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46 土壤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3-08 

考点46 土壤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B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解题关键 坡度影响土壤肥力。坡度陡,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多;坡度缓,养分流失少。
解析:第(1)题,生物是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是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地形与母质对成土影响不大。第(2)题,降水时缓坡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弱,表层土壤和有机质流失少,有机质积累多;陡坡则相反。
 
1.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土壤透气性 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 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①“收”:外力搬运输入;自身有机质、矿物质产出(岩石风化、生物分解);人类活动补充(施肥)等②“支”: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径流侵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土壤酸碱度 ①母质: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酸性②气候:湿润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一致;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作用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③人类活动:增施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等
土壤温度 ①“收”:直接来源为太阳辐射②“支”:地面辐射、蒸发③“调”: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减小、人类活动(如覆盖黑膜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土壤温度降低;覆盖透明膜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角度1 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土壤相对湿度在表征土壤湿度的同时,也是表征农业旱情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土壤相对湿度(R)可确定干旱等级:R≤40%为重度干旱;40%<R≤50%为中度干旱;50%<R≤60%为轻度干旱。下图示意1983—2019年黑龙江省春季各月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表明黑龙江省春季( A )
A.0~30厘米土壤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
B.农业旱情呈加剧趋势
C.0~30厘米土壤呈先变干后变湿趋势
D.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A正确,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R≤60%才出现干旱,所以该地春季没有出现干旱,B错误;没有反映该地的降水量变化趋势,D错误。
2.与5月份相比,黑龙江省4月份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总体上较大,主要原因是该省4月份( D )
A.日平均风速大,蒸发弱
B.降水多,积雪融水多
C.日平均气温高,地温高
D.积雪融水多,蒸发弱
解析:黑龙江省4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5月份季节性积雪已全部融化,且气温升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D正确;日平均风速大,蒸发强,A错误;4月份降水较少,B错误;5月份的平均气温高于4月份,C错误。
3.推测影响黑龙江省春季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B )
A.地表日平均温度、春季降水量
B.积雪期长度、前秋季降水量
C.地表日平均温度、春季蒸发量
D.积雪期长度、日平均风速
解析:冬季积雪期越长,春季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越高;前秋季降水量较多,冬季蒸发量较少,春季土壤相对湿度较高,B正确;东北春季降水量较少,且春季降水下渗较少,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A错误;地表日平均温度年际变化不大,C错误;日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D错误。
角度2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2·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并处于不断形成与分解的动态过程。世界土壤有机碳平均水平为12.1千克/平方米。某研究小组调查藏北高寒草原样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草地覆盖度关系(如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样带( D )
A.成土母质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B.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自然环境相对稳定
C.因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草地覆盖度高
D.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草地覆盖度增加而升高
解析:读图可知,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碎屑物质,材料显示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因此成土母质不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A错误;图中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草地覆盖度增加而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自然环境更新较快,自然环境相对活跃,B错误,D正确;材料中调查的地区是藏北高寒草原样带,属于垂直地带性差异,不是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
5.影响藏北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原因有( C )
①地势起伏大 ②土壤侵蚀作用强 ③热量条件差 ④人类活动强度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读图文材料可知,藏北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原因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不足,且高寒气候,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烈,侵蚀作用较强,②③正确;但是土壤有机质和植被覆盖率关系较大,与地形地势关系不大,①错误;该区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对自然植被的影响小,因此人类活动强度小,④错误。故选C。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土壤
  • 上一篇:考点45 植被
  • 下一篇:考点47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