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监地理试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04 

“收缩型城市”通常是指那些长期难以逆转低迷发展势头、人口不断流失的城市。一般而言,常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的城市,均可视为收缩型城市。资源枯竭、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是导致城市收缩的常见原因。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城市中,最可能成为“收缩型城市”的是(   )

A. 新资源开发型城市       B. 大都市周边城市       C. 产业升级转型城市       D. 交通枢纽型城市

2. 下列关于收缩型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应“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B. 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促进人口回流

C. 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D. 绿化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较高

3. 收缩型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是(   )

A. 经济持续低迷       B. 生育率下降       C. 社会养老体制不完善       D. 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目描述,“收缩型城市”是那些长期难以逆转低迷发展势头、人口不断流失的城市,且长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新资源开发型城市可以提供较多工作岗位,促进人口的流入,A项错误;大都市的周边发展较慢,大部分人为了更高的经济,会迁移至能够提供工作机会得大都市地区,人口会持续流失,符合“收缩型”城市的特征,B项正确;产业升级短时间内会影响到城市人口外流,但产业升级后,人口可能会再次回流,C项错误;交通枢纽型城市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长时间流失较少,D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收缩型城市指的是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的城市,因此其发展策略应当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的集中,而不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瘦身强体、引导产业和公共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是收缩型城市应对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的有效措施。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描述,BCD三项说法不准确。故选A。

【3题详解】

收缩型城市是指人口不断流失,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的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通常与人口迁移和年龄结构变化有关,在收缩型城市中,由于人口大量外迁,特别是年轻劳动力流出,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从而引发人口老龄化,D项正确;经济持续低迷和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间接因素,A、B两项错误;而社会养老体制不完善更多地是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而非直接原因,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新资源开发型城市:依靠新的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如矿产资源、清洁能源等;大都市周边城市:位于大城市周边,与大都市有密切联系的城市;产业升级转型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以交通枢纽为主要特点的城市。

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下图为某省a、b、c三个测点出现冻雨时地面温度、温度露点差(常用以表示空气干湿程度,值愈大,空气愈干燥)及风速的频率百分比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 据图推测,冻雨发生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

①冻雨发生时地面温度较低

②冻雨发生时近地面湿度较高

③风向以偏北风居多

④风速较小

⑤高空大多存在逆温层。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 下列关于我国冻雨时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多于北方,结束时间北方迟于南方

B. 平原多于山区,开始时间平原早于山区

C. 北方多于南方,开始时间北方早于南方

D. 山区多于平原,结束时间平原迟于山区    

6. 冻雨发生期间(   )

A. 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量减少       D. 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4. C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从a、b、c三幅图中观察可知,冻雨发生时温度小于零、温度露点较低(主要集中在0-2之间,意味着空气湿度较高)、且近地面风速相对较小(小于3级,微风天气频次更高)。所以,冻雨发生时地面温度较低,与图a信息吻合,①正确;冻雨发生时近地面湿度较高,与图b信息吻合,②正确;图中并未提到风向,所以与风向关联不大,③错误;风速较小,与冻雨图c信息吻合,④正确;“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故冻雨主要发生在近地面逆温层,⑤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的。北方由于长期被冷空气占据,而暖气流到达北方的概率较小,所以不易形成冻雨。而南方当有冷锋入侵时,会使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形成冻雨。因此南方冻雨相对较多。到春季时,南方地区的气温迅速升高,使得冻雨无法继续形成,而北方温度升高较慢,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回流速度慢,冻雨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也晚,A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山区比平原更容易形成逆温层,冻而雨的成因之一就是逆温层。所以山区比平原更容易形成冻雨。春季到来时,山区的气温升高速度较平原慢,因此冻雨在山区持续的时间较长,开始的时间早,结束的时间晚,所以B、D两项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冻雨发生期间,气温低,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即刻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所以下渗量减少,故C项正确;由于冻雨发生期间,温度较低,且形成了薄冰,水量并不大,所以,并不能使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A项错误;冻雨发生期间气温低,蒸发较弱,B项错误;下渗量较少,所以地下水位并不会上升,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冻雨一般是锋面雨,是冷暖空气交锋造成的。冻雨的形成要求特定的天气条件,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即刻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关“冻雨”。

树线是指在它以上没有任何树木的树高超过2m的海拔,树线以上称为无树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盖,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近几十年来,受气温、积雪、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树线变化明显。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 图中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 寒带苔原带

