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毕尔巴鄂市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 )
A.传统产业发展 B.环境污染治理
C.文创产业带动 D.消费需求转变
(2021·河南高三一模)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下图,图示为某季节的主要气流)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超过总陆地面积的1/3,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大幅度上升,科学家对于碳汇空间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
A.夏季低、冬季高 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 D.夏季高、冬季低
4.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不包括( )
A.雨热同期,降水量比北方多
B.土壤疏松肥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C.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强
D.高温多雨的气候对可溶性岩的溶蚀增强
5.研究喀斯特地区烟囱效应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未来南方喀斯特碳酸盐地区的碳汇量
B.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
C.减缓全球变暖
D.增加我国的碳汇空间
(2021·山东青岛一模)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湖泊,它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由于洞里萨湖流域降水集中期较湄公河磅湛以上集水区偏晩1—2个月,因此产生湖水倒流现象。图1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图,图2为磅湛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6~7题。
图1
注:水量正负代表水流方向
图2
6.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7.湖水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 )
A.水量较大 B.水位最低
C.含沙量较小 D.处于枯水期
(2021·山东济宁一模)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2019年某日遭遇近10年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下图示意阿拉善盟拐子湖气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米)该日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曲线( )
A.①代表极大风速
B.②代表能见度
C.③代表气温
D.④代表气压
9.沙尘暴最强的时段为( )
A.8—14时 B.14—20时
C.18—24时 D.22—24时
10.推测该次沙尘暴发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021·押题密卷)下图为世界部分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洋流①( )
A.使沿岸地区夏季多大雾
B.使沿岸地区冬季多大雾
C.对沿岸气候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
D.对沿岸气候有明显的增温减湿作用
12.当④地表层海水温度偏高时( )
A.甲地区气候更加干
B.乙海域渔获量增多
C.洋流②③势力均增强
D.丙地区降水减少
(2021·湖南怀化一模)金沙江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自北向南奔流而下,流到石鼓(地质历史时期,在其东侧不远处,有一条河流由西向东不停地流淌着),突然调头急转,折向东北,形成“V”字形的长江第一湾。长江在石鼓大转弯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河流袭夺造成的。下图示意金沙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河流袭夺的主要因素是( )
A.水系的形状 B.流量和流速
C.流程长短 D.植被覆盖率
14.金沙江流到石鼓突然调头急转折向东北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质历史时期,石鼓东侧河流向西溯源侵蚀,导致河流袭夺 ②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水位 ③地壳运动,横断山脉缓慢上升,封堵古金沙江南下水路 ④河流侧向侵蚀加强,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金沙江的南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漾濞江,由于泥沙长期淤积,形成宽阔的谷底。与袭夺前相比,漾濞江泥沙不断淤积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C.上游侵蚀加剧,泥沙堆积严重
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选择题限时练(十)
1~2.1.D 2.C 解析:第1题,可从区位选择考虑,也可以从景观图的判读入手。一方面④地靠近文化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景观图中的水域、桥梁进行判读。第2题,城市最终要获得成功转型需要产业的带动,根据材料中的“艺术文化之城”,以及规划图中的文化建筑等信息,可推理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文创产业的带动。
3~5.3.D 4.B 5.A 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烟囱效应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夏季洞外温度高,洞内温度低,空气从洞外流向洞内,洞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冬季则相反,洞内二氧化碳浓度低。第4题,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强,且南方纬度低,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多,溶蚀作用比北方强。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第5题,据材料可知,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研究喀斯特地区烟囱效应,可以增加我国的碳汇空间,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碳酸盐通过岩溶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可以减缓全球变暖。
6~7.6.D 7.A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洞里萨湖的湖水流出补给湄公河,为负值时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因此,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应是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的最高点,为11月。第7题,8月份前后湄公河河水倒流入洞里萨湖很明显,此时,流域为雨季,河湖水量均较大,但由于湖泊水位上升较慢,导致河水倒流入湖。因此,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含沙量较大,处于丰水期。
8~10.8.C 9.B 10.B 解析:第8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析图。根据气象要素日变化曲线图,其中气温的日变化是我们最熟悉的,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日出后开始上升,至14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至日出前达到最低,所以曲线③代表气温。然后可以得知:①代表气压,②代表极大风速,④代表能见度(沙尘暴过境时能见度一直很低,约为0千米)。故选C项。第9题,由上题可知,曲线②代表极大风速,④代表能见度,则极大风速最大、能见度最低的时段即为沙尘暴最强的时段,故选B项。第10题,由材料“阿拉善盟拐子湖气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米)”中的纬度位置、海拔以及图中曲线③(代表气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可推测该次沙尘暴发生的月份是5月份。
11~12.11.A 12.D 解析:第11题,洋流①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夏季时,寒流流经海域海水温度比大气的温度低,冷海水与暖空气之间的温差大,接近水面的空气中有大量水汽凝结,易形成大雾。第12题,④处表层海水温度偏高,表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甲地降水增多;乙海域上涌的冷海水减少甚至消失,下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难以上泛,海水中浮游生物减少,渔获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洋流②(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洋流③(赤道逆流)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旱少雨,丙地区降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