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2)具体影响
影响 | 实例 |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 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 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富裕的国家之一 |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具体影响 | 实例 |
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 |
名师提醒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具体影响 | 实例 |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 |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 |
(3)自然资源分布及组合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区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
原因 | 表现 | 不利影响 | |
自然原因 | 根本原因 |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 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
多大风 | 春季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 ||
人为原因 | 主要原因 | 过度开垦 | 生态环境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 |
过度放牧 | 草场退化,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 ||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 土地退化 |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措施 | 具体做法 |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
构筑防护体系 | 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 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 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