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C 2.B 3.A
【1题解析】白霓古堰斜向布置可以增大空间,增加坝体的泄洪能力和增加蓄水面积,但更重要的是降低洪水对坝体的冲击力,更能延长坝体的生命周期;一旦冲毁坝体其泄洪和蓄水作用就会失去。堰上水位的高低与坝体的高低有关。故选C。
【2题解析】右侧比左侧要低约30厘米,主河槽在右侧。这样的布置便于汛期洪水裹挟泥沙从右侧主河槽下泄。左边的水流就较为平稳清澈,这也是古人把古堰取水口设置在左侧的高明之处,解决了取水、冲沙的问题。故选B。
【3题解析】排沙孔春闭秋开,春天农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将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后将底孔疏通放水,并进行堰体检修及堰前清淤。排沙孔的设计和使用优点是保证堰内形成深水河槽,在枯水季节能放空底水,便于清淤维修加固,兼顾排沙作用。故选A。
【答案】4.D 5.A
【4题解析】据图示信息“等压线的数值1042.5”可推知此季节为冬季;结合文字信息“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可推知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出现下热上冷的大气结构,才能实现。故选D.
【5题解析】根据题干结论“甲地比乙地风速大”,结合图示甲、乙的海陆位置,可推知。故选A。
【答案】6.C 7.C
【6题解析】山地对台风的主要作用,是强迫空气抬升。台风的上升气流,叠加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会增加云中的水汽凝结,增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量,C选项正确。
【7题解析】当台风爬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上吹,左侧的风向山下吹,所以台风右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台风下坡时,台风右侧的风向山下吹,左侧的风向山王吹,所以台风左侧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强度加大范围变广。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左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上吹后方的风向山下吹,前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前方台风平行于山脉移动,山脉在台风右侧时,台风前方的风向山下吹,后方的风向山王吹,后方气流的上升运动加强,所以暴雨区集中在台风的后方。故选C。
【答案】8.D 9.C 10.B
【8题解析】由图4可知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趋势,排除答案/A。从目前来看城区的扩展趋于放缓和停滞,排除答案B。结合图5人口密度的变化排除C。由图可知。城区人口密度自1990年开始下降,说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故答案选D。
【9题解析】据图可判断近年来建成区面积速度明显趋缓,这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密切相关故选C。
【10题解析】结合当前城区常住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趋势和图5可以判断未来城市人口密度会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故选B。
【答案】11.D 12.D 13.A
【11题解析】陆数海算可以利用海水的流动和海水的温度实现设备的降温,能耗更低。并且多数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接近消费市场,故选D。
【12题解析】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是固定在海床上。海底压力大、海水盐度高,是建设数字中心需要克服的主要的问题,故选D。
【13题解析】由文本材料可知该海区处于上升流的范围,海水的温度更低,更有利于数据中心的降温减耗,故选A。
【答案】14.B 15.B
【14题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淤泥层在形成后未受破坏。淤泥层的厚度越大,说明在沉积时期湖床的深度越大,由此可知该湖盆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故选B。
【15题解析】甲地地处山麓地带,临近构造侵蚀丘陵低山,洪水期河流有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流出山口,流速变化大,碎屑物质大量的沉积,分选性较乙地差。故选B。
16.(10分)
(1)地处山前冲积扇,地势平坦,建城条件好;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便于屯田和用水;南北两侧有东西向山地,防御条件好。(6分)
(2)四道沟古城附近沟道众多,导致地形支离破碎,妨碍耕作,阻碍交通,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建城。(4分)
17.(16 分)
(1)湖水溶解盐层盐类物质,表层水分不断蒸发,维持高矿化度;地下承压淡水持续由下向上进行补给,导致深层湖水矿化度低。(4分)
(2)临近阿尔金山,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多,冰川融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沿裂隙补给湖泊多;夏季表层湖水蒸发量大,与进入湖泊的地下水量大致相当,使湖泊水位变化不大。(6分)
(3)地质时期巨大盐湖的水分蒸发后干涸,形成深厚的盐层;承压地下淡水沿沉积岩裂隙侵入盐层,由下向上不断溶蚀盐层,直达地表形成湖泊(盐溶洞)。(6分)
18.(14分)
(1)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偏南气流影响,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积雪期长;气温适宜的坡谷地带较多,适宜建滑雪场,为发展冰雪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6分)
(2)加强区域内冰雪相关产业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加强宣传,增强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冰雪旅游场所的通达性和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冰雪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立(延长产业链):加强与其他风景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冰雪产业。(8分)
19.(15分)
(1)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有机质和厌氧性(嫌气性)微生物。(3分)
(2)土壤水分多,土温低,导致水稻返青慢;好氧性微生物少,有机质释放养分速率低,土壤肥力低;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根系发育受限制。(4分)
(3)降低地下水位,消除渍水危害;降低还原物质的含量,消除潜育层;土壤空隙空气占比增加,通气透水性能提升;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