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卷新教材专用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5 
新高考全国卷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1题)+非选择题(共2题)。新课改模式下的全国卷,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国卷的命题一直很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落脚点在于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试卷37题关注黑土的改良,试卷9-11关注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关于区域产业分工,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试卷涉及区域产业协作,构建合理、高效、有序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格局;如试卷 4~5题以株洲“中国动力谷”设置真实情景,关注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协作。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d8b75f39-ff4c-4a82-b3cf-69d24e321f70
1.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                      B.海底地震频发
C.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D.板块碰撞挤压
2.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                      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                      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3.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               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               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答案】1.C    2.A    3.B
【解析】1.由材料“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可知,末次盛冰期,海水受冷收缩导致海平面下降,C正确;气候变冷,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是海平面下降饿原因之一,A不如C表述全面,A错误;海底地震会形成海啸或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不是海平面下降的主要原因,B错误;板块碰撞挤压,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平面的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冬季风势力增强”可知,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A正确;海水温度下降,蒸发减弱,海水潜热释放减少,B错误;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表层海水盐度升高,C错误;近岸海水结冰,表层海水扰动减弱,D错误。故选A。
3.由材料“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减少,A错误;表层水温升高,光合作用加强,海水生产力提升,B正确;陆地入海径流增多,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加大,C错误;夏季风显著增强,对马暖流与夏季风一致,对马暖流影响增强,D错误。故选B。
株洲作为铁路枢纽,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动力谷”,形成了“3+5+2”现代产业体系。完成下面小题。
@@@44ea1dbe21d547cca8db8d25a2629ec5
4.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对株洲产业发展过程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起到决定性作用  B.各个产业间的生产都具有上下游关系
C.轻工业替代了轨道交通为主的重工业   D.由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向综合性发展
5.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                B.加强企业间交流,减少能源消耗
C.集中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D.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4.D    5.A
【分析】4.读图可知,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对初期城市形成的影响较大,对后期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A项错误;各个产业间的生产大多不具有上下游关系,B项错误;“中国动力谷”仍然有轨道交通产业,并未被轻工业替代,C项错误;该城市初期与中期主要是以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为主,后期向综合性发展,D项正确。故选D。
5.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A项正确;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与减少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降低劳动力成本关系较小,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集聚:优点: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天斧沙宫”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的一处宏伟丹霞地貌,具有“顶圆,檐突,身陡,麓缓”(如图所示)的特征,宛如宫廷楼阁,巧夺天工。完成下面小题。
@@@265ccc03fdd24d36890d9374cbec52f7
6.顶部黄土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7.红色砂砾岩柱耸立万年的原因是(   )
A.岩层不易侵蚀   B.灰色砾岩保护        C.底部碎屑支撑        D.外力作用减弱
8.关于山麓碎屑物的分选性和粒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分选性好,上粗下细                           B.分选性差,上粗下细
C.分选性好,上细下粗                           D.分选性差,上细下粗
【答案】6.D    7.B    8.D
【解析】6.该景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大风从西部的沙漠携带的黄沙在该地受地形阻挡,风速下降,黄沙在顶部堆积形成黄土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由于顶部的檐突是坚硬的灰砾岩,突出的部分可以减少流水对疏松的红色砂砾岩的侵蚀,从而可以耸立万年,B正确;岩层疏松易受侵蚀,A错误;底部碎屑支撑作用较小,C错误;外力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D错误,故选B。
