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卷新教材专用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5 
新高考全国卷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1题)+非选择题(共2题)。新课改模式下的全国卷,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耕地资源的“非粮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选择6-8关注耕地结构的非粮化; 本试卷注重能力考查,如综合题36题利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冰塔林这一奇特的地理现象,考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丹麦西海岸某海上风电场,海面上出现了一层薄薄的“海烟”。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下图示意当时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a04c7a0-9c47-42a9-9c87-1697f5148b9e
1.图中“海烟”的形成原因是(   )
A.冷湿空气经过暖流影响的暖海面         B.暖湿空气经过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C.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          D.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抬升后降温
2.图中条带状浓雾形成的关键过程是(   )
A.海面水汽整体上升                              B.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
C.风车后风速降低                                  D.冷空气经过风车后被加热
3.图中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春季午后          B.夏季黄昏               C.秋季傍晚               D.冬季早晨
【答案】1.C    2.B    3.D
【解析】1.冷湿空气经过、暖湿空气经过、冷锋过境时海面风力均较大,而薄薄的“海烟”容易被风吹散,即“海烟”出现时大气应比较稳定,海面风力较小,ABD错误;海洋水汽蒸发量大,海绵附近的大气湿度高,当海面辐射冷却近海面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雾(海烟),C正确。故C。
2.根据材料可知,近200米高的风车徐徐转动,近海面空气受风车扰动混合,使风车下风向形成了条带状的浓雾,B正确;海面水汽整体上升浓雾应是整体大面积的出现,A错误;风车后风速降低对浓雾的形状影响较小,C错误;风车并没有加热冷空气的作用,D错误。故选B。
3.根据上上小题分析可知,“海烟”的形成原因是海面辐射冷却后近海面空气降温。冬季的早晨海面温度最低,水汽遇冷条件最好,最容易出现海雾,而春季午后、夏季黄昏、秋季傍晚温度均较高,不利于海雾的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雾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遇冷凝结、无风或微风环境。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台湾省灯饰产业大量向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转移,大量温州商贾受吸引而来。同时,国内灯饰市场开始启动,古镇灯饰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热潮。如今,古镇周边形成了泛古镇大型灯饰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下图示意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发展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a0f517c449f5478e9cb65fd200907f2c
4.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热潮,主要得益于(   )
①产业基础雄厚②台商资金投入③政策大力支持④铁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00年前后温州商贾灯饰订购方向的变化,可以(   )
A.保证灯饰产品的供应                           B.降低灯饰生产成本
C.扩大订购资金来源                               D.提高灯饰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4.B    5.A  
【解析】4.由材料可知,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台湾省灯饰产业大量向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转移,使当地灯饰产业迎来了大规模发展,故台商资金投入与政策大力支持应入选,②③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该地当时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而且铁路运输发达不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展热潮的原因,①④错误;故选B。
5.读图可知,2000年前后温州商贾灯饰订购方向的变化由从台湾订购转向广东订购,有助于保证其本身销售的灯饰产品的供应,A正确;温州商贾属于商家,订购方向的变化不会降低灯饰生产成本,扩大订购资金来源;而且对于提高灯饰产品的知名度影响也不大,BCD错误;故选A。
耕地非粮化是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的行为,以非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山城”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图示意重庆市2011~2020年耕地非粮化程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1873ac59048438685867de0840720f1
6.2011~2020年重庆耕地非粮化程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低度非粮化的区县数量增加                B.低度非粮化的区县数量变化最大
C.中度非粮化的区县面积减少                 D.高度非粮化的区县数量变化最小
7.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高的自然基础是(   )
①红壤分布广泛②山地、丘陵为主③地质灾害频发④水、热、土组合多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该市高度非粮化的地区以蔬菜、瓜果生产为主,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                B.土壤肥力不足,不宜种粮
C.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                 D.地形崎岖,不宜机械化生产
【答案】6.B    7.C   8.A
