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47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3-08 

考点47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
(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B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D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C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解题关键 在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阻挡北方冷空气,气温较高;缓坡较陡坡蒸发作用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地带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山地地区的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浅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大小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D错误。第(2)题,读材料可知,缓丘牧草生长更好,说明缓丘土壤中含水量较多,从水平衡原理分析,缓丘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的收入量相同(降水量相同),A错误。缓丘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温度相近,蒸发量差别不大,B、C错误。杭盖草原的缓丘径流较少,下渗多,水土保持好,所以牧草生长更好,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洞穴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洞穴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在远离河谷的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河谷中冷空气易集聚,但鼠类主要生活在地下,冷空气对鼠类的生存影响不大,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
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程度,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如下表所示: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概念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稳定:一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二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氧气的稳定: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大气中氧气的稳定、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角度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020·全国Ⅰ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解析:材料中已经明确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上移了70~80米,所以目前林线附近的树都是新更新的树,所以为幼树。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C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解析:因为林线上移了,说明热量条件转好,但是结实线不变,说明生长季稳定,冬季变暖使林线上移。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D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意味着热量条件不断变好,如果降水条件保持稳定,林线可能会缓慢上升,因此降水稳定不是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A错误。若原因是水土流失量和土壤肥力稳定,则林线同样可能继续上升,B、C可直接排除。根据材料,岳桦结实线位置基本稳定,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基本稳定,当岳桦结实线与林线之间的距离达到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时,岳桦的种子无法传播到比林线海拔更高区域,因此林线位置稳定,D正确。
角度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4~6题。
4.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A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黄土高原的表土疏松,植树种草,植物的根系能固定表土。同时,植树种草可以拦截降水,利于水分下渗,将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减少坡面径流。二者都可以减少泥沙入河量。故①②正确。植树种草虽也能降低风速,但对减少泥沙入河的意义不大。由于坡面是水蚀区,即使植树种草,也很难出现明显的沉积,③④错误。故选A。
5.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D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解析:相同的水量,流速越大挟沙能力越强,因此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集中放水。初始水体含沙量越低,挟沙能力越强。而洪水期初始水体含沙量高,枯水期水库蓄水经沉淀作用水体含沙量低,因此,枯水期集中放水冲沙效果最佳,D正确。
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含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C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作为解决黄河水患的核心指导思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涵盖的地理原理主要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实践证明,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并且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反映“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本质。故选C。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自然地理 相互关系 环境要素
  • 上一篇:考点46 土壤
  • 下一篇:考点48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