8.山麓碎屑物主要是红色砾岩层崩塌堆积形成,其分选性较差,崩塌之后,受重力作用,大块在往下滑,小块留在顶部,形成上细下粗的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天斧沙宫位于甘肃兰州,是一处地质奇观。似用天斧凿成的宫殿,有着“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的特点,自然天成但结构奇特,造型雄伟。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扩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随着富裕村民陆续外迁,租户则成为照看房屋与商铺的“二房东”。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57f4e47e-08e0-4e01-b9ff-ef2e40075383
9.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
A.交通线路增多   B.外来人口流入        C.老旧民房改造        D.生态村居建设
10.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流动摊贩与商铺数量的变化说明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   )
A.提高交易价格                                    B.降低经营成本
C.方便组织经营                                    D.方便村居管理
11.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   )
①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③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9.B    10.C    11.B
【解析】9.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村民出租的空闲房间和摆摊点位增多,整个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主要是因为周边工业区的发展,由于工业活动增多,外来人口流入增多,对空闲房间的需求增多,B正确。从阶段Ⅰ到阶段Ⅲ,交通线路变化不大,A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老旧民房改造,且老居民房改造并不是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生态乡村建设,且生态乡村建设对出租屋空间变化影响小,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0.据图可知,阶段Ⅲ流动摊贩数量减少,商铺数量增加,经营者提高交易价格不利于商品的竞争,A错误;经营者需要缴纳商铺的租金,经营成本提高,B错误;商铺利于组织经营,提高经营者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和创造利润,C正确;方便村居管理不是经营者主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C。
11.结合材料可知,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有利于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①③正确;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规划调整有关,与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关,②错误;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法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B正确。
【点睛】乡村一般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等附属设施。小村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可发挥最低层级的服务功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出现了城市化乡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在城镇化的后期,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人从城镇往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和小城镇流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印度乞拉朋齐因其世界年降水量最大而闻名。这片地区密布着茂盛的森林,众多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其自然风光原始且秀丽。然而,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主要民族卡西人多散居在山区高地。乞拉朋齐最独特的景观之一是“活桥”(如图所示双层活桥),这是卡西人在溪流两侧利用榕树(一种热带树种,具有多根气生根)的气生根连接使其自然生长形成的桥梁。每年旅游旺季,大量的徒步爱好者涌入乞拉朋齐穿越森林,欣赏瀑布和观赏“活桥”。
@@@d675f6833b134faaa5c6443b1f9812fd
(1)分析卡西人散居在山区高地的自然原因。(4分)
(2)推测卡西人选择榕树建桥的原因。(8分)
(3)近年来年降水量巨大的乞拉朋齐11月—次年2月有时候出现生活用水短缺的状况,试推测其时间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认为乞拉朋齐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海拔高,气候凉爽;夏季降雨量大,低地洪涝频发。(4分)
(2)自然: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宜榕树生长;雨季降水量巨大,溪流水位猛涨,流速加快,容易淹没冲毁桥梁;榕树气根众多,独木成林,易于形成桥梁;根系抓地牢,能够抵御洪水;
人文:经济技术落后,缺乏建设优质桥梁的资金和技术(就地取材,榕树建桥成本低)。(自然任答3点6分,人文2分)
(3) 乞拉朋齐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处于旱季,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拥入增加了用水量;村落位于高地,取水不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任答3点6分)
(4)赞同:乞拉朋齐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有着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开发旅游能有效改善当地落后的经济面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等等。
不赞同: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有限;雨季漫长,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外来游客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破坏;对当地文化可能带来冲击;原始的自然条件,旅游安全风险较大。(任答3点6分)
【分析】本大题以乞拉朋齐“活桥”景观和南亚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聚落的区位条件、交通建设的区位、气候和旅游的开发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卡西人散居在山区高地的自然原因: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高山海拔高,气候凉爽;当地多地形雨,夏季降雨量大,低地洪涝频发,高地可以躲避洪涝灾害。
(2)卡西人选择榕树建桥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文原因,自然原因是: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热充足,榕树生长速度快;雨季降水量巨大,落差大,溪流水位猛涨,流速加快,容易淹没冲毁桥梁;榕树气根众多,独木成林,气生根连接使其自然生长形成桥梁;根系抓地牢,能够抵御洪水的袭击;人文原因:读题干“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主要民族卡西人多散居在山区高地。”可知,当地经济技术落后,缺乏建设优质桥梁的资金和技术,只能依靠天然的榕树建桥,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3)乞拉朋齐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雨旱两季,每年的6-9月是雨季,10月到次年的5月是旱季,特别是11月—次年2月,降水最少,是当地的旱季、冬半年。原因是: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风从陆地吹来,干旱少雨;而且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客流量大,增加了用水量;当地村落分布在高山地区,缺乏水库、供水系统等设施,取水不便;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到山下取水不便。
