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岛居民上千年前就把房屋涂成明亮的颜色起源于( )
A.旅游发展 B.打渔为生 C.宗教信仰 D.房屋加固
2.地方政府要求每年粉刷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游客拍照 B.引导居民狂欢 C.保持特色景观 D.节省市政投资
【答案】1.B 2.C
【解析】1.旅游发展是近现代的产物,而非上千年前就存在,因此不可能是房屋被涂成明亮颜色的起源,A错误;打渔为生是小岛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他们用小木船出海打鱼,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B正确;一般宗教信仰对颜色没有过多的要求,C错误;房屋加固通常是通过结构性的措施来实现,而非通过改变房屋的颜色,D错误。故选B。
2.地方政府要求岛上的居民每年为他们的房屋粉刷一次,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岛上独特的色彩景观,这种景观是小岛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C正确; “服务游客拍照”虽然与旅游相关,但不是政府规定每年粉刷房屋的主要目的,而是这一规定带来的结果之一,A错误;“引导居民狂欢”与房屋粉刷没有直接联系,狂欢是当地人的习俗,与政府规定粉刷房屋无直接因果关系,B错误;“节省市政投资”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符,因为每年粉刷房屋实际上会增加市政在维护房屋外观方面的投入,而不是节省投资,D错误。故选C。
香椿幼芽嫩叶芳香可口,是春天特有炎味。长期以来,陕西骊山业池村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产品供不应求。2023年当地瞄准冬季市场,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动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主要是因为春季( )
A.气温回升快 B.水分条件差 C.蔬菜种类多 D.寒潮威胁大
4.当地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主要是为了( )
①提高香椿品质②延长上市时间③提升种植技术④扩大种植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为持续壮大香椿产业,当前业池村应致力于产品的( )
A.国际化 B.市场化 C.品牌化 D.无害化
【答案】3.A 4.D 5.C
【解析】3.香椿是指香椿树的嫩叶,春季气温回升快,嫩叶生长速度快,适宜香椿采摘的时间较短,A选项正确。水分、寒潮主要影响香椿的产量和质量,排除B和D选项。蔬菜种类多少与上市时间长短关联性小,排除C选项。 故选A。
4.业池村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香椿是通过改良生产条件,减少自然环境对香椿生产的影响,达到延长上市时间,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②和④正确;提高香椿品质和提升种植技术不是主要目的,①和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业池村的香椿产业已经走向市场,还未形成品牌。当前应致力于产品的品牌化,通过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其整个产业的持续壮大。B错误,C正确;香椿是我国特有的食材,目前不适合国际化,A错误;香椿主要食用幼芽嫩叶,上市时间主要是冬春季,虫害少,无害化不是持续壮大香椿产业要考虑的主要问题,D错误,故选C。
“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2024年入选江苏省第三批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圩岸内部为居住和耕种的圩田。图为圩田纵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江南建设“塘浦圩田”的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困难在于( )
A.土壤贫瘠 B.土层浅薄 C.地形崎岖 D.地势低洼
7.江南地区早期建设的塘浦,其主要功能是( )
A.养殖 B.航运 C.供水 D.排水
8.一般来说,圩田内宜居住的地区是( )
A.头进 B.二进 C.圩心 D.内河
【答案】6.D 7.D 8.A
【解析】6.由材料可知,“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由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且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灾问题严重,D正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地形崎岖不符合南方河流沉积地区的区域特征,ABC错误;故选D。
7.由材料可知,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塘浦是人为在平地中开挖的河道,筑堤将农田与河水隔开,旱季灌溉,雨季排水,D正确;养殖、航运、供水不是主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8.读图可知,圩田内头进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影响,适宜居住,内部地势较低,主要用于农业种植。故选A。
某都市商圈有 M、N两个品牌连锁咖啡门店,M连锁咖啡店采用传统零售模式;而N连锁咖啡店采用新零售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物流为支撑、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以需求大数据指导供给的零售模式。下图示意M、N两个品牌的连锁咖啡门店区位模式及服务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M、N两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咖啡品质低于N B.M的门店数量多于N
C.N的运营成木高于M D.N的配套设施多于M
10.关于M、N两连锁店未来的发展,正确的是( )
A.M应增加门店数量,扩大规模 B.M应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
C.N应缩小门店规模,节约成本 D.N应完善交通条件,扩大范围
【答案】9.D 10.B
【解析】9.M、N两个品牌连锁咖啡门店均属于连锁店,无法说明N的咖啡品质一定高于M,且M服务范围大,对品质的要求更高,A错误;该城市M、N门店数量相同,B错;“N连锁咖啡店采用新零售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物流为支撑、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以需求大数据指导供给的零售模式”,故运营成本高,N的配套设施多于M,D正确,C错。故选D。
10.M的门店服务范围大,如果增加门店数量,会导致门店的收益下降,A错误;M连锁咖啡店采用传统零售模式,应提升服务的水平,增加个性化服务,打造品牌效益,B正确;N需要做好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发展,不应该缩小门店规模,C错误;完善交通条件不属于咖啡店的能力范围,属于城市基础设施,D错误。故选B。
