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3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06 
广东2021年高考开始使用新的试卷结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6题)+非选择题(共3题)。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当前,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已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例如10~11题的航空生物燃料;12~13题的海上风电制氢实验。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筑路人在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建成了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老成昆铁路。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让成都到昆明的里程缩短了181千米。而运行里程的缩短得益于“减灾选线”新理念的应用。下图是新旧成昆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1.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在线路修建过程中会遇到下列哪些自然灾害(     )
①滑坡 ②沙尘暴 ③泥石流 ④海啸 ⑤洪涝 ⑥台风 ⑦地震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⑦
2.铁路与公路、航空运输方式相比(     )
A.货运单位重量能耗低                              B.灵活性更强   
C.运输速度更快                           D.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3.新成昆铁路的成功修建对沿线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提高沿线地区服务范围                           B.改善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条件     
C.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减轻沿线的自然灾害
【答案】1.D    2.A     3. D
【解析】1.成昆铁路跨越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金沙江,穿越峨眉山、大小凉山和横断山,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全线有500多千米位于7度至9度高烈度地震区,沿线不良地质类型和数量众多,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①③⑦正确;海啸和台风主要影响的是沿海地区;洪涝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植被稀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沙尘暴的形成条件需要有沙源、大风、对流,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植被丰富,降水丰富,不易发生沙尘暴,②④⑤⑥错误。故选D。
2.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受气象、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小,连续性较强,A正确,D错误;公路运输可随时调度,即停即走,灵活性强,B错误;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费最高,受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C错误。故选A。
3.铁路的修建可以提高沿线地区服务范围,改善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ABC正确,不符合题意;铁路的修建不会减轻自然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是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一个大型不冻湖,目前湖泊面积超过1127km2,超过博斯腾湖成为新疆第一大湖泊,水面高程大约为3880m。该湖湖区年降水量约为100mm,喀沙克力克河和色斯克亚河为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下图为阿牙克库木湖1995-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4.据图,推测补给该湖的两条主要河流的入湖口位置位于(     )
A.西北和西南     B.东北和东南           C.西南和东南            D.西北和东北
5.该湖为不冻湖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山脉之间,气温日较差大            B.湖水盐度高,实际为咸水湖 
C.地势高风力大,湖水晃荡剧烈            D.人类活动多,入湖废热水多
6.推测M地采样点1995-2015年沉积物粒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为(     )
A.自下向上,趋于变粗                           B.自下向上,趋于变细     
C.夏季较细,冬季较粗               D.水平方向,粒径不变
【答案】4.C   5.B    6.B
【解析】4.湖泊北岸与南岸相比,北岸各年份湖岸线密集距离近,南岸稀疏距离远,说明北岸坡陡,南岸(东南,西南)坡缓;两条河为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湖床坡度变缓,湖岸线时空变化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由图文可知,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为内陆湖,缺乏外泄河道,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河流注入不断带来盐分,湖泊盐度高,实际为咸水湖,冰点低,为不冻湖,B正确。气温日较差大,与湖泊封冻不存在必然联系,A错误。地势高,风力大,但当风力弱时仍可完成封冻,C错误。该地人类活动极少,D错误。故选B。
6.读图可知,M地采样点1995-2005年沉积颗粒物来自于河流堆积,河流携带泥沙由陆地入湖,由于流速减慢,颗粒物沉积由粗到细;近几十年,M地由陆地变成湖泊,沉积物也发生变化,沉积层由下部的陆相粗颗粒沉积到上部湖中的细颗粒沉积。故特征为由下往上沉积颗粒物由粗到细,B正确,A错误;夏季入湖径流量大,径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冬季相反,C错误;随着入湖径流搬运能力的减弱,越往湖泊里面,沉积物颗粒越小,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1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单位:hPa)。期间一艘船只从乌斯怀亚开往长城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7.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途中(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8.图中虚线L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     )
A.高压脊     甲地晴朗                            B.冷锋   乙地阴雨    
C.低压槽     乙地阴雨                D.暖锋   甲地阴雨
9. 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期间(     )
A.乌斯怀亚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B.长城站正午太阳越来越高     
C.乌斯怀亚日出方位越来越偏北       D.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7.A    8.D     9. C