【解析】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011到2020年重庆耕地低度非粮化的县区数量减少,而中度非粮化县区数量增加面积增大,高度非粮化县区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低度非粮化县区变化最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重庆地区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的行为称之为耕地非粮化。重庆地区耕地非粮化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耕地面积较少;地形类型多样,水热土组合多样化,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②④正确;红壤土壤肥力较低,因此,红壤分布广泛和地质灾害频繁不利于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的行为,排除①③。故选C。
8.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重庆市高度非粮化的地区以蔬菜,瓜果生产为主,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于蔬菜瓜果需求量较大且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A正确;土壤肥力较低以及地形崎岖,使得本地区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但不是以蔬菜瓜果生产的主要原因,排除BD;重庆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本地区劳动力较为充足,排除C。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第四纪冰期时,覆盖北温带的阔叶林大幅退缩,部分树种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留存,并在冰期结束后以此为中心扩散,但向南越过山脉扩散的较少。因此,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形成独特而古老的森林,部分树木树龄达500年,该森林已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更多受伊朗高压(副热带高压的一部分)控制。下图示意厄尔布尔士山脉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eda8dd-325f-4393-9fb6-e707a704cd11
9.第四纪冰期阔叶林能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留存,与其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
A.湖泊调节显著  B.垂直分异明显        C.纬度位置较低        D.暖湿西风影响
10.与北坡相比,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   )
A.冬季积雪下限更低                             B.基带植被覆盖度更高
C.同一带谱上限更高                             D.植被垂直带谱更丰富
11.冰期结束后,阔叶林树种向南扩散较少,主要受制于(   )
A.光照                B.热量                      C.风速                      D.降水
【答案】9.B    10.C    11.D
【解析】9.受里海调节显著,气候相对温暖,A错误;南北两坡都垂直分异明显,且阔叶林只能生长在特定的范围内,垂直分异大不能作为冰期时阔叶林能在北坡"避难”的理由,B正确;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在冰期较为重要,C错误;即使在冰期,西风也具备一定的增温增湿效果,有利于阔叶林生存,D错误。故选B。
10.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为西风和冬季风背风坡,积雪少,冬季积雪下限更高,A错误;南坡受高压控制,气候干旱,植被带谱数量少,基带为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低,BD错误;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同一带谱上限更高,C正确,故选C。
11.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限制了森林的生长,制约了阔叶林树种向南扩散,D正确。南坡是背风坡,光照、热量条件更好,风速更小,都不是主要制约条件,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1)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高,其中副热带附近雪线最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2)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同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雪线;海洋性冰川雪线低于大陆性冰川。(3)地表起伏影响: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冰川指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可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大致根据500毫米年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大陆性冰川冰温低,每年的积累、消融量很小,运动速度相对较慢;海洋性冰川冰温稍高,每年的积累、消融量很大,运动相对速度较快,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冰川。冰川缓慢运动中,由于差别消融而形成的塔状冰体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称为冰塔林(下图)。冰塔林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景观,存在于中低纬的大陆性冰川,而难以出现在海洋性冰川和高纬度、赤道附近的冰川中,它的形成是冰川运动的结果。全球范围内,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塔林比较典型,但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这一罕见的景观正不断减少。
@@@7781ec278da047ccaf56f1c1a62ef196
(1)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洋性冰川的成因。(8分)
(2)从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高度的角度分析高纬度地区冰川和赤道附近冰川不易形成冰塔林的原因。(6分)
(3)描述图示冰塔林的形成过程。(8分)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关于冰川消融对青藏高原升温幅度的影响,有两种观点,观点1:冰川消融会加剧当地升温幅度。观点2:冰川消融会减缓当地升温幅度。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南坡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水汽充足;地形抬升作用强,降水丰富,冰川积累量大;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冰川消融量大;南坡坡度大,受重力作用,冰川运动速度快。(8分)
(2)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冰川不易融化;且太阳高度角小,阳光难以照射到裂隙的深处;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太强,冰面不同部位的融化差异较小,不易形成高低错落的冰塔林。(6分)
(3)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层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冰层产生裂隙;受太阳辐射影响,冰川表面升温、融化;太阳光照射到冰川裂隙中,使冰川裂隙扩大;冰川融水侵蚀、下切进一步切割冰层。(8分)