(4)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先表面观点再回到理由。赞同。理由是: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条件较好,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等。不赞同。理由是: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有限,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更加紧缺;会破坏当地的原生自然条件,对当地文化可能带来冲击;当地自然条件较差,旅游安全风险大。当地雨季时间长,适合旅游的时间较短,不利于投入资金的回收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我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的土壤,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长期的开垦,黑土厚度由最初的80~10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黑土有机质含量由12%下降到1%~2%。养护黑土成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中之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模式”应运而生。“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图示意我国黑土分布及梨树县位置。
@@@ff7b2d2b75494bd7837beb711b0d1e0a
(1)分析大规模开垦以来黑土厚度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4分)
(2)阐释四平市梨树县适宜秸秆全部还田的气候条件。(8分)
(3)分析秸秆还田对提高黑土肥力的重要意义。(6分)
(4)从土壤发育角度,说明少耕、免耕对黑土的养护作用。(6分)
(5)实践中发现,秸秆还田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请结合自己的认识推测其带来的主要弊端。(6分)
【答案】(1)原生态的黑土被草甸草原植被覆盖,开垦以来,黑土季节性裸露于地表,流水、风力带走土壤颗粒,黑土厚度变薄;长期开垦,农作物大量吸收土壤养分,且忽略养分补给,黑土肥力下降。(4分)
(2)梨树县位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适宜种植玉米作物;玉米秸秆粗大,来源丰富,覆盖度高,秸秆还田效果好;梨树县冬季寒冷漫长,不适宜种植作物,农田裸露地表;冬季风势力较大,多扬沙天气,秸秆还田,可以保护农田免遭风力的吹蚀。(8分)
(3)秸秆还田为黑土补给大量有机质;秸秆还田提高了黑土温度,激发微生物活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腐殖质,增加有机养分积累;秸秆还田使黑土保水通气性能得到改善,肥力提高。(6分)
(4)少耕、免耕可以减少黑土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黑土蓄水和保墒能力;少耕、免耕可少翻动和不翻动土层,降低黑土透气条件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实现有机质积累;少耕、免耕可以减少对黑土结构破坏,提高黑土肥力。(6分)
(5)秸秆腐烂后才能够成为土壤养分,而秸秆腐烂需要漫长的过程,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不可能在短期显现;秸秆中可能含有幼虫卵和带菌体,存在出现病虫害的隐患;秸秆还田后,会被翻到土壤下面,造成土壤中出现很大的空隙,使下一茬种子出现接触不到土壤的情况,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6分)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黑土分布及梨树县位置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黑土厚度变薄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梨树县适宜秸秆全部还田的气候条件、秸秆还田对提高黑土肥力的重要意义、少耕或免耕对黑土的养护作用、秸秆还田的弊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在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草甸、草原茂盛的植被剥落腐蚀,逐渐积累成一层厚厚的腐殖质,从而形成肥沃的黑土层。由材料“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长期的开垦…”可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黑土季节性裸露于地表,流水、风力带走土壤颗粒,黑土厚度变薄。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作物大量吸收土壤养分,且忽略养分补给,黑土肥力下降。
(2)四平市梨树县适宜秸秆全部还田的气候条件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水热组合、风力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中经纬度可知,梨树县位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种植玉米,玉米秸秆粗大,秸秆来源丰富;粗大的玉米秸秆,覆盖地表面积较大,秸秆还田的效果相对较好。梨树县冬季寒冷漫长,农田裸露地表,冬季风势力较大,多扬沙天气,秸秆还田覆盖地表,可以保护农田免遭风力的吹蚀。
(3)根据材题干分析可知,本题应主要以秸秆还田的好处和秸秆还田的生态环境意义角度进行分析。东北平原黑土肥力高的原因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故秸秆还田为黑土补给大量有机质;通过秸秆覆盖土壤表层,减少了冬季风对土壤的侵袭,提高了黑土温度,激发微生物活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腐殖质,增加有机养分积累。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秸秆还田使黑土保水通气性能得到改善,肥力提高。
(4)少耕、免耕指少翻动和不翻动土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黑土的蓄水和保墒能力;由于土壤未被翻动,其结构较为稳固,不易被外力侵蚀,可减缓水土流失;少耕、免耕可少翻动和不翻动土层,可减少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降低黑土透气条件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实现有机质积累,提高黑土肥力。免耕、少耕能够减少对黑土结构破坏,减少对土壤养分的流失,有利于提高黑土肥力。
(5)由于秸秆腐烂后其有机质才能进入土壤中,成为土壤养分,而秸秆腐烂需要漫长的过程,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不可能在短期显现。秸秆中可能含有幼虫卵和带菌体,存在出现病虫害的隐患,导致下一年种植农作物时,病虫害可能会增加;秸秆还田后,在耕地时秸秆会被翻到土壤下面,造成秸秆与土壤之间出现很大的空隙,使下一茬农作物在播种时,种子出现接触不到土壤的情况,影响发芽率,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全国卷 新教材 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
  •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