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4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2021·辽宁卷)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1)~(2)题。样地 | 幼苗密度/(株·hm-2) | 乔木蓄积量/(m3·hm-2) |
无间伐区 | 1 500 | 3 935 |
轻度间伐区 | 1 900 | 2 721 |
中度间伐区 | 2 300 | 2 066 |
重度间伐区,5 700,1 983
(1)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A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2)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C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解题关键 幼苗密度越大说明裸地面积小,土壤肥力高。
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长出,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不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了发展林下经济,D错误。
1.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 问题 |
主要 分布区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防治措施 |
森林 破坏 |
东北、 西南、 华南林区 |
森林火灾等 |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
草原 退化 |
内蒙古、 青海、 宁夏、新疆 |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
湿地 萎缩 |
三江低地、 湖滨海滨 |
沉积物充满湖沼 |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
生物 多样 性锐减 |
林区、 草原、 近海海域 |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
土壤 侵蚀 |
黄土高原、 东南丘陵 |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
荒漠化 |
西北、华北 半干旱区 |
降水少、气候干旱 | 过牧严重 |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
2.实施生态修复
措施 | 前提 | 方式 | 作用 |
自然 恢复 |
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对所受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 可以避免人类对自然的干预,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人工 修复 |
人类干扰超出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状态下将无法实现自然恢复(如草原退化为荒漠草原,甚至荒漠),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 通过人工修复,可加快恢复速度,但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有限性,无法使生态系统恢复到自然状态 |
3.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角度 | 意义 |
调节服 务功能 |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供给服 务功能 |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
科学 研究 |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
科普 教育 |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
角度1 建立自然保护区
(2022·河南省许昌市一模)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该机场选址几经更改,最早选在原川沙县合庆乡境内,后经经济、技术论证,在尽可能减少动迁农民住宅的要求下,东移700米,机场选址最终定为其东侧的长江南岸滩涂。但是该地有迁徙候鸟160多种,还有许多珍稀鸟类。为减轻机场东移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海市建立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下图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九段沙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机场选址东移,可能是因为新址( D )
①滩涂广阔,不占用农村用地
②机场用地成本更低
③避免迁徙鸟类对机场安全的影响
④符合长江河口地貌发育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农村用地包括住宅用地、耕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机场新址只是尽量减少动迁农民住宅,不能得出“不占用农村用地”的结论,①错误;机场新址在长江南岸滩涂,能降低机场用地成本,②正确;机场新址距亚太鸟类迁徙路线更近,不能避免迁徙鸟类对机场安全的影响,③错误;根据等深线可知,机场附近水深较浅,为长江泥沙淤积形成,未来有可能发育成陆地,符合河口地貌发育的规律,④正确。故选D。
2.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效益有( A )
①水生植物增加,吸引迁徙鸟类栖息
②有效阻挡风浪,保护机场附近海岸
③促进泥沙淤积,为机场扩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
④淡化海水,改善水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九段沙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会减少人类活动对其干扰,使水生植物得以恢复,吸引迁徙鸟类栖息,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效益,①正确;九段沙湿地会促进泥沙淤积,使滩涂面积扩大,从而有效阻挡风浪,保护机场附近海岸,②正确;九段沙湿地距机场相对较远,其主要职能是生态保护,不会为机场扩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③错误;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会改善水质,但不能淡化海水,④错误。故选A。
角度2 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3.(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 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可以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放牛式生物防火是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消除火灾产生的物质条件,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从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草类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可以防止枯草、落叶自燃而发生火灾;牛粪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覆盖物减少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