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
图中序号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D.③⑥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2.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
B.A为湖泊,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
C.容易形成地上河
D.水流速度快,易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图所示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 加速洪水下泄
B. 增加河床淤积
C. 减少上游来水量
D. 缩短航运里程
4.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 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 六合垸所在地
C. 张智垸所在地
D. 永合垸所在地
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5~7题。
5、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
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
D.河床的坡度较小
6、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科学性较低的是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发展水产养殖业
C.建立湿地型保护区
D.留作河流分洪区
8.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____,河流的流向____。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形成原因。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________灾害,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AD 4.BD 5.A 6.B 7.A
8.(1)平原 自北向南
(2)弯曲河道段主航道中心线偏向河流的凹岸。河流的凹岸侵蚀强烈,河水较深;凸岸堆积强烈,河水较浅。直道段主航道线偏向右边。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被冲刷,河水较深,左岸有泥沙淤积,河水较浅。
(3)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被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形成湖迫(牛轭湖)。
(4)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巩固一下基础知识:
1.河流由直流变成曲流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全过程如下图示(北半球):
1.牛轭是什么,长成什么样?
2.牛轭有什么用?
3.牛轭湖是什么样?
4.凹岸、凸岸横断面上河水环流
古人的智慧(选必一P43-44活动题3)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前述河流弯道横向环流原理,完成相关任务。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的岷江中游,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公元前 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设计科学合理,2 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网纵横、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分水鱼嘴位于河流进入弯曲河段处,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宝瓶口位于该弯曲河段凹岸中部,是内江河水进入灌区的入口,入口处窄而深。在宝瓶口的右侧,是宽而浅的飞沙堰,飞沙堰的泄洪水道上建有一座溢流低坝。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看动画和视频,佩服中国古人
活动题参考答案:
(1)防洪功能:首先通过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其次通过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靠着宝瓶口的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干流。
灌溉功能: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使内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时,部分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
(2)江水通过内江弯道(凹岸)形成横向环流,表层水流向凹岸,低层水流向外江(凸岸),洪水中的沙石由飞沙堰流入外江,减少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的泥沙。
知识总结:
河流凹岸、凸岸对比
河水 流速 |
河水 深度 |
河岸 坡度 |
流水作 用差异 |
水流方 向差异 |
利用 |
|
凹岸 |
快 |
深 |
陡 |
侵蚀为主 |
表层河水流向凹岸,再下沉 |
建码头,轮船航道 |
凸岸 |
慢 |
浅 |
缓 |
堆积为主 |
底层河水流向凸岸,再上升 |
沙滩游乐场,浴场 |
再上台阶,走进高考
1.必修一教材P47活动题3
3.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而,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 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 2-19,完成相关任务。
答案:
(1)依据图中树龄等值线范围(0-12年、10-20年)、陡坎(原河岸)等信息。
(2)20年前。河道出露水面变成陆地后树木才能生长,该处最早的树龄为20年,说明裁弯取直时间应在20年前。
(3)河流两侧流水作用有差异,北侧强于南侧;冲积平原的形成受河岸两侧地形的边界控制;上、下游河流弯曲度有差异,下游弯曲更强烈。
2021年1月八省联考湖南卷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图7)。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
答案:
(1)演替顺序:由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
推测依据: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 灌木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
(2)分布差异: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向外侧(东北方)树龄逐渐増大。
原因: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増大,为灌木生长创造了条件,灌木向前(西南方)推进生长,前端(西南方)灌木出现时间晚于后侧。
(3)自然因子: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岩性、土质;河湾曲度;水位与河岸高差。
方法:计算凸岸灌木(树木)距离与树龄差的比值;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
2021年湖南省高考试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图8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图9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6分)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4分)
(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流速变化:慢一快一慢 (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加快,长江加剧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长江河道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使此段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
(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
(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维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
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