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25 
一、挑战真题·查能力漏洞
(2023·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d4243aba-88a0-4859-96cf-8b416f77e0ae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答案】1.A    2.A
【解析】1.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
2.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湖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密度大的湖水从底层流入海洋,表层海水则从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由海洋流向湖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山东卷)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e7a5493d7b3c4a458e8f4658640c1df3
3.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
4.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5.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答案】3.C    4.D    5.C
【解析】3.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 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浑河南岸地区处于下向风,重工业发展势必会导致城区空气污染严重,由此可知,煤矿开采及工业发展导致人居环境差是抚顺向北岸转移的主要原因,不是转回南岸的原因,排除A;抚顺市是资源型城市,当年如果煤炭枯竭了,则无法支撑转回南岸的工业,所以煤炭资源没有枯竭,排除B;读图可知,浑河以北有丘陵,对发展不利,但北岸仍有大面积地势平坦的空地待开发,只是分散,对工业建设不成问题,况且工业也可以就山地开发,空间大小并非是限制抚顺重新回到南岸的主要原因,仅为次要原因,从在城市发展的规划角度,地形地势问题不是主要问题,否则1972年重心不会向北转移,11年以后才考虑搬回南岸,因为北岸没有工业经济基础,在当时那个年代城市除了工业发展经济很困难,排除C;抚顺市在煤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对煤炭需求大,所以经济依赖重化工业,当时(1983年)经济发展缓慢,如果仍然在北岸大面积开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回到南岸可以获得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对经济发展有利,D符合题意。故选D。
5.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
(2023·湖北卷)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d443aca3b44b4f9e85a0ad2956b17151
6.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   )
①产业附加值低  ②运输成本较高  ③城市规划调整  ④市场竞争激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资金雄厚  ④信息通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             B.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
C.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             D.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
【答案】6.B    7.A    8.D
【解析】6.21世纪初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①③正确;上海与嘉兴的运输成本变化较小,②错误;市场竞争激烈对其有影响,但不是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7.嘉兴地理位置优越,水果市场的位置辐射覆盖了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成为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输送节点,市场广阔,②正确;由图可知,嘉兴位于交通线路交汇处,交通便利,①正确;嘉兴与上海相比,上海资金、信息更具优势,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8.水果保鲜要求较高,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提升物流能级,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水果的新鲜度,并注重建设自己的品牌,D正确;大量引进外资,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难以发展提升,A错误;嘉兴地处亚热带,不可能丰富更多的水果品种,B错误;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C错误。故答案选D。
(2023·重庆卷)下图为在我国西北地区拍摄的,某山坡砂岩凹凸不平的景观照片和局部放大图,研究表明,该景观是地质历史时期河流边滩沉积物埋藏固结成岩后, 抬升出露地表,经风化、 侵蚀、 搬运等作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bd8a8a17a74e008bb620deafc47187
9.引起图中砂岩表面凹凸不平的关键因素是(   )
A.植被覆盖          B.岩石物质组成        C.气温变化               D.大气水分含量
10.推测形成该砂岩原始沉积物的沉积部位是(   )
A.@@@786c0cb3e68f4b1fab39fbc7bc7c6dd5                 B.@@@ea63f481deff47eca716ced4252fd18d
C.@@@0fe836c6c3d2485995ddf92bfc809c83                  D.@@@89f4508e60d24a95adcee256657751a9
【答案】9.B    10.C
【解析】9.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和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剑山崖壁岩石为沉积岩,表面的凹凸不平主要受岩石物质组成影响,B正确;其余选项都为岩石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具备明显的差异性,不是形成凹凸不平的关键因素,ACD错误。故选B。
10.河曲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沉积物应位于凸岸,C正确;沉积物堆积的一侧,河床较缓,A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沉积物沉积为河流边滩沉积物,位于河岸,而不是沉积于水下,B错误;北半球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不利于沉积物堆积,D错误。故选C。
(2023·浙江1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
1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1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答案】11.B    12.C
【解析】1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12.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2023·辽宁卷)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0c7b5aaa30c4421b93b386ec3bd4121f
