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48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3-08 

考点48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D )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
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
解题关键 明确SDI值变大,湖岸线变曲折,长度变长;SDI值变小,湖岸线变缓和,长度变短。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73—2004年SD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湖盆区构造沉降会导致湖岸线变缓,SDI值变小,③不符合;人类活动强度减弱会导致湖岸线变缓,SDI值变小,④不符合。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7年该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水域面积扩大,更多原来单一陆境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正确;SDI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错误。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均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
(2)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的分析
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环境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区域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角度1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20·全国Ⅲ卷)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解析:与阴坡相比,阳坡的光热条件较好,因此林线与雪线更高。故选A。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解析:堪察加半岛纬度高,热量是影响林线高度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林线升高,说明热量条件改善,气候变暖。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雪线有所降低,说明降水增多,气候趋湿。综上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故选A。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B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解析:火山喷发产生的CO2等气体可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其影响类似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温度、湿度上升。因此,在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林线升高,雪线降低。故选B。
角度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2021·海南卷)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4~6题。

4.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C )
A.1月,海拔1 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 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 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 000米以上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1月降水少,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
5.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D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解析:海南长臂猿曾在海南广泛分布,所以该地区海南长臂猿的天敌数量较少,食物较多,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不会不断减少,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C错误;由于历史原因,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被人工林、荒草坡地、交通道路等严重分割,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阻碍了种群之间的交流,严重影响种群的生存发展,D正确。
6.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D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解析: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A错误;道路建设使栖息地破碎,不利于其保护,B错误;加强巡山会破坏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C错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利于其保护,D正确。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
  • 上一篇:考点47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
  • 下一篇:考点49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