【解析】7.依据所学知识,南美洲南端海域西风强大,洋流多为风海流。1月,乌斯怀亚到长城站之间的海水受西风影响主体向东流,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主体是向东(东南)航行,故顺风顺水,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8.依据图中L处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以及甲、乙处形成的等压线弯曲方向,确定虚线L处为低压槽(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进一步确定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A项错误;乙处偏北(低纬方向),确定该锋面气旋的乙处为暖气团(纬度低),甲处为冷气团(纬度高),南半球气旋四周气流顺时针向中心辐合,可以推知在虚线L处的低压槽上表现为北侧的暖气团主动向南侧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B项错误;暖锋的降水往往发生在冷气团一侧,所以甲地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C错误, D正确。故选D。
9.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乌斯怀亚白昼会变短,A错误;太阳直射点距离长城站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减小,B错误;1月乌斯怀亚日出于东南方向,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因此日出方位会偏北,C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会有极昼现象,D错误。故选C。
目前航空业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跨国特殊材料制造公司霍尼韦尔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新型工艺技术和全新排放管理解决方案。航空生物燃料是指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采用加氢法或费合成技术生产的航空燃料。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可以作为航空生物燃料原料的是(     )
①农作物秸秆 ②餐饮废油 ③制糖工业的废液 ④造纸厂的废液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我国大力发展航空生物燃料主要目的是(     )
A. 优化低碳环境发展                 B. 改变化石能源主导地位      
C. 提高居民能源需求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答案】 10.D    11.A
【解析】10.据材料可知,航空生物燃料是指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采用加氢法或费合成技术生产的航空燃料。农作物秸秆属于农林废弃物,①说法正确;餐饮废油属于动植物油脂,②说法正确;制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和甜菜等,造纸的主要原料有木材,竹子,草类等,制糖工业的废液和造纸厂的废液含有大量生物质,可用于航空生物原料生产,③④说法正确。综上, D项的①②③④组合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据材料可知,目前航空业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比重较大。航空生物燃料是非化石类生物燃料,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可以减少碳的排放。我国航空业发达,碳排放量大,引进司霍尼韦尔公司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新型工艺技术和全新排放管理解决方案,大力发展航空生物燃料,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航空业的碳排放,A正确;航空生物燃料主要应用于航空业,没有普及到其他领域,不能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航空生物燃料是优质能源,但成本高,不适合居民日常生活使用,C错误;航空生物燃料的生产受技术和原料影响较大,应布局在原料供应地附近,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综上,BCD错误, A正确,故选A。
2023年6月,我国海上风电制氢实验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该项目产品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或其他工业部门,这种采用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海上电解水制氢主要有海上集中式(图1)和海上分布式(图2)两种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12.我国发展海上风电制氢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海上风电消纳                 B.保障我国国土安全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构建氢能全产业链
13.与集中式电解水制氢相比,分布式电解水制氢可以降低(     )
A.项目投资成本                     B.风机安装成本      
C.电力输出成本                                    D.氢气运输成本
【答案】12.A    13.C   
【解析】12.据材料及图示可知,海上制氢平台可利用氢能储存电能,解决深远海电力输送成本高的问题,促进海上风电消纳,A正确,与我国国土安全关系不大,B错误;海上风电制氢的产品氢能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或其他工业部门,并没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氢能全产业链,CD错误。故选A。
13.读图可知,集中式电解水制氢需要将风电输送到海上制氢平台集中制氢,分布式电解水制氢直接使用使用风电机制氢,不需要输送风电,因此分布式电解水制氢可以降低电力输出成本,C正确;但是分布式氢气输送成本较集中式高,D错误,两种方式都需投入电解水设备制氢,A错误;制氢并不影响风机安装成本,B错误。故选C。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滇                     B.鄂                      C.秦                          D.新
15.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16.该地土壤(     )
A.土质疏松         B.土体黏重             C.腐殖质高               D.土层浅薄
【答案】14. A    15.C    16.D
【解析】14. 在阶段1,该区域植被主要为乔木,地表植被丰富;其次阶段Ⅱ图中告知该地地质基底不稳定且降水丰富多暴雨;阶段Ⅲ,基岩形状为峰林峰丛结构,属于典型的的喀斯特地貌,选项中全部符合以上几点信息的只有云南,A正确;陕西、湖北、新疆不符合以上特点,BCD错误。故选A。
15.阶段1,云南地区多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成土作用慢。阶段Ⅱ,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作用下,该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降低,沟谷切割深度变大,基岩出露。阶段Ⅲ,植被消失,土壤流失,基岩完全裸露,出现石漠化景观。因此,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②①③;地表干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④错误。故选C。
16.该区域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生成,由于流水溶蚀作用,成土速度慢,加上流失侵蚀强烈,地表土层浅薄,D正确;该地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腐殖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土体稳定性差,并不黏重,ABC错误。故选D。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
  •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广东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