伊犁鼠兔是分布在天山地区的濒危物种,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伊犁鼠兔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夏季常采摘植物,风干储存,以备漫长的冬季食用。近20年来,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11.伊犁鼠兔的栖息地主要位于( )
A.荒漠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12.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天敌增加 B.环境污染 C.食物减少 D.火山喷发
13.随着全球变暖,伊犁鼠兔的活动空间将( )
A.向高海拔移动 B.向低海拔移动 C.向林线移动 D.向阴坡移动
【答案】11.D 12.C 13.A
【解析】11.据材料“伊犁鼠兔主要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可知,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位于高山草甸带,D正确;温带荒漠带分布在天山的山麓地区,而非高山裸岩区,A错误;高山冰雪带海拔高,气温低,缺少伊犁鼠免的食物,不适宜居住,B错误;山地针叶林带以乔木为主,缺少苔草等伊犁鼠兔的食物,也不是它高山裸岩区的栖息地,C错误。故选D。
12.据材料伊犁鼠兔“以金莲花、红景天、苔草、雪莲花等植物茎叶为食”,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采摘金莲花、红景天、苔草、雪莲花等植物,造成这些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故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减少,C正确;天敌数量主要受伊犁鼠兔数量影响,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在鼠兔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持续增加,A错;天山人类活动少,环境污染不严重,B错;火山喷发是极少发生的特殊现象,不是造成其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3.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伊犁鼠兔的食物分布海拔高度会升高,故其活动空间将向高海拔移动,A正确,B错误;“伊犁鼠免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林带缺少它的食物,不会向林带移动,C错误;与坡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小王参加了学校以“生活中的地理”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下图为小王家小区平面略图,小王家所在楼栋在超市的西南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4.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沿小区绿道锻炼身体,关于他在一年中不同时间锻炼时相关地理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北
B.夏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南
C.冬季出发锻炼较早,日出方位为东南
D.冬季出发锻炼较晚,日出方位为东北
15.2024年3月20日当地6时,小王锻炼时发现身影刚好与道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小王当时所处的位置及前进方向为( )
A.①向东 B.②向西 C.③向西 D.④向东
【答案】14.A 15.D
【解析】14.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时间早;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正确,B错误;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小王每天从家出发时间晚;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极昼和极夜范围除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D错误。故选A。
15.该地经度为120°E,北京时间即为当地地方时。该日为春分日,当地日出时刻为6时,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小王家所在楼栋在超市的西南方向,可判断④线路前行方向最可能向东,日出前后小王的影子朝向西方,位于其身后且与线路平行。因此,小王所处的位置是④,其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向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实现产、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简称泰达合作区)是中埃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被埃方评为“埃及工业园区典范”。园区管理方为天津T公司,其管理的天津开发区是中国成立最早、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2023年7月,泰达合作区拟通过提升产业聚集、产业配套、产业服务等能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积极促进产城融合。下图为泰达合作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泰达合作区能成为“埃及工业园区典范”的原因。(6分)
(2)简述泰达合作区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4分)
(3)从产城融合角度,为泰达合作区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4分)
【答案】(1)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红海及苏伊士运河,海陆交通便利;中埃重要合作平台,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T公司成立早,工业园区管理经验丰富;距离开罗、苏伊士较近,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强。(6分)
(2)产业集群能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延长(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力。(4分)
(3)提升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加强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提升生活质量:保护和优化园区生态环境,实现宜居宜业。(4分)