13.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14.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答案】13.B    14.B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巴拉望岛位于环太平洋第一岛弧链上,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屿,整体地势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岛屿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河流和滩涂欠发育,淤泥质潮间带面积较少,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B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位于红树种子传播路线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错误;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海洋的红树种子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地传播规模较小,B正确;该地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错误;洋流的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该地沿海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所以选B。
(2023·浙江6月选考)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7284915a-87ca-4eea-9726-d3aec7afcf68
15.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6.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fb373843-4637-4341-b2d0-91d11a7251a6                          B.@@@8f2457dd-b6b6-4999-b774-7fd997d81ec3  
C.@@@2115d608-398b-429b-a8a0-fbe34de3bbba                D.@@@d194a795-5129-4d75-b650-5dacddada4b0  
【答案】15.B    16.A
【解析】15.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16.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
 
二、熟记模板·补能力漏洞
 
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1.应对策略
(1)第一感觉很重要,要沉着冷静。
(2)认真读题,拿笔勾画,提醒自己注意细节点(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习惯)。
(3)先易后难,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跳过,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2.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题干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并用笔圈出来,节省二次阅读时间,快速找到解题需要的材料。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例题:(2023·全国乙卷)1. 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该题干中“主要原因”为关键词;“打火机全产业链”“快速形成”为限定词。
第二步,回归教材
根据题干“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调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构建思维框架。
例题:(2023·全国乙卷)1. 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根据题干的核心限定词 “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可以确定该题目考察核心知识为“工业区位”,包括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步,分析材料
   对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与题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建立思维联系。
例题:(2023·全国乙卷)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材料中提到邵东市原来有几家生产作坊,说明当地生产打火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四步,验证选项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因果错乱,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②绝对化表述,选项中出现“一定、全部、都”等绝对化描述的词语,多为错误选项,除非出自书本中的原话。
③前后矛盾,如“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 
④概念混淆,如“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
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
⑦与题干无关。
二、选择题解题方法
1.直选法
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推理法
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此外,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果推理。
3.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4.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将没有图或有图但需要转换的试题,通过描绘略图或把图形转换成自己较为熟悉的另一种图形,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答题中正确画出辅助思考的图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几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6.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
7.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8.代入法
所谓“代入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分别代入题干,或把题干内容代入各个选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地理计算类和关联型选择题,往往从题干中推理出答案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采用代入法。
9.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10.反证法
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三、选择题解题技巧
1.妙用速解小技巧
方法1:寻找提示语法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强调材料分析”,一些试题的答案往往蕴含在材料信息中。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材料,找到提示语,依据提示语并结合教材知识解题。“寻找提示语法”解题的步骤如下:

方法2:破译新概念法
高考题常引入一些陌生的概念,借“新知”考“旧知”,凸显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便是将其“破译”,找出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2.巧用知识迁移
方法1:迁移教材知识
围绕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选取材料,立足于地理思维过程设计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如下:

方法2:迁移生活经验
贴近生活实际选取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是近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命题思路。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学生要仔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在地理知识与设问之间建立关联,最后选出正确选项。
