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8 
卖花渔村地处皖南山区,种花、制作盆景的传统始于唐代,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因村落形态似鱼形、村民又以卖花为生而得名。1959年人民大会堂会客厅曾摆出徽派盆景;1978年在当地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卖花渔村建成盆景展示园;1995年卖花渔村首次接待国际旅行团;2006年卖花渔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通车。近年来,卖花渔村空间快速扩张。下图示意卖花渔村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6119d4f3-7b4a-4ca8-b9b8-6888572db996
1.推测卖花渔村空间形态的演变主要取决于(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2.1978年卖花渔村建成盆景展示园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历史悠久                                     B.种植技术先进
C.靠近东部市场                                      D.业内知名度低
3.近年来,卖花渔村扩张最明显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生活居住用地                                     B.交通建设用地
C.旅游接待用地                                      D.盆景展示用地
【答案】1.B    2.A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卖花渔村位于山区,空间形态狭长,可推测该村两侧为山地,村庄只能顺着地势较低平的沟谷延伸,因此地形是该村庄空间形态演变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图示时期当地气候没有太大变化,A错误。该村落位于安徽南部,降水较多,水源充足,村落形态演变对水源的依赖性较小,C错误。交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地形,不能决定该村落空间形态,D错误。故选B。
2.花渔村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种花、制作盆景的传统始于唐代,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A正确。徽派盆景能够摆放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客厅,说明徽派盆景在园艺业内的知名度高,D错误。花卉种植主要依靠当地的优越自然条件,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盆景制作与当地的制作经验、传统工艺等有关,且1978年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种植技术并不先进,B错误。此时期卖花渔村与外界的交通不便,靠近东部市场对其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A。
3.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卖花渔村山水景观优美,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卖花渔村可能以盆景为基础拓展旅游业,旅游接待用地可能成为该村扩张最明显的用地类型,C正确。部分生活居住用地可能会被改为旅游接待用地,用以发展民宿等,A错误。根据常识可知,农村村落规模小,对交通建设要求不高,且公路多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修建,因此卖花渔村交通建设用地增加不会很明显,B错误。卖花渔村早在1978年就建成了盆景展示园,且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该村盆景产品会进行线上展示与交易,对展示用地需求有限,D错误。故选C。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93a6e6c8077f43e2b68ce7eb2f2c392a
4.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D.沙丘向湖心移动
5.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
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6.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答案】4.A    5.C    6.B
【解析】4.根据材料,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A正确;湖泊东部没有河流注入,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无关,B错误;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背风坡,坡度陡,C错误;沙丘向湖岸移动,D错误。故选A。
5.据图推测,图示西岸沙丘的西北部有黑山阻挡西北风,西北风不是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①错误;西岸西岸有布哈河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河流泥沙沉积,⑤正确;湖陆风中湖风吹向陆地,将湖泊中泥沙吹上岸边堆积形成,②正确;地壳隆起影响整体区域,不仅影响西岸,③错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是主要沙源,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人类活动是利用草场资源放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放牧,B正确;气候干旱不是近年来的特点,A错误;高原上以牧业为主,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不严重,CD错误。故选B。
茎柔鱼、秘鲁鳀、智利竹英鱼是东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资源。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下图示意三种鱼类在东南太平洋的活动分布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2697bd97-8b27-485a-abe4-7df33397feeb
7.三种鱼类适宜生存的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   )
A.茎柔鱼、智利竹荚鱼、秘鲁鳀             B.秘鲁鳀、茎柔鱼、智利竹荚鱼
C.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             D.智利竹荚鱼、茎柔鱼、秘鲁鳀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秘鲁鳀(   )
A.适宜栖息地扩大                                  B.近岸捕获难度大    
C.渔获总量明显增加                               D.种群内竞争增加
【答案】7.C    8.D