【分析】本题以泰达合作区建设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泰达合作区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较近,泰达合作区旁有铁路经过,且铁路连接了开罗等城市,海陆交通便利;泰达合作区是中埃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享有优惠政策;我国的T公司成立早,管理的天津开发区是中国成立最早、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工业园区管理经验丰富;距离开罗、苏伊士等城市较近,有着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产业集群能共用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取规模效益;能够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分工协作,形成发展合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提高竞争水平,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配套和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知名度,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水平:对园区的环境进行保护与优化,实现宜居宜业。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地下水脆弱性是指地表污染物对浅层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通常由浅层地下水流系统(如埋深与地下水脆弱性呈负相关)、水文地质结构、气候等要素决定。太原盆地边缘分布有大量的高含氟矿,北部是山西省的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山地基岩和煤炭中含氟较高。研究表明: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含量过高,局部地区出现氟骨症等地方病,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图为太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单位:米)。
(1)指出太原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分布规律。(4分)
(2)分析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来源。(4分)
(3)简要说明图中汾河沿岸浅层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原因。(4分)
【答案】(1)规律:太原盆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0m内;盆地边缘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或西北部和东南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或盆地边缘埋深一般在10~30m);盆地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或汾河谷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或沿河谷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0m)。(4分)
(2)来源:盆地边缘岩石风化及含氟矿被冲刷,氟等元素随流水搬运进入汾河流域;盆地北部为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工业活动中氟元素随地表和地下水由北向南流入盆地南部;盆地中部有断裂带,更有利于含氟地表水下渗,通过地下水影响南部地下水。(4分)
(3)原因:汾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浅,污染物容易到达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汾河沿岸农田面积广,人类活动频繁,污染物容易随灌溉污染地下水;当地降水少,地面污染物滞留时间长,累积多,降水后更易污染地下水(或盆地地形较封闭,汾河沿岸地形平坦,更有利于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4分)
【分析】本题以太原盆地地下水分布为材料,涉及水体分布、水文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中地下水埋藏等深度线可知,等深度线最大值是20m,说明太原盆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0m内;数值周围高中间低,盆地边缘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西北部和东南部较小,盆地边缘埋深一般在10~30m;盆地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汾河谷地是地下水位埋藏低值区,沿河谷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0m。
(2)太原盆地边缘岩石含氟量高,岩石被风化及含氟矿被冲刷等外力侵蚀,氟等元素随流水搬运进入汾河流域;盆地北部为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山地基岩和煤炭中含氟量较高,工业活动中氟元素随地表和地下水进入汾河,并随汾河由北向南流入盆地南部;盆地中部有断裂带,当汾河流经中部时,断裂带更有利于含氟地表水下渗,使地下水含氟量提高,再通过地下水流动影响南部地下水。
(3)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地下水脆弱性负相关,汾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浅,污染物容易到达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比较脆弱;汾河沿岸农田面积广,人类活动频繁,农业污染物容易随灌溉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下降;当地降水少,地面污染物滞留时间长,累积多,降水后更易污染地下水,且水体更新慢,对地下水稀释有限,盆地地形较封闭,汾河沿岸地形平坦,地表径流流速慢,下渗多,更有利于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图1),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由众多白色新月形沙丘组成,雨季降临时沙漠上会出现成千上万个微小湖泊,形成“千湖沙漠”奇景(图2)。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干支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蜿蜒曲折,沙洲、河漫滩数量众多。亚马孙河口(图3)极为宽阔,入海水量巨大,拥有壮观的涌潮,然而却没有出现河口三角洲。
(1)在图2上方标注指向标,下方沙垄处用箭头画出风向。(3分)
(2)推测“千湖沙漠”的形成过程。(6分)
(3)说明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答案】(1)指向标箭头斜指左上角标注北或N,风向箭头垂直于沙丘弧顶,如图。(3分)
