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历史时期主要农业区的变迁(5)

时间:2021-07-03 归属:中国地理百科

  隋炀帝时事实上的首都 在洛阳,唐高宗以后很多帝王趋食洛阳,就是为了迎就漕粮之便。隋唐时代 关中地区农业不能振兴的原因有三:一是人口骤增,如唐天宝初年京畿道人 口达三百余万。而平原上可耕地均已开辟,扩大耕地面积比较困难。二是秦 汉以来对泾、渭、北洛河上游的过度开垦,使水土流失严重。泾、渭等河含 沙量很高,遂使引以为源的人工渠道淤浅,灌溉作用减低,如唐时郑国渠在 石川河以西河段已经淤废。宋代郑白渠渠口淤高,泾水难以引入,水源短缺 影响灌溉作用。三是关中地区为王侯权贵之家的集中地。他们在渠道旁竟造 碾硙,耗费水量,使渠流梗涩,减弱水利效能。 宋代建都开封,对关中地区不如唐代重视。郑国渠已“全废不可复”, 白渠所溉“不及二千顷”。元代关中地“渠隁缺坏,土地荒芜。陕西之人员 欲种莳,不获水利”(《元史·河渠志二》)。
  关中地区灌溉系统破坏后, 农业发展大受影响。明清时期关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是小型灌溉工程普遍 开展,仍不失为西北重要小麦产区。但其在全国经济地位已远不如汉唐时代。 晚近以来关中旱灾频仍,无疑与水利衰落有关。 长江上游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是中国古代主要农业区之一。在 进入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这里是古代蜀国的土地。在相当中原西周至春 秋中期的蜀王杜宇“教民务农”,“以汶山为畜枚”时成都平原已以农业经 济为主。战国时代的成都平原已物产富饶为秦国所垂涎。公元前 316 年秦惠 文王灭蜀,置蜀郡。公元前 308 年秦司马错率巴蜀众 10 万,大船万艘,米六 百万斛,浮江伐楚。可见当时成都平原农业基础之雄厚。公元前 256 年蜀守 李冰主持兴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一跃为与关中平原并称为“陆海”、“天 府之国”的主要农业区。秦定六国,徙大批工商业者入蜀。卓氏、程郑正是 六国亡后入蜀,以治铸致富。冶铁的发展,必然促进农业工具的发展,从而 提高农业生产力。楚汉之际,蜀汉地区成为刘邦的后方粮仓。西汉末年成都 一县有户 7.6 万,仅次于首都长安县(八万户),在《汉书·地理志》有户 口数记载的 10 个县中占第 2 位。近年来在成都平原出土了不少汉代水田陂塘 的陶制模型和汉画象石,都反映当地的农业生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汉 以降,山东、江南有灾,往往下巴蜀之粟赈饥。中原有乱,就有大批人口徙 避入蜀。但从未闻有人满粮缺之患。与关中平原相比,成都平原自然条件更 优越,又未遭关中战乱的厄运。故农业经济长期不衰。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变迁 历史时期 农业区
  • 上一篇:中国历史时期沙漠的变迁
  • 下一篇: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