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23年安徽合肥一中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海拔100~2000米的高原和山地,沿海多为平原和丘陵。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科研团队对该国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发现:塔那那利佛省(阴影区域)为该国人口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7月甲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乙地。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单位:mm)。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该岛北部1月平均降水量较多的原因。
(2)说明与乙地相比,甲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3)解释塔那那利佛省成为该国人口和城市密集区的自然原因。
【答案】(1)1月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辐合带)南移,该岛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较多。
(2)该岛中部海拔较高,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大气对太阳的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东南信风越过山地、高原后,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
(3)该国位于热带地区,塔那那利佛省地处中部高原、山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冬、夏半年降水较为适中,且晴天较多,便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月份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该岛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对流雨,降水丰沛。第(2)题,岛屿中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区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7月份,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较多,降水多,相对凉爽;甲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塔那那利佛省地处中部高原、山地。该岛屿为热带气候,中部山地、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降水较为适中,有利于生产生活,故人口分布较多。
18.(2023年山西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爆发性浓雾是指在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50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某年4月16日厦门机场遭遇的一次爆发性浓雾,导致机场运行几乎瘫痪。图Ⅰ示意当年4月16日17:00厦门岛及周边地区气温分布,图Ⅱ示意该日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气温和云量(将天空分为十等份,天空被遮住几份,云量就是几)的变化。
图Ⅰ
图Ⅱ
(2)分析该日18:00以后,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的原因。
(3)推测厦门爆发性浓雾发生前的天气特点,并说明理由。
(4)为提高爆发性浓雾预报的准确性,列举机场附近气象站应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
【答案】(1)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较快,并且在21:30前后下降至500米以下。
(2)18:00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热量减少;18:00后云量骤减,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17:00后海风明显,带来冷空气(和水汽);降温促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大气能见度降低。
(3)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16日8时后气温强烈上升。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降水天气能够增加地表水分(湿度)和大气湿度;强烈升温又促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4)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云量和风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爆发性浓雾是指在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50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判断机场大气能见度下降到500米以下的时间。读图可知,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比较快,并且在21:30前后下降至500米以下,故推测大雾出现时间在21:30前后。第(2)题,大气能见度下降与雾有关,从气温下降和大气中水汽充足两个角度分析雾的形成原因。厦门机场18:00后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与浓雾有关,浓雾形成的条件是气温下降和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气温下降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热量减少,云量快速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水汽来自海洋,与海风有关,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7:00后海风明显,带来水汽。降温促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第(3)题,由16日云量和气温变化,结合浓雾形成的条件判断机场在16日之前可能有强降水天气。结合云量图,16日18:00之前云量较多,白天8时后气温明显上升,推测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降水天气能够增加地表水分和大气湿度,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可知,强烈升温又促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随着夜晚气温下降,爆发性浓雾产生。第(4)题,结合浓雾形成条件判断机场附近气象站应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爆发性浓雾的形成与降水、气温变化有关,另外浓雾形成还与空气相对湿度和风等有关,故机场附近气象站主要监测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云量和风等气象要素。
19.(2023年山东济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图,这里冰川广布,但图中“无雪干谷”内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川的区域,到处是裸露的岩石,谷地周围是被冰雪覆盖的陡峭山岭。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为-20℃,风速可以达到320千米/时,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1)推测“无雪干谷”内的气流特征。
(2)从气流运动的角度,分析“无雪干谷”内没有冰川的原因。
(3)“无雪干谷”是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科考之地,请说明理由。
【答案】(1)以下沉气流和西南风为主,寒冷干燥,风力极大。
(2)偏南风来自极地内陆,空气中水汽含量极低;谷地内下沉气流强,水汽不易凝结;风力极大,水分蒸发强烈,地表积雪不易留存。
(3)“无雪干谷”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易发生变化;距海近,便于人员和物资进入。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无雪干谷”呈东北—西南走向,西侧为陆地,东侧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更低,形成冷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向为西南风,与山谷走向一致;在垂直方向上,离岸风使“无雪干谷”地带气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寒冷干燥,风力极大。第(2)题,西侧为陆地,东侧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更低,形成冷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离岸风,离岸风使“无雪干谷”地带气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下沉气流强,导致上升气流弱,水汽不易凝结;风速可以达到320千米/时,风力极大,水分蒸发强烈,地表积雪不易留存,难以形成冰川。第(3)题,“无雪干谷”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川的区域,距海近,便于科研人员和物资进入;“无雪干谷”周围的山海拔在1 500米至2 500米之间,山上有冰川,而且这些冰川向着谷地里边流落而去,形成了冰瀑,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易发生变化,便于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