(2)河流从巴西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注入大西洋,在河口处沉积并随洋流扩散,形成沿岸沙滩;旱季时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干燥的泥沙裸露在地表,在东南信风作用下向内陆搬运、沉积,沙滩扩展为沙漠;雨季降水量丰富,沙漠底部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众多低地积水成湖。(6分)
(3)亚马孙河中下游热带雨林广布,河流含沙量小;地势低平,河曲众多,沿途泥沙大量沉积;入海口呈喇叭状,潮汐作用强,加之沿岸洋流影响,沉积作用弱。(6分)
【分析】本题以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为材料,涉及附近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河流地貌形成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1可知,沿海河口沉积的沙滩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向内陆移动形成沙漠,主要以向西移动为主,故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的方向为西方,左上角为北,风从东向西吹,如图。
(2)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的沙源是附近的河流在雨季时把内陆的泥沙侵蚀搬运至河口并沉积下来;当地进入旱季时,降水少,河流流量大幅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处的泥沙堆积体出露水面,并逐渐变干燥,形成较干的沙丘;沿海地势低平,对风的阻挡较弱,旱季时受强劲东南信风的影响,将沙粒向内陆搬运,沙滩扩展为沙漠;随风力减弱、地形阻挡,沙粒发生沉积,在河口附近处逐渐累积形成沙漠;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的雨季降水量丰富,沙漠底部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留存在沙丘之间,形成众多在低地中积水成湖的景观。
(3)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可从沙源、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角度展开分析。亚马孙河中下游热带雨林广布,地表植被好,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弱,河流含沙量小;地势低平,河曲众多,河流流速慢,沿途泥沙大量沉积,进一步减少含沙量;入海口呈喇叭状,潮汐作用强,加之沿岸洋流影响,沉积作用弱,难以形成三角洲地貌。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一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自然条件(岩层特点)分析,推测古河干旱化,和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的依据。(4分)
(2)由于P处海拔较高古湖曾无排泄口,后来古湖冲破P处排泄入海,请从内外力角度,分别分析对古湖南流入海的影响。(6分)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的痕迹,现作为野外科考队,欲寻找证据证明,请从2个方面分别论证说明。(4分)
【答案】(1)石灰岩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古湖经由P处入海,说明形成石灰岩时气候开始变得干旱,古湖水位下降,湖水不能外泄入海,湖水盐度上升;甲地湖水水位下降更快,最先出露。(4分)
(2)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古湖,造成古湖海拔低于周边地区,因此古湖南流受阻;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当地气候湿润时,湖泊水位上涨,利于古湖南流入海;干旱期时,海水及河流堆积作用使P处泥沙堆积,河床抬升,古湖南流受阻。(6分)
(3)岩层方面:古湖处最早形成黏土层,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说明古湖形成时可以排泄入海。水系方面:古湖萎缩后形成现代墨累-达令河,而墨累-达令河流入印度洋,说明古湖海拔一直高于海平面,海水不能倒灌入湖。(4分)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两处沉积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外力作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自下往上,由粘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而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而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咸水沉积。综合上面分析可推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
(2)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由于下陷造成古湖海拔低于周边地区,因此古湖南流受阻,P地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由于受内力作用的构造活动,如地壳运动,导致P地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地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侵蚀、冲刷,下切加剧,使P处河段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出海。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当地气候湿润时,降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冲刷作用强,利于古湖南流入海;干旱期时,海水及河流堆积作用使P处泥沙堆积,河床抬升,古湖南流受阻。
(3)从化石角度看:在P点北侧附近可以寻找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寻找不到海洋生物化石;
从古海岸线角度看:在P点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寻找能够代表古海岸线的地理事物,如贝壳堤等,进一步对比P点南侧海岸线海拔与北侧湖相沉积层的海拔,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
湖相沉积层角度看:在P点北侧寻找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物,古湖处最早形成黏土层,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说明古湖形成时可以排泄入海,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
从水系方面看:古湖萎缩后形成现代墨累—达令河,从河流流向、河流水文特征看,墨累—达令河流入印度洋,说明古湖海拔一直高于海平面,海水不能倒灌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