局,共辟公私营田 850 余公顷,取得一定效果,但只是昙花一现。雍正八年允祥逝世,人去政息, “司局者无所承禀,令不行于令牧,又各以私意为举废”。水田之事,自告 罢废。 黄淮平原介于豫西山地和鲁中山地之间,这里的农业发展也是首先从东 西两侧山麓地带向相对方向发展的。夏文化中心在今河南颍水上游。农业生 产起源很早,吸引了很多人口。西汉时在这里设置的颍川郡是人口最密集的 地区之一。
  颍川郡辖境相当今许昌、平顶山、登封、禹县、鄢陵等十来个市 县地。西汉时却置有 20 个县,有 43 万余户, 221 万余人口。阳翟县(今 禹县)有 4 万余户,10 万余口。鄢陵县近 5 万户,口数竟达 26 万。而 1982 年,鄢陵县人口也只有 48 万余。由此可见 2000 年前人口密度之高,如果没 有相当发展的农业水平是难以想象的。东面的汶泗水流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公 元前 4300~前 2400)已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以粟为主。以后发展 为典型的龙山文化。这些原始文化的遗址多分布在旁山近水的山谷平地和河 流两岸。先秦时代就有许多良田。豫东、淮北平原在战国秦汉初时,农业还 比较落后,所谓“淮北沛、陈、汝南”一带,土地贫膺,“寡于积聚”。自 汉武帝时代开始在黄淮平原上大兴水利,农业即为改观。到了汉昭帝时(公 元前 86~前 74),宋、卫、韩、梁等地,已是“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 (《盐铁论·通有》),后经三国曹魏邓艾在淮北大力兴办屯田,修渠道陂 塘,颍淮之间,阡陌相望,将黄淮平原上的农业推向新的高潮。唐宋时代汴、 蔡、涡、颍、濉等豫东淮北平原上的一些主要河流的沿岸农业都很发达,人 口也很密集。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南泛夺淮入海,黄淮平原上的水利系统全遭 破坏,河流淤浅,陂塘填平,农业生产才一落千丈。直至近代到处是沙荒、 碱地,水涝灾害屡年不断,成为农业落后的地区。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变迁 历史时期 农业区
  • 上一篇:中国历史时期沙漠的变迁
  • 下一篇: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