方法3:迁移文化常识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旋律,相关试题主要涉及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及传承,如我国的特色民居、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都是命题热点。迁移所积累的文化常识是解答该类试题的主要方法。
3.善用逻辑推理
方法1:逆向思维法
很多高考试题在解答时都需要进行分析和推理。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逆向思维法是在逻辑推理题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常见于现象成因题、措施类题等。逆向推理法的使用有3种模式:
(1)将选项逐个代入设问,分析哪个选项能推出材料中的现象。
(2)将选项逐个代入材料中的条件,看哪个选项能推出设问中的结果。
(3)从条件要素等的反面出发思考,推出相应结论,再分析出该结论的反面,即可得出答案。
方法2:特点归纳法
为了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地理试题中常会设置两个或多个比较相似的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某个主体的特点推理得出结论,这就需要用到特点归纳法。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方法3:因果分析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关系类试题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因果分析法通常可以分为由因索果和由果溯因两大类。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先要认真审题,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以材料信息为依据,探究某个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个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
4.活用区域认知
方法1:已知区域,分析特色
解答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发展条件和产业活动等知识的试题时,一般步骤为:
注意:“抓关键”时,要科学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与差异。例如,判断分布特征,往往要在分布图上发现空间规律(如沿某方向递增、沿河流分布等);判断区域特征,要把握主导因素界定下的稳定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在独特的海陆位置影响下,区域内湖泊蒸发量大,盐度偏高)。
方法2:根据特色,判定区域
高考试题有时会以文字材料、统计图表、景观图等为载体,提供某些区域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判断区域位置、区域发展条件和产业活动等。利用“特色区域”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三、能力提升演练
(2024·江西赣州·一模)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为解决风光发电可控性差的问题,近年又引入了氢能发电机制。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某电力公司“风光十氢能”的发电系统,通过系统调配,力求使入网电量达到理想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系统一年中光伏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示系统入网电量理想状态表现为(   )
A.转储入网电量稳定                              B.转储入网电量与电力需求匹配
C.入网总电量稳定                                  D.入网总电量与电力需求匹配
3.图示系统中,促使入网电量实现理想状态的关键环节是(   )
A.风光发电比例     B.氢气储存能力    C.直接入网电量      D.氢能发电成本
【答案】1.B    2.D    3.B
【解析】1.图中区域位于柴达木盆地,夏季日照强度最大、日照时间最长,故光伏发电量占比最高,故选B。
2.由材料可知,该系统将风光与氢能发电结合是为了解决风光发电可控性差的问题,通过风光发电直接入网和氢能发电转储入网两者结合,与电力需求匹配,达到理想状态。入网总电量包括直接入网及转储入网,D正确。转储入网的风光发电电量不稳定,A错误。转储入网电量小于电力需求,B错误。入网总电量有大有小,不稳定,C错误。故选D。
3.图示系统中,风光发电稳定性较差,维持理想状态的关键环节为转储入网电力的供应,即由氢气储存能力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四川·二模)2015年我国某渔业公司在四川省天全县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通过将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引入大规模的流水养殖池,实现高密度生态养殖。该公司还同时建设了鱼子酱和冰鲜鱼肉加工基地,鱼子酱产量稳居全国第二,直供全球多家顶级餐厅。近年来,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纷纷投资入股该公司,成立了村、企“共享鱼池”。完成下面小题。
4.该公司将流水规模化养殖场设置在天全县,主要是看中了当地的(   )
A.地理位置          B.自然环境               C.市场潜力               D.养殖技术
5.该公司同时配备鱼子酱和冰鲜鱼肉加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产品种类        D.提高资源价值
6.“共享鱼池”发展模式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降低市场风险   B.扩大生产规模        C.提高生产效率        D.增强社会效益
【答案】4.B    5.D    6.B
【解析】4.结合材料分析,天全县拥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水源,水质优良且温度较低,适合冷水鱼尤其是鲟鱼的养殖。流水养殖需要大量清洁凉爽的水资源,而天全县的地理条件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优势,适宜开展鲟鱼的高密度生态养殖,B正确;天全县在地理位置、市场潜力、养殖技术方面并没有优势,ACD错误。故选B。
5.结合材料分析,通过建立鱼子酱和冰鲜鱼肉加工基地,该公司能够实现鲟鱼产业链的延伸,从初级的养殖环节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环节拓展,从而提升鲟鱼资源的整体经济价值,D正确;新建加工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会增加生产的成本,A错误;优化产业结构并并不是公司的主要目的,B错误;增加产品种类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C错误。故选D。
6.结合材料分析,通过村集体和村民的投资入股,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加工能力,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市场风险,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不是对该企业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AD错误;并没有提高生产效率,C错误。故选B。
(2024·江西九江·二模)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其受人为热源排放、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07-2017年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夜间地表热岛强度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ca8de8-26d7-4e25-8121-87a47c4e0b55
7.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东南地区、东北地区
8.若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仅考虑热岛强度的影响,则可推断相比于9月份,6月份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夜间的大气污染物(   )
A.影响范围大      B.影响范围小           C.浓度高                   D.浓度低
