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04 

小开河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自黄河下游引水灌溉。与其他引黄灌渠在渠首设沉沙池不同,小开河灌区在远离引黄闸口的地方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开创了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的先例。图示意小开河灌区干渠纵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 导致小开河灌区(渠首不设沉沙池的自然条件是(   )

A. 多基岩       B. 海拔高       C. 易渗漏       D. 坡度大

2. 为保证干渠泥沙尽可能多的输送至沉沙池,渠道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模拟自然河道弯曲       B. 渠顶加盖减少降尘

C. 拓展渠道平均宽度       D. 过水断面衬砌硬化

3. 甲处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是为了(   )

①便于干渠检修清淤②便于附近支渠引水

③增加输沙干渠平坦段比降④实现土石挖填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导致小开河灌区渠首不设沉沙池的自然条件是渠首处坡度大,灌区的水流速度快,泥沙不容易淤积,可以在远离引黄闸口的地方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D正确。小开河灌区的泥沙淤积跟基岩无关,A错误。读图可知,当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海拔低,B错误。在渠首不设沉沙池,跟易渗漏无关,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为保证干渠泥沙尽可能多的输送至沉沙池,渠道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是过水断面衬砌硬化,使水流顺畅,不利于泥沙沉积,使泥沙顺利输送至沉沙池,D正确。模拟自然河道弯曲,容易使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A错误。渠顶加盖减少降尘,与泥沙沉积无关,B错误。拓展渠道平均宽度,使水流减缓,利于泥沙沉积,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目的是:②抬高渠底,便于附近支渠自流引水,降低引水成本;③增加输沙干渠平坦段比降,渠底变得相对平坦,使泥沙不容易在渠底淤积,使泥沙顺利输送至沉沙池,②③正确。抬高渠底跟干渠检修、实现土石挖填平衡无关,①④错误。故选B。

【点睛】沉砂池: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的水池。其断面远大于引水渠道断面,水流至其内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遂沉于池中。进出口常设闸门。

酵素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位于浙江山区的箭岭村自2017年起使用酵素种植大米、果蔬等农产品。该村的许多酵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较高,往往在刚种下时就被预定一空。目前,酵素农业在我国发展较快,但还属于“小众”农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 箭岭村发展酵素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土壤板结状况       B. 丰富农产品的种类

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 减少生活垃圾污染

5. 酵素农业的规模化推广面临的困难有(   )

②单产水平较低②酵素液产量不足③劳动力成本高④产品价格较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厨余垃圾经分类回收可用作农业生产的肥料,可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减少生活垃圾污染,D正确;增施有机肥可以缓解土壤板结状况,但未获取该地土壤板结的相关信息,A错误;酵素浇灌不能增加产品种类,B错误;农业生产效率指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率,酵素浇灌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不大,C错误。所以选D。

【5题详解】

该地位于浙江,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较高,①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酵素液原料主要来自厨余垃圾和植物鲜垃圾,且需要经过发酵三个月以上才能产生酵素液,所以酵素液的产量不足,②正确;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村的许多酵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较高,往往在刚种下时就被预定一空。”可知,虽然产品的价格较高,但市场需求量较大,产品价格不是影响酵素农业规模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所以选C。    

【点睛】“酵素农业”是利用天然有机质材料,提高酵素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集营养、调理、植保于一体的生物产品;利用外源酶系激发内源酶系,促进生物机体内的生物酶系效力的充分表达,其自身免疫系统强大,抗逆性强,生长发育环境不易被破坏,生物处于健康生长发育状态。“酵素农业”是实现农业生产潜能和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香港岛的建筑多临山而建。研究表明,在无背景风干扰的情况下,建筑外墙增温降温快,形成近垂直方向的墙体流,配合山谷风能实现较好的通风效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6. 白天,墙体流促进通风的机制在于(   )

①外墙附近比楼栋之间升温快

②高楼层比低楼层外墙升温快

③外墙附近比山坡升温快

④近山楼栋比远山楼栋外墙升温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有利于利用山谷风和墙体流改善通风效果的措施是(   )