【解析】7.根据所学可知,秘鲁沿岸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秘鲁鳀分布于秘鲁沿岸,水温最低;茎柔鱼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水温最高;与茎柔鱼相比,智利竹荚鱼分布的纬度更高,水温低于茎柔鱼分布区水温,因此水温整体上由低到高是秘鲁鳀,智利竹荚鱼,茎柔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秘鲁鳀适宜栖息地减少,产量减少,渔获总量明显减少,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秘鲁鳀会向南部及近岸偏移,近岸捕获难度减小,B错误;适宜栖息地减小,会导致秘鲁鳀种群内部竞争增加,D正确。故选D。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上升和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量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约占60%,畜牧业约占40%。下图示意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及年均增长率。完成下面小题。
@@@fdee6685-3c44-4ede-9e99-8cd288066010
9.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   )
A.兰州略高于临夏                                  B.年均增长率陇南大于庆阳
C.武威远高于白银                                  D.年均增长率天水大于张掖
10.推测嘉峪关一直处于低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面积较小  B.自然条件恶劣        C.常住人口较多        D.生态环境较好
11.甘肃省减少农业碳排放量亟须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  B.增加农业能耗        C.降低生产成本        D.大量燃烧秸秆
【答案】9.C    10.B    11.A
【解析】9.据图可知,兰州农业碳排放量略低于临夏,A错误;武威为甘肃省三个年份中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地区,其农业碳排放量远高于白银,C正确;据图示曲线信息可知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陇南小于庆阳,天水小于张掖,BD错误。故选C。
10.本题中的碳排放主要是由农业排放,低碳排放水平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农业发展规模小,嘉峪关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嘉峪关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该地区农业碳排放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推断嘉峪关一直处于低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B正确,D错;没有信息表明农业低碳排放水平与面积和常住人口有关,排除AC选项。故选B。
11.传统农业生产导致大量碳排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A正确;增加农业能耗会加大碳排放,B错误;降低生产成本与碳排放无关,C错误;大量燃烧秸秆会加剧碳排放,D错误。故选A。
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2019年原生镍消费约占世界的53%,但是镍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对国家安全带来威胁。目前在我国镍资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镍矿砂及精矿产品逐步取代下游不锈钢产品,成为进口的主体,不锈钢产品构成出口的主体。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世界镍资源储量。完成下面小题。
@@@3273f2be-a5e8-4e94-9a09-15bf4a7c52ae
12.目前我国镍资源供给面临的主要危机是(   )
①探明储量增速缓慢②自给能力不足
③储量占比波动显著④对外依存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在全球镍资源产品价值链中(   )
A.所处地位逐渐下降                             B.进口产品向下游移动
C.所处地位逐渐上升                             D.出口产品向上游移动
【答案】12.D    13.C
【解析】12.2019年原生镍消费约占世界的53%,而中国储量占比不超过5%,我国镍资源自给率相对较低,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自给能力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高,镍资源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危险和不确定性,②④正确,由于中国储量占比非常低,因而探明储量增速放缓、储量占比明显波动,虽然会给镍资源供给带来一些挑战,但并不是我国镍资源供给面临的主要危机,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目前在我国镍资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镍矿砂及精矿产品逐步取代下游不锈钢产品,成为进口的主体,不锈钢产品构成出口的主体。说明我国在全球镍资源产品价值链中进口产品向上游移动,出口产品向下游移动,所处地位逐渐上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每字9画共81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顺序填充一笔。下图分别为“冬至后某日昆仑站(80°S,77°E)全天顺时针太阳运动轨迹图(最低点太阳高度为5°)”和“九九消寒图”。完成下面小题。
@@@7a51ae45-2e91-402a-a670-ab730f823d04@@@0e97d4bf-2ebb-456f-9a18-4e0dd02e6688
14.当日按中国传统民俗,应填充(   )
A.亭                   B.垂                         C.柳                          D.待
15.20天后,昆仑站的昼长为(   )
A.8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答案】14.C    15.D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中当日最低太阳高度为5°,结合当地是80°S,可知此时75°S和晨昏线相切,可以推知该日太阳直射15°S;且该日位于冬至之后,冬至到次年春分,时间差90天左右,直射点移动了23.5°,23.5°-15°=8.5°,8.5/23.5*90约等于30,可知此刻大约是冬至后的第30天,一个九是九天,现在是四九,对应九九歌中的“四九”,答案选择C。
15.根据上题可知,20/90*23.5约等于5°,即20天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5°,20天后直射点大约在10°S,该地最低太阳高度为0°,仍为极昼,昼长为24小时,答案选择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传统旅行社布局于经济最繁荣的核心商圈、高档写字楼等区域。知名旅游互联网企业X公司主要提供线上酒店预订、交通预订、旅游度假预订、线路定制与咨询等服务。自2017年起,X公司由线上销售旅游服务产品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新模式以技术为核心,在线下门市、体验店、生活馆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为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其布局对良好的公共交通区位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门店选址呈现出对写字楼、商场和居民区的多元区位偏好特征。目前X公司线下门店在迪拜等地的机场投入运营,打通出境游“最后一公里”。下图示意X公司线下门店与传统旅行社在上海市的选址布局差异。