8. 导致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坡树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度       B. 洋流       C. 降水       D. 地形

9. 推测近几十年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坡树线的变化是(   )

A. 东坡树线上升幅度较大       B. 东坡树线上升,西坡树线下降

C. 西坡树线上升幅度较大       D. 东坡树线下降,西坡树线上升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可知,图中I植被分布纬度最低,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此向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逐渐变差,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演变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因此位于较高纬度的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带,B正确,排除AC;该地所处纬度未到70°,不属于寒带苔原带,排除D。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西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分条件较好,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强,因此东西两坡水热条件不同,树线分布差异,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经度对东西两坡树线分布差异影响较小,排除A ;洋流和降水也是会影响树线分布差异,但不是影响该地东西坡树线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C。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盖,西坡陡峻,直逼海岸,西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积雪量大,积雪融化较少,树线上升但变化幅度小;东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强,积雪大量融化,有利于树木生长,东坡树线升高幅度大于西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自然带的形成: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的不同,导致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研究表明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与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形成,两者之间相关显著。累积气旋能量指数(Iʌcr)能直观地反映当年热带气旋的活跃程度,指数越高,热带气旋活跃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读春季印度洋关键区海温距平与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a)及ACE(b)图。

图片

10. 据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979年—1989年,春季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增温趋势

B. 1979年—1989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表现为增加趋势

C. 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春季印度洋海温呈持续降温趋势

D. 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活跃

11. 春季印度洋海温与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相关性说明(   )

A.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滞后性    

C. 海温是影响台风的唯一因素       D. 海温与ACE的相关性更显著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1979年—1989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从1979年的24个到1989年的30个,其表现为增加趋势,B正确;1979年—1989年,春季印度洋海温距平为负值,说明表现为降温趋势,A错误;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春季印度洋海温距平有时正值,有时负值,印度洋海温呈波动变化,C错误;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有时增加,有时减少,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春季印度洋海温升高时,随后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会增加,负值时,随后频数会减少;说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滞后性,B正确;两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不呈正相关,A错误;海温会影响台风,但不是唯一因素,C错误;读图可知,海温与ACE的相关性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台风形成的原因 :1、在海水上层海水温度高于26.5℃的广阔热带洋面,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  2、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3、持续的高温让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鲁尔工业区奥伯豪森城内,随处可见内部完成改造的超大容量瓦斯槽,形成了独特的展览空间,使其成为全欧洲最大、也最另类的展览馆。根据每个年度不同的主题需求,大瓦斯槽会在每年夏季举办特定的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也成为奥伯豪森城的文化地标。读“奥伯豪森瓦斯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2. 瓦斯槽所代表工业的主要特点是(   )

A. 工业生产部门较为分散,环境质量要求高

B. 污染小,投资成本低

C. 资源需求量小,科技人才要求高

D.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对资源需求量大

13. 将瓦斯槽改造为展览馆的意义主要有(   )

①降低产业成本②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延续工业文脉,挖掘历史美感④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效益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瓦斯槽所代表工业属于传统工业,规模大,发展早,以煤炭和铁矿石为燃料和原料,对资源需求量大,传统工业一般是大中型企业,D正确;传统工业生产部门聚集,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A错误;传统工业污染大,投资成本较高,B错误;对资源需求比较大,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较低,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将瓦斯槽改造为展览馆可以利用原来的建筑,降低产业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①正确;该地区为工业区,基础设施本身就较为完善,②错误;将瓦斯槽改造为展览馆融入工业元素,能够延续工业文脉,挖掘历史美感,③正确;瓦斯槽改造为展览馆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效益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图片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的特点是发展时间早,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区位条件优越,企业规模大,发展历史悠久。

北镇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麓,其葡萄种植栽培已有300年多年历史。近年来,北镇以其所盛产的葡萄荣获“中国巨峰葡萄之乡”的称号。巨峰葡萄喜光怕涝,喜暖干环境,当气温低于5℃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北镇最优质的巨峰葡萄主要种植在医巫闾山南侧缓坡,冬季降雪量的减少会对来年葡萄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4. 北镇最优质的巨峰葡萄主要种植在医巫闾山南侧缓坡的原因是(   )