A. 降低整体楼栋的高度       B. 楼栋之间紧凑布局

C. 降低近山楼栋的高度       D. 楼栋表面覆盖绿植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白天墙体受到太阳辐射而增温,外墙附近比楼栋之间升温快,墙体附近的气流上升,形成空气流动,①正确。 高楼层比低楼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外墙升温更快,墙体附近的气流上升,形成空气流动,②正确。 山坡受热状况受坡向、坡度、高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影响,不一定比墙体升温快,因此墙体附近与山坡升温快慢的对比不一定成立,③错误。近山楼栋与远山楼栋的外墙接受太阳辐射的情况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楼栋方位等因素,不一定有近山楼栋比远山楼栋外墙升温快的情况,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利用山谷风和墙体流改善通风效果,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自然气流,避免建筑物阻挡或干扰气流运动。降低整体楼栋的高度可能会减少建筑对风的阻挡,但也可能降低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空间利用率,A错误。楼栋之间紧凑布局会增加建筑间的相互遮挡,不利于气流的流动和通风,B错误。降低近山楼栋的高度可以减少它们对山体附近气流运动的阻碍,使得山谷风更为顺畅地通过,同时也有助于墙体流的形成和通风效果的改善,C正确。楼栋表面覆盖绿植虽然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降低温度,但对改善通风效果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C。

【点睛】白天山坡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升温快,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散热快,气温低,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铁路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铁路专用车辆,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汽车自行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直接驶往运输目的地的一种公铁结合的运输方式。下图示意某地区铁路驮背运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8. 驮背运输效率高,主要得益于(   )

A. 节省了装卸时间       B. 增加了运输数量

C. 提高了运行速度       D. 缩短了运输里程

9. 推测图中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A. 食品       B. 服装       C. 机械       D. 电力

10. 图中①、②、③三个路段(   )

A. ①路段里程较长       B. ②路段里程较长

C. ①路段有火车货运站       D. ③路段有火车货运站

【答案】8. A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铁路驼背运输,火车直接载货车达到目图片地火车站,省去了货车卸货与装货的时间,A正确。驼背运输没有增加运输数量,没有提高运行速度,没有缩短运输里程,BCD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铁路具有连续性好,运量大图片优势,通常运输大宗货物,且驼背运输是火车直接载货车达到目的地火车站后,汽车自行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直接驶往运输目的地,说明产品不便于搬运装卸,且搬运装卸成本高,最可能是机械设备,C正确;食品、服装装卸方便,不需要使用驼背运输,电力运输需要使用高压输电线,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可知,工业区至火车站的①路段里程较短,A错误;始发地火车站与目的地火车站的②路段里程较长,B正确;①③路段均无火车货运站,CD错误,故选B。

【点睛】铁驮背运输作为多式联运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铁路专用车辆,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汽车自行开下铁路专用车辆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公铁联合运输方式。然而,由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公铁驮背运输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强,多式联运已经成为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公铁驮背运输便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文件,鼓励公铁驮背运输的发展。

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较大。下图为稳定气候条件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发生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 林火发生后的一段时期活动层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反射强       B. 积雪厚度大       C. 地面辐射弱       D. 植被覆盖少

12. 林火发生后土壤深层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减少,缺少枯枝落叶补充       B. 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加快

C. 地表塌陷,土壤被冲刷带走       D. 大火燃烧充分,有机碳燃烧殆尽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林火发生后,植被减少,地表裸露,地表反射减弱,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白天增温幅度变大,导致活动层加深,A错误,D正确;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白天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应增强,积雪厚度应变薄,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枯枝落叶减少对表层土壤碳储量影响较大,但对深层碳储量影响不大,A错误;林火使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加快,导致深层碳储量减少,B正确;地表塌陷,土壤被冲刷带走的一般是表层土壤,C错误;大火燃烧充分也一般只能将表层有机碳燃烧殆尽,深层土壤中延期少,难以将土壤有机碳燃烧殆尽,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环境是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3年10月27日,厦门筼筜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湖水域面积1.7km2,曾污染严重。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筼筜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左图是筼筜湖示意图,右图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13. 筼筜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

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

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 海马齿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 浮力大       B. 抗风浪       C. 耐盐碱       D. 生长慢

15. 关于生态浮床的服务功能,正确的是(   )

A. 净化水质—支撑服务       B. 美化环境—文化服务

C. 消波护岸—供给服务       D. 生物栖息—调节服务

【答案】13. D    14. C    15.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贫笃湖承载周边汇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受纳体,水质较差,①正确;湖区狭长,水体交换不充分,②正确;该地降水丰富,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对贫筲湖水量影响小,③错误;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④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生态浮床的植物是种植于浮床床体上,不需要浮力大,A错误;据图,海马齿株体矮小,抗风浪作用小,B错误;赁笃湖与西海域有水道连接,湖水盐度较高,选择的植物需耐盐碱,C正确;生态浮床选择的植物需生长速度快,才能快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盐分和重金属,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净化水质属于调节服务,A错误;生态浮床美化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属于文化服务,B正确;消波护岸主要是调节服务,C错误;生态浮床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属于支撑服务,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第Ⅱ卷(综合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钴广泛应用于电池生产、电子产品等领域,需求量与日俱增。提炼钴的方法有“火炼法”和“湿炼法”,火法冶炼通过高温熔炼、氧化还原、精炼等工序提取钴。湿法冶炼主要采用酸浸、萃取、沉淀等化学方法提取钴,技术要求高。中国钴矿储量小,品位低。刚果(金)钴储量约占世界一半,品位高,早期提炼钴多使用火炼法,现逐渐转向湿炼法。近年来,中国与刚果(金)合作开采钴矿。下图示意刚果(金)地理位置。    