@@@3dfe32f6-ef44-4be6-bb11-e38fdb017818
(1)说明X公司线下门店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最多的原因。(6分)
(2)从市场竞争力角度,分析X公司由线上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的原因。(4分)
(3)请为X公司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提出建议。(4分)
【答案】(1)线下门店峰值距市中心较远,该地段地价便宜;竞争压力较小,有利于开拓新市场;距离市中心较近,人流量较大,消费能力强;线上加线下的营销模式下,线下门店的选址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到店消费。(6分)
(2)“店商+电商”的运营模式多样,有利于企业扩大服务范围(消费市场);线下场景化体验能提升顾客的体验感,企业的服务品质升级;线上加线下更能满足费者个性化需求,企业的服务种类多样;布局线下门店,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4分)
(3)加强产品设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增加客源;多种方式运营,拓宽销售渠道;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及文化习俗等,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员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4分)
【分析】该大题以X公司由线上向“店商+电商”新模式转变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服务业区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市中心低价昂贵,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距离市中心已经有一定距离,该地段地价便宜;市中心一般为商业中心,传统旅行社布局较多,在距市中心6km附近布局竞争压力较小,有利于开拓新市场;距市中心6km也不会距市中心过远,市区人流量较大,消费能力强;线上加线下的营销模式下,线下门店的选址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布局在人流量略少的地方,不想传统门店,需要布局在市中心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市中心6km也不会对消费者到店消费产生很大麻烦,便于顾客到店消费。
(2)“店商+电商”在之前由线上销售旅游服务产品的基础上,设置了线下门市、体验店、生活馆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为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运营模式更加多样,有利于企业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消费市场;布局线下生活服务场景,有利于顾客进行体验,可以提升顾客的体验感,企业的服务品质升级;可以提高个性化定制提供平台,企业的服务种类多样,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更能满足费者个性化需求;布局线下门店,也是一种企业的推广方式,能更好的北大众熟知,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3)X公司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加大研究,加强产品设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大宣传,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增加客源;借鉴国内“店商+电商”新模式,进行多种方式运营,拓宽销售渠道;海外国家的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习俗可能和我国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入乡随俗,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及文化习俗等,适应市场需求;科学规范管理,培养高素质员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冷平流。一般而言,冷锋伴后会出现冷平流。温度平流强度=风速×水平温度梯度,单位为10-5℃/s,温度升高为正值、下降为负值,通常温度平流强度在±5×10-5℃/s以内的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某年5月,河西走廊东部经历了冷锋降温天气(出现了冷平流),引发了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图示意该年5月10日20时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3000米高度的温度平流强度分布情况,此时甲地的冷气团正在南移。
@@@01102227-8f7b-44a7-ae24-392b5342cd03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造成此次低温冻害的冷锋。(3分)
(2)甲地冷气团侵袭河西走廊的概率较小,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5月份冷平流对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原因。(4分)
【答案】(1)@@@a0b0ef6a-5503-42d4-9c76-265d101a15b6 (3分)
(2)甲地冷气团正在南移,而河西走廊位于其东侧;甲地冷气团向南、向东都有山地阻挡;5月下垫面温度较高,远距离移动过程中冷气团会增温。(6分)
(3)5月平均气温较高,农作物处于关健生长期,低温冻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空气干燥,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加剧。(4分)
【分析】本题以温度平流理论和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3000米高度的温度平流强度分布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团、锋面性质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河西走廊东部经历了冷锋降温天气(出现了冷平流),而冷锋伴后会出现冷平流,说明河西走廊位于冷锋后,同时温度升高为正值、下降为负值,通常温度平流强度在±5×10-5℃/s以内的影响较小,所以河西走廊东侧-5等值线以西北受到冷平流的影响,为锋后区,即锋线就在-5等值线上,以东南为锋前,所以具体画法为:在河西走廊东侧-5等值线上画锋线,锋线东侧标记冷锋符号。
(2)从图文材料可知,此时甲地的冷气团正在南移,而河西走廊位于甲以东,故无法到达河西走廊,同时,河西走廊以西、南均为高山,对冷空气有较强据当作用,故甲地冷气团受山地阻挡,也无法到达;同时随着冷气团向低纬度的不断推进,其势力也会越来越弱,受低纬暖气团的影响越来越强,其温度逐渐升高,影响也越来越弱;所以甲地冷气团一方面无法到达河西走廊,另一方面势力逐渐减弱,故侵袭河西走廊的概率较小。
(3)从材料可知,冷平流会引发冻害,而冻害对农业影响的大小由其发生的时间段和强度决定,首先5月是春夏之交,河西走廊地区气温较高,小麦处于茎叶旺盛生长期、杨花结果前期,低温危害大,同时未进入雨季,天气干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土壤水分较少,保温能力弱,使得冻害加剧,冻害对农作物危害更大。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955dd376-c58b-4152-a00f-3884aca71d7b