A. 南侧光照强,水土流失较少       B. 南侧蒸发旺盛,利于排水

C. 南侧光照强,陡坡种植面积小       D. 南侧无霜期长,较为干燥

15. 北镇冬季降雪量减少对来年葡萄产量的影响(   )

A. 产量减少积雪变薄,土温较低,易冻害

B. 产量减少积雪变薄,来年病虫害增多

C. 产量增多积雪减少,来年受春汛影响小

D. 产量增多积雪为葡萄提供充足图片营养

16. 为促进北镇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以下举措有效的是(   )

①增加避雨栽培设施,提升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

②在销售地大量建设储鲜库,扩大销售范围    

③发展“品牌+新媒体+电商”的全新的品牌传播模式

④建立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合作社,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4. A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北镇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南侧属于阳坡,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累积量较多;同时,缓坡地区坡度较缓,种植面积较大,水土流失较少,A正确;缓坡地区不利于排水,排除B;陡坡面积种植面积小不属于优质葡萄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C;南侧无霜期长,同时南侧属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并不干燥,排除D。故选A。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冬季降雪量的减少会对来年葡萄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冬季降雪量减少,会导致该地积雪减少,保温作用较弱,因此土壤温度较低,容易产生冻害现象,从而导致葡萄产量降低,A正确,排除CD;该地区位于辽宁省,整体气温较低,病虫害整体较少,排除B。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促进该地区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增加避雨栽培设施,从而提升葡萄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可以发展品牌效应与新媒体和电商联合,塑造全新的品牌宣传模式;可以建立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合作社,保证居民收入稳定,①③④正确;建设储鲜库可以延长葡萄的销售期,增加销量,但不是扩大销售范围的措施,②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米堆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这里气候湿润、降雪量大,冰川的冰温较高、活动性强、流动速度快,冰川下段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两侧大山巍峨峻峭。

材料二:米堆冰川局部山区景观图。

图片

(1)简述上图方框内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

(2)分析米堆冰川活动性强的原因。

【答案】(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容易被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角峰和刃脊;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山体裸露,继续经风化、侵蚀,岩层出露。   

(2)来自印度洋的暖湿西南季风,沿山谷向上爬升(或受山地阻挡抬升),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冰川累积快;纬度相对较低,加之岭谷地形,利于暖湿气流的深入,冰川消融快;山地高差大,坡度大,冰川移动速度快,故冰川运动的活跃性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米堆冰川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冰川地貌、冰川活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方框内是米堆冰川局部山区的向斜山的景观;该景观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该处为向斜构造,向斜的槽部地势较低,由于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岩层易被外力风化、侵蚀,在槽部堆积形成向斜山;山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有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角峰和刃脊等冰川地貌景观;随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冰川融化,使山体裸露,在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现在的景观。    

【小问2详解】

冰川活动强,可以从降水多,积累冰雪多;气温高,容易消融;坡度大,移动速度快等三方面分析,具体可表述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米堆冰川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山谷向上爬升,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川积累多;该地所在纬度较低,加之又处于岭谷地形,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冰川升温容易消融;地处山地地区,山地高差大,山区坡度大,利于冰川运动,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移动速度快,增加了冰川运动的活跃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但如果干旱加剧或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就会死亡。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丘广布。早年当地农民开采灌丛沙堆中的沙子来改良土壤质地,导致灌丛沙丘破坏严重。近年来河套地区加强了对灌丛沙丘的保护力度。

材料二:灌丛沙丘剖面示意图。

图片

(1)试判断灌丛沙丘植被长势更好的一侧并分析原因。

(2)简述灌丛在不同时期对周围绿洲的影响。    

(3)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丘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答案】(1)东南坡(背风坡)

原因:该地盛行西北风,东南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小,蒸发较弱;东南坡坡度较缓,水分下渗量大;东南坡水分条件较好,植被长势好。   

(2)灌丛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丘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3)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河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灌丛沙丘可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图片

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短期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则不能开发更多耕地,不能更好的改良土壤质地,粮食总产量下降,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从长远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可保证耕地数量,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灌丛沙堆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灌丛沙堆对植被、绿洲的影响、保护灌丛沙丘的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坡为迎风坡,风力较大,蒸发较强;东南坡为背风坡,受地形影响,风力较小,蒸发较弱,水分较充足;读图可知,东南坡坡度较缓,地表径流流速较缓,水分下渗量大;东南坡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故灌丛沙丘植被长势更好的一侧为东南坡(背风坡)。