9.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下四种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是(   )
@@@0579eeee-ed5f-48e2-97c3-23e4f7e4fbf0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A    9.C
【解析】7.东北地区冬季取暖用能大,故热岛强度冬强夏弱,符合②线特征;在相似条件下,湿度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强,故西北地区符合①线特征,东南地区符合③线特征。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8.由图可知,西北地区6月热岛强度大于9月,故6月污染物扩散范围更大,A对B错;污染物浓度除考虑污染物的扩散还应考虑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材料中没有提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无法比较污染物浓度,CD错。故选A。
9.绿地公园应位于主导风上风向,排除①和②方案;低密度住宅区应位于通风廊道上风向,且工业区应位于通风廊道下风向,排除④方案;③方案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2024·广东佛山·二模)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cf06cec697943b69c2bc16b23384cc8
10.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
A.根茎耐淹性更强                                 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种更单一                                 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11.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                          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                          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答案】10.B    11.C
【解析】10.根据图示可知,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积淹水时长短,说明该范围植被根茎耐淹性更弱,A错误;据图示生物量曲线可知虽然在145-150米高程内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但该区域生物量小,而生物量较大的155-175米高程范围内是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所以推断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B正确;该区域生物总量更多,群落物种更丰富,C错误;该区域一年生草木总体生物量更大,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B。
11.库区水位的反复涨落增强了流水侵蚀作用,加快了土层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趋于贫瘠,C正确;有机质分解速度主要与微生物活动和气温有关,与库区水位的涨落关系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远离消落带土壤,且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B错误;库区水位的涨落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佛山·二模)茎柔鱼、秘鲁鳀、智利竹英鱼是东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资源。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下图示意三种鱼类在东南太平洋的活动分布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2697bd97-8b27-485a-abe4-7df33397feeb
12.三种鱼类适宜生存的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   )
A.茎柔鱼、智利竹荚鱼、秘鲁鳀            B.秘鲁鳀、茎柔鱼、智利竹荚鱼
C.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            D.智利竹荚鱼、茎柔鱼、秘鲁鳀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鳀(   )
A.适宜栖息地扩大                                 B.近岸捕获难度大    
C.渔获总量明显增加                             D.种群内竞争增加
【答案】12.C    13.D
【解析】12.根据所学可知,秘鲁沿岸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秘鲁鳀分布于秘鲁沿岸,水温最低;茎柔鱼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水温最高;与茎柔鱼相比,智利竹荚鱼分布的纬度更高,水温低于茎柔鱼分布区水温,因此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秘鲁鳀适宜栖息地减少,产量减少,渔获总量明显增加,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近岸捕获难度减小,B错误;适宜栖息地减小,会导致秘鲁鳀种群内部竞争增加,D正确。故选D。
(2024·宁夏·模拟预测)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构造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河道面向金塔南山北移发生在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而背向金塔南山南移则主要对应于气候变冷和构造相对活跃期。下图示意北大河河道变迁。完成下面小题。
@@@e299dfd1d1134f289327aa325763e025
14.三条古河道是北大河不同历史时期的河道,判断依据是各河道(   )
A.沉积物类型相似,沉积物年龄不同     B.沉积物年龄相近,沉积物类型不同
C.沉积物类型相似,东西两端都相接     D.沉积物年龄相近,东西两端都相接
15.推测金塔南山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是(   )
A.古河道1遗弃至古河道2遗弃            B.古河道3遗弃至现今
C.古河道2遗弃至古河道3遗弃            D.古河道2遗弃至现今
16.与古河道2时期相比,古河道3时期的北大河(   )
A.径流量更小     B.结冰期更短           C.水动力更小            D.沉积粒径小
【答案】14.A    15.A    16.B
【解析】14.由材料可知,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河道中的沉积物为河流堆积物,故沉积类型相似,但由于河道变化,沉积物年龄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密切相关,古河道1遗弃(距今7471年)至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只经过了37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剧烈,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至古河道3遗弃(距今5706年)经过了1728年,古河道3遗弃距今有5706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由材料可知,河道面向金塔南山北移发生在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而背向金塔南山南移则主要对应于气候变冷和构造相对活跃期,读图可知,与古河道2时期相比,古河道3时期的北大河向北偏移,说明是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故冰雪融水量增加,径流量增加,A错误;气温升高,结冰期更短,B正确;水量增加,水动力更大,C错误;径流量增加,侵蚀能力增强,沉积粒径大,D错误;故选B。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选择题
  •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卷重庆卷全解全
  • 下一篇: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