(4)观点1:与冰川相比,裸露的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反射降低,地表升温快;地面辐射将热量传递到大气,加剧升温幅度。(4分)
观点2:冰川消融吸收热量,减缓升温幅度;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升温较慢。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塔林景观图为背景,设置道试题,涉及海洋冰川形成原因、冰塔林成因、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影响的分析,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及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洋性冰川的成因: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季风区,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该区域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这为冰川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南坡的地势陡峭,这导致了冰川下滑的速度较快,这种快速的下滑使得冰川保持了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消融量,从而形成了海洋性冰川;南坡为阳坡,太阳辐射强,冰川消融量大,流动性强。
(2)从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高度的角度分析高纬度地区冰川和赤道附近冰川不易形成冰塔林的原因: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弱,由于接近北极或南极,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冰川接收到的太阳能较少,导致其消融速度慢;在冬季,太阳几乎不会升起,而在夏季,尽管太阳会升起,但其高度仍然很低。这导致太阳辐射更直接地射向地面,而不是斜射,从而减少了冰川的消融。赤道附近: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是最强的。这导致冰川消融速度非常快,从而不易形成冰塔林;赤道地区的太阳高度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太阳几乎是直接照射在冰川上,导致其快速消融。
(3)冰塔林是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面的温度升高而融化,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制成一个个冰块,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
(4)同意观点1,即冰川消融会加剧当地升温幅度。冰川是由纯雪组成的,其反射率非常高。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反射掉大部分照射在它们上面的太阳辐射,从而保持低温。但当冰川消融时,冰层变得不那么纯净,反射率降低,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冰川消融产生的融水会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当这些融水流入河流或湖泊时,它们会释放储存的热量,进一步加剧当地的升温幅度。同意观点2:冰川消融的过程是吸热过程,会吸收大气的热量,减缓升温幅度;冰川消融导致土壤的水分增多,湿度增大,土壤升温减慢。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汉中城固县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所产柑橘因皮薄、汁多、肉嫩、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城固县还有多种农产品,目前正建设专业型加工园,其中60%的柑橘用于加工浓缩橘汁供出口。下图为汉水谷地示意图。
@@@b9e88ae3-640b-4900-b94b-148cab59a009
(1)从地形地势角度,说明城固县冬季不冷的原因。(6分)
(2)城固县大量种植柑橘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描述其过程。(8分)
(3)简述城固县建设专业型加工园的有利条件。(8分)
(4)城固县大部分柑橘都加工成橘汁,指出这样做的好处。(8分)
【答案】(1)北部有山地,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散失;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6分)
(2)柑橘树冠截留雨水,减弱到达地面的雨水强度,减少对土壤侵蚀;柑橘树木的阻挡,地表径流流速变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树木涵养水源,下渗增强,使地表径流减少,缓解水土流失;树木根部固土作用强,不易产生水土流失;。(8分)
(3)农产品产量大且多样;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政策支持。(8分)
(4)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延长保存期,降低运输成本。(任答4点8分)
 
【分析】本大题以“汉水谷地的柑橘”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文材料可知,城固县位于汉水谷地,北部有山地,能够阻挡冬季冷空气的侵入;同时,城固县地处河谷,地势较低,热量不易散失;此外,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因此,城固县的冬季不冷。
(2)城固县大量种植柑橘,柑橘树的树冠能够截留雨水,减弱到达地面的雨水强度,地面雨水汇聚速度减慢,从而减少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增强下渗。同时,柑橘树木的阻挡,使得地表径流的流速变慢,流水的侵蚀作用减弱,从而减轻了水土流失。
(3)城固县农产品产量大且多样,为加工园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政策支持,为加工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城固县将大部分柑橘加工成橘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收入;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延长了农产品的保存期,降低了运输成本。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做答。
【点睛】分析专业型加工园的工业区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①原料丰富。例如:城固县是柑橘生产基地,农产品种类丰富,为加工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②交通便利。例如:城固县地处汉水谷地,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③劳动力充足。例如:城固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政策支持。例如:城固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享有政策优势,有利于加工园的建设和产业发展;⑤市场需求。例如:国内外对柑橘制品的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⑥地价较低。例如:城固县地价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全国卷 新教材 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
  •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全国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