【小问2详解】

据材料“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可知灌丛早期具有固沙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防止绿洲被沙漠化;但如果灌丛死亡,无法起到固沙的作用,地表裸露其早期固定的沙丘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加剧荒漠化,威胁绿洲。    

【小问3详解】

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河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灌丛沙丘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防止土地荒漠化,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短期来看,保护灌丛沙丘不能不能利用灌丛沙堆中的沙子来更好的改良土壤质地,不利于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的总产量下降,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不利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保护灌丛沙丘可以固沙,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对耕地的危害,保证耕地数量,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有利的。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全桥长2440米,宽22.5米,根据当地环境将大桥设计为6塔中央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以降低塔高,减轻桥梁自重。该桥跨越亚德里亚小斯通湾,此处是欧洲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牡蛎、蛤蜊、贻贝的天然栖息地之一。佩列沙茨半岛风景优美,是该区域重要的旅游胜地。

图片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工程师们降低塔高、减轻桥梁自重的原因。

(2)简述佩列沙茨大桥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3)阐述佩列沙茨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克罗地亚的有利影响。    

【答案】(1)该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质结构不稳定,有抗震要求;位于盛行西风带,海上风力大,有抗风要求;该海湾为重要天然贝类栖息地,没有大量航船经过;从桥梁建设图片经济实用和美观角度出发,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施工难度以及未来的维修费用等。   

(2)海洋地质环境复杂;海上施工空间狭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的语言、文化和风俗的差异;海上风浪大,施工难度大等   

(3)使克罗地亚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促进克罗地亚经济发展;便利当地民众出行;带动大桥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克罗地亚领土完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建设的原因、大桥建设时的困难、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工程师们之所以降低塔高、减轻桥梁自重的原因在于:该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需要降低塔高,减轻桥梁自重;该地区位于盛行西风带,海上风力较大,降低塔高可以减小风阻,提高桥梁的稳定性;该海湾为重要天然贝类栖息地,降低塔高可以减少对这些生物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降低塔高、减轻桥梁自重可以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未来的维修费用,同时也能保持桥梁的美观。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及结合大桥所在位置可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有:海洋地质环境复杂:海洋地质环境与陆地不同,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给桥梁建设带来挑战;海上施工空间狭窄:在海上进行桥梁建设,施工空间有限,增加了施工难度;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语言、文化和风俗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到语言、文化和风俗的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海上风浪大:海上风浪大,施工难度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等等。    

【小问3详解】

佩列沙茨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克罗地亚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高互联互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可以加强克罗地亚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大桥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克罗地亚经济的增长;便利民众出行:大桥的建成通车可以方便当地民众的出行,提高出行效率;带动旅游业发展:大桥周边地区的风景优美,大桥的建成通车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完整领土:大桥的建设可以使克罗地亚的领土更加完整,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种子库被誉为“末日粮仓”,它将尽可能齐全的保存全球的植物的种子。

材料2:世界种子库分布示意图。

图片

(1)据图说明世界种子库的分布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立种子库的原因。

(3)为保障我国种子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部分分布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国。   

(2)在遭到自然和人为原因破坏后,种子库可以帮助人类为品种提供备份;建立种子的多样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       

(3)制定保障种子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种子培育生产基地;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种子资源;加大育种科技投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种子库”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世界种子库的分布特征、建立种子库的原因、种子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可知,世界种子库整体分布不均匀:从世界范围来看,种子库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特别是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发达国家,这些地区的种子库数量远多于其他地区,而在南半球,种子库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来看,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各国,在发展中国家,种子库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中国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分布。

【小问2详解】

通过建立种子库,可以收集和保存各种植物图片种子,形成一个庞大的基因库,有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提供遗传资源备份,在遭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后,种子库可以为人类提供种子备份,确保重要农作物品种的遗传资源不会丢失,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建立种子的多样基因库,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开展植物遗传学、育种学等方面的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还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

【小问3详解】

保障我国种子安全的合理化建议有:通过制定保障种子安全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种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采集和贩卖种子的行为;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子培育生产基地,确保种子的稳定供应,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防止劣质种子进入市场;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本土物种的灭绝,保护珍贵的种子资源;加大对种子科研的投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育种专家,提高我国种子的自主研发能力,为农业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质监地理试题
  • 上一篇: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地理试
  • 下一篇: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二模地理试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