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8.2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超过90%。四川盆地众多支流在重庆汇入长江后,冲出一道联结外界的出口。我们的旅程从重庆母城开始,探寻索道如何塑造立体交通;前往风格迥异的天桥,邂逅空间利用大师的杰作;最后跟随列车一起,轻轻钻进一栋大楼。
大地用上亿年的时间挤出褶皱,形成岭谷,这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褶皱山区之一。每一条山脉,都与隔壁邻居保持一定距离。这样的谷地间距,挤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平行岭谷城市——重庆。山多平地少,爬坡上坎成了山城百姓的日常。
长江索道,即使出演过众多影视作品,在生活中,人们依然亲切地叫它土飞机。它既不拥堵也不怕大雾封航,不过慢才是它的特点。即使地铁从它身旁疾驰而过,它也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缓慢前行,让游客们得以在空中对立体山城有了清晰的第一印象。棒棒是一种一米多长的竹棒,也指的是一群人。棒棒是专属于山城搬运工的称呼。渝中半岛海拔落差超过200米,车辆去不了的地方,只要你在货运市场附近,大喊一声“棒棒”,一定会有人回答你,来咯!最多的时候,有四十万人用肩膀挑起家庭的梦想,也以脚步丈量着山城的变化。
重庆人耿直,天桥也不喜欢拐弯抹角。为了适应山地减少爬楼,人们修出了各式各样的天桥。架在楼宇之间这座细长的天桥,左侧连向马路,右侧连向居民楼的13层,从1楼到达13楼也能如履平地。另一座66米高的天桥在空中画出了等高线,让位于顶层的人们也享有出门就是马路的便捷。平地有限,人们从房顶上追寻田园生活。水稻、莲藕、鱼塘,聚集在楼顶,足不出楼也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不止农田,大排档也从马路边来到47楼的屋顶。搭乘电梯才能吃上一顿快餐,反而成了它吸引顾客的亮点。在这条折叠的马路上,作为大排档特色的霓虹招牌,也在空中被一一点亮。屋顶的热门景观,自然也少不了火锅。沸腾的火锅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情早已冲出天际。小小屋顶领略过人生的滚烫,更知道朋友的珍贵。重庆人是天生的空间利用大师,吊脚楼就是另一个杰作。在山城,没有一寸土地可以浪费,即使是垂直的崖壁,也能被利用起来。接近600间房屋在这里层层叠加,不仅拼凑出一栋庞大的商业街,也拼出了江边最亮眼的风景。除了吊脚楼,单轨列车也依山而建。这趟列车完美契合了山城地形,只是它一路都与身旁的居民楼亲密接触,有时候会路过房顶,有时候又会钻进大楼腹中。让列车上天入地实属无奈。轨道设计之初,遇上了正要修建的居民楼,它们一拍即合选择在此共生,8楼以上住居民,8楼以下是乘车出入口。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班列车进站,住在楼里的人们却不介意它在自家楼下来回穿梭。列车装上了充气橡胶轮胎,降低噪音,也尽可能不打扰楼上邻居的生活。不信你听,即使它近在眼前,轨道旁搓麻将的声音依然清晰。绕到大楼背面,才能看见城市建设中隐藏的相互包容。
在山地城市,行驶安全总是要深思熟虑。黄色车身涂上黑白格,这样的装饰最容易被发现。多雾的地区,明亮的黄色能增加行驶过程中的可辨识度。有了视觉的安全保障,出租车才能穿梭于城市道路之间,为每一位乘客争分夺秒。许多桥在重庆都被地形逼出了个性。从菜园坝过江,30米的落差让桥梁直面南山。苏家坝立交采取迂回战术,将自己盘成半径100米的圆圈,避过与山脉正面交锋,最终让菜园坝大桥顺利抵达南岸。或许,行驶在72米高的弯道上,难免让人心生畏惧。苏家坝立交自通行以来,至今仍保持着零交通事故的良好记录。这里的山把道路也变得层层叠叠。初来乍到的司机进入这座立交桥,即便开启导航,也有可能错过某个路口,导致南辕北辙。而熟练的当地人认准非左即右的指引牌,就能轻松驶向正确的出口。要翻过这座大山,过去只能绕道而行,盘龙立交盘活了山城向东的马路。在重庆方言里,工作就叫活路。路多了,活路自然也变多了。除了立体山城,重庆的山还有别样的精彩。由东南向东北飞行,寻找大地亿万年的活动痕迹,参加一场岩溶狂欢;飞进高山深谷,拜访悬崖上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