图片

(1)从气候角度说明中国企业在刚果(金)开采钴矿的不利条件。

(2)分析在刚果(金)提炼钴现逐渐转向湿炼法的主要原因。

(3)从资源安全的角度说明中国企业投资刚果(金)钴矿开采的理由。

【答案】(1)刚果(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蚊虫多,开采风险大,时间短。   

(2)火炼法环境污染严重,提取效率低;刚果金与我国合作,技术提升,湿炼法效率高。   

(3)保障国内高品位钴矿的供应,降低供给风险;拓展钴矿资源的供应渠道,保证我国资源安全;争取金矿资源的话语权与定价权;积极参与金矿资源全球化战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与刚果金合作开采钴矿为材料,考查工业发展的条件、国际合作的意义等知识,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题中说明从气候角度,刚果金位于赤道附近,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蚊虫多,中国企业在刚果(金)开采钴矿受降雨影响,开采风险大,时间短,对人体健康影响大。

图片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火法冶炼通过高温熔炼、氧化还原、精炼等工序提取钴。湿法冶炼主要采用酸浸、萃取、沉淀等化学方法提取钴,技术要求高,刚果(金)提炼钴现逐渐转向湿炼法主要是因为火炼法环境污染严重,提取效率低;而近年来刚果金与我国合作开采,技术提升,湿炼法效率高,效益好。

【小问3详解】    

我国钴需求量大,刚果储量大,品味高,中国企业投资刚果(金)钴矿开采,可以保障国内高品位钴矿的供应,降低供给风险;拓展钴矿资源的供应渠道,保证我国资源安全;争取金矿资源的话语权与定价权;积极参与金矿资源全球化战略。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浮泉(海拔55米)曾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元代郭守敬主持引白浮泉水西行,沿着山麓修筑白浮瓮山河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海拔40米),再为元大都(北京城)供水,全长约60千米。白浮沙间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而不是直接相交。白虎涧一-凤凰岭一带山地历史上多开采山石,明代白浮瓮山河此段河道淤塞,经重新修筑,向东改道。图示意白浮瓮山河路径。

图片

(1)简述以白浮泉作为北京城水源地的条件。

(2)分析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的原因。

(3)说明明代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的过程。

【答案】(1)地处山前断裂带,接纳山区地下水补给,涌泉量大;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地势高于北京城,便于引水;距离城区较远,水质较好。   

(2)避免受交叉河流顶托的影响,实现引水顺利通过;减少受山洪冲击,增加工程寿命;减少外来泥沙输入,保障引水水质。       

(3)西侧山前有断层经过,多疏松物质;采石活动破坏了地表形态,侵蚀加剧;山前冲积扇扩张,水土流失加剧,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泥沙入河,不断淤积,导致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浮泉引水工程为背景资料,涉及水体的相互补给、引水工程的选址、河流的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综合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所示,白浮泉地处山前断裂带,大量山区地下水顺断裂带涌出;且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类型;北京海拔较低,白浮泉海拔较高,易于引水,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位于山区,远离城区,受城区环境污染影响小,水质较好。白浮泉以其充足的水量、优良的水质、较短的输水线路以及有利的地理环境,成为北京城的重要水源地。 

【小问2详解】

两河交汇产生顶托作用,会影响引水的顺利通过,采用立交可有效避免;能最大限度减少受山洪冲击,增加引水工程的使用寿命;河流会携带泥沙,影响引水水质,采用立交可减少外来泥沙输入,保障引水水质。

【小问3详解】

明代白浮瓮河中段河道淤塞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山地开采山石导致的山体破坏和泥沙冲刷,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侧山前有断层经过,岩层风化后发生机械性崩塌,多疏松物质;采石活动破坏了地表形态,加剧地表的侵蚀;山前冲积扇扩张,雨季水土流失加剧,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泥沙入河,河流含沙量激增,不断淤积,导致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片