@@@b228b358-6597-4c0f-ab0c-6db5cc330224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6分)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4分)
(3)结合图(b)信息,请论证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6分)
【答案】(1)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冰雪融水多);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
(2)大峡谷地区总体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弱;峡谷纵深长、谷口宽度大,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谷口朝向西南,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水汽逐步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比北侧降水较多,落差较大,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循环的环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喜马拉雅山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冰雪融水多;冰川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地下径流丰富,故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
(2)大峡谷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作用弱,利于水汽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谷口宽广,能接收更多的水汽进入,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谷口朝向西南,而带来水汽的大气环流是西南季风,易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逐步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据图示可知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相对较小,河流径流量、流速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相对较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蒙古M草原位于乌兰巴托以西60km,海拔约1260m,年平均气温0.5℃,年均降水量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为满足乌兰巴托的粮食需求,该地于1978年被开辟成农田,连续种植小麦和大麦,每季收获后进行翻耕,种植过程中时常施用化肥。1989年农田因土壤退化,产量大幅降低,逐渐被弃耕。为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实现粮食自给,蒙古国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第三个垦荒计划。下图示意该地区的位置。
@@@bf9f653f-6a96-49cf-b724-3933c28576ca
(1)1978年,选择在M草原开垦农田的原因。(4分)
(2)蒙古国实施第三次垦荒计划,选择水草丰美的草原开垦为农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计划的实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8分)
【答案】(1)临近河流,灌溉较便利;草原植被,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运费低。
(2)环境安全:加剧风力侵蚀,使沙尘暴更严重;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生态安全:破坏草场植被,导致草场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下降水资源安全:加剧水资源不足,水质下降。耕地与粮食安全:短期:增加耕地,增加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长期:耕地退化,单产下降。
【分析】本题以蒙古乌兰巴托地区为材料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国家安全问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选择在M草原开垦农田,说明该地的农业条件较好,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发展需要水源、土壤、地形等条件,读图可知,该地临近河流,水源充足,灌溉较便利;草原植被,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较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该地地形平坦,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从人文条件来看,读图可知,该地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运费低,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2)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安全问题可以从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环境安全:该地气候偏干旱,大风日数多,开垦草原会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加剧风力侵蚀,使沙尘暴更严重;破坏草原会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且大量施用化肥,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该地的草原植被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要部分,破坏草场植被,导致草场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下降。从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看:该地受到夏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水资源安全问题严峻,破坏草原会导致该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加剧水资源不足,水质下降。从耕地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有长期和短期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开垦草地为农田,可以增加耕地,增加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当从长期来看,该行为会导致耕地退化,单产下降,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
  •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