天山花楸是一种花果叶兼赏的小乔木,适合高寒地区的城市绿化,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200m(牧民活动区域)的林阴下。地径是树干与地面交界部分根颈的直径,地径转化率为相邻大一径级个体数和小一径级个体数之比,当幼苗成功转化为幼树,才能脱离最危险阶段。花楸在自然状态下更新差、易退化,新疆某大学为快速繁育苗木,开展育苗基质研究,将森林土、蛭石、珍珠岩分别按照体积配比10:0:0、7:1:2、4:3:3混匀制备成不同的育苗基质,分别记为A、B、C。育苗基质的营养成分、孔隙度等决定其优良度,为新疆城区引种提供依据。    

图片

(1)判断天山花楸天然更新最危险的阶段并说明依据。

(2)分析天山花楸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易退化的原因。

(3)从土壤角度分析B基质幼苗存活率高的原因。

【答案】(1)V/Ⅳ阶段。V /Ⅳ阶段径级转化率最低,说明幼苗从Ⅳ到V阶段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阶段。   

(2)幼苗成活后对温、湿、光的竞争更激烈,限制了各径级幼苗向更高一级转化;幼苗位于林荫下光照不足,难以存活;幼苗受到放牧的干扰(动物的踩踏与啃食),造成花楸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更新;由于城市绿化,较大径级的花楸遭到人们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量明显下降。   

(3)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有机质、矿物质比例适当,营养成分相对较高;B基质配比下的土壤孔隙度大,通气、透水性更好,为花楸根系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花楸为材料,涉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宜规律、植被退化以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径转化率为相邻大一径级个体数和小一径级个体数之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径级转化阶段最小的是V /Ⅳ,说明V级幼苗转化到Ⅳ级幼苗的比例较低,存活率出现明显下降,天山花楸处于最危险的阶段。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当幼苗成功转化为幼树,才能脱离最危险阶段。”可知,幼苗期较为危险,幼苗成活之后,植株对温度、水分、光照的竞争加强,导致幼苗大量死亡,向大一径级转化的比例减小;幼苗植株较小,位于林荫下,光照条件较差,难以存活;根据材料信息“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200m(牧民活动区域)的林荫下。”可知,天山花楸主要分布在牧民活动区域,花楸幼苗受到牲畜的啃食和践踏,导致幼苗存活率下降,影响天山花楸种群的更新;根据材料信息“天山花楸是一种花果叶兼赏的小乔木,适合高寒地区的城市绿化”可知,天山花楸是高寒地区的城市绿化树种,由于城市绿化的需求,导致较大径级的花楸被人们过度采挖用作城市绿化,使得天山花楸种群资源量减少,导致自然状态下天山花楸种群退化。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将森林土、蛭石、珍珠岩分别按照体积配比10:0:0、7:1:2、4:3:3混匀制备成不同的育苗基质,分别记为A、B、C。”可知,B基质森林土、蛭石、珍珠岩的体积比为7:1:2,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比例适当,营养成本相对较高;B基质中蛭石、珍珠岩的比例适中,土壤孔隙度较大,通风透气、透水性较高,能够为花楸根系提供良好的水分和空气环境,适宜花楸的生长,存活率较高。

图片点睛】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3日~6日发生在北大西洋的爆发性气旋,被命名为“格雷森”。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下图示意“格雷森”移动路径。    

图片

(1)说出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

(2)在图中“格雷森”移动路径上用◯画出中心气压最低值所在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1)冬季从北冰洋来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形成温带气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释放热量,进而加剧空气抬升;近地面气压持续降低,降幅较大,最终形成爆发性气旋“格雷森”。    

(2)如图所示:圈画在最北边箭头和陆地之间即可。“格雷森”北上过程中,受海洋(墨西哥湾暖流提供的暖湿气流)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气旋不断增强,气压不断降低;登陆后水热补给减少,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因此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

图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格雷森”的图文资料为背景,涉及温带气旋的生成、移动路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爆发性气旋“格雷森”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气象现象,涉及多个气象要素和机制的相互作用。首先,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与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它迅速下沉,迫使暖湿空气抬升。这种冷暖空气的交汇为气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随着气旋的发展,暖湿空气继续不断上升,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为气旋的加深和发展提供了能量。同时,低层辐合上升气流和高空辐散下沉气流进一步加强,形成暖心结构,即气旋中心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最后,随着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加强,近地面的气压急剧下降,气旋迅速加强,形成爆发性气旋。在这个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海洋为气旋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热量,促进了气旋的发展。

【小问2详解】

在“格雷森”的移动路径上,中心气压最低值应该位于气旋的中心位置。“格雷森”北上过程中,墨西哥湾暖流不断输送水汽和热量,来自海洋的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使得气旋不断增强,气压不断降低;登陆后受陆地的影响,水热补给减少,且登陆后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因此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    

图片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二模地理试题
  • 上一篇:新建一中2024届高三共建下学期地理
  • 下一篇: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