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2(全国卷新教材)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14 
  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疗养地,下图示意乡村旅居养老发展的概念模型,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
  A.推力、拉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 B.拉力、推力、中间障碍、促进带动
  C.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 D.拉力、推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
2.影响图中社会支撑力的因素有()
  A.医疗机构数量 B.城镇人口密度 C.老龄化系数 D.温湿指数
3.康养依托型旅居地多分布在()
  A.西北、西南地区 B.东北、华北地区
  C.西南、华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答案】1.C 2.A 3.C
  【解析】1.图中左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客源地,结合“经济动因”“社会动因”“政策动因”等,可知①表示推力;右侧虚线框表示养老旅居目的地,结合“自然生态功能”“传统文化功能”“健康生活功能”等功能属性具有吸引作用,说明②为拉力;④位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表示中间障碍;通过交通发展所形成的时空压缩效应,来促进带动(③)旅居养老。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推力、拉力、促进带动、中间障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社会支撑力属于旅居目的地的拉力影响要素,医疗机构数量越多,对旅居养老的拉力作用越强,A正确;城镇人口密度、老龄化系数都是旅居客源地的推力影响要素,B、C错误;温湿指数属于旅居目的地的环境支撑力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
  3.康养依托型旅居地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疗养地,纬度较低的南部乡村较为适合发展此类模式的旅居养老。因此康养依托型旅居地多分布在西南、华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拱墅区位于杭州主城区,曾是钢铁、纺织、炼油等传统工业集聚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利用低效成为制约拱墅区发展的关键。在政府主导下,拱墅区规划建设集文创、环保和居住等功能一体化的智慧网谷特色小镇,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高端企业进驻。图示意智慧网谷小镇的区域位置。完成下面4-6小题。

4.拱墅区土地利用低效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挤占产业空间 B.传统工业占地面积大
  C.基础设施发展较滞后 D.传统产业生产规模小
5.智慧网谷小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科技水平较高 B.地理位置优越
  C.政府政策支持 D.工业基础雄厚
6.智慧网谷小镇的规划建设有利于()
  A.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B.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C.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D.增加土地资源供应
  【答案】4.B 5.C 6.B
  【解析】4.城镇化过程中,各产业得到发展,但是城镇化并没有挤占产业空间,A错误;根据材料“拱墅区位于杭州主城区,曾是钢铁、纺织、炼油等传统工业集聚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利用低效成为制约拱墅区发展的关键”,由此可知拱墅区土地利用低效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工业占地面积较大,B正确;该地工业集聚发展,由此说明该地基础设施并不滞后,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传统工业集聚发展,因此生产规模较大,D错误。故选B。
  5.原有土地是传统工业集聚区,技术水平并不高,A错误;智慧网谷小镇规划建设主要是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并不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B错误;根据材料“政府主导下,拱墅区规划建设集文创、环保和居住等功能一体化的智慧网谷特色小镇”,由此可知该地建设规划智慧网谷小镇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政府的政策支持,C正确;智慧网谷小镇规划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与工业基础关联较小,D错误。故选C。
  6.智慧网谷小镇位于城区,其建设发展能够促进城区发展,对于城乡差距缩小意义不大,A错误;根据材料“拱墅区规划建设集文创、环保和居住等功能一体化的智慧网谷特色小镇,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高端企业进驻”,由此可知当地发展文创、环保、居住等产业的一体化,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且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B正确;智慧网谷特色小镇集文创、环保和居住等功能一体化,并没有扩大工业生产规模,C错误;智慧网谷小镇的规划建设并没有增加土地总量的供应,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岩层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若图示区域缺少有效的降水,则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D 8.B
  【解析】7.首先根据地层层序律可知,未发生明显构造运动的地区岩层一般下老上新,结合断层情况,可知甲乙丙岩层的形成顺序是丙、乙、甲,再根据侵入切割律可知,侵入的岩层形成晚,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故丁形成最晚,侵入原先的地层之中,所以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丁;故选D。
  8.②处在向斜—侧,靠近断层,且海拔相对较低,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③④两地海拔较高且岩层向下倾斜,地下水易向较低处迁移;①地为花岗岩,岩石硬度大,且不是储水构造,不适宜开采地下水。故选B。
  美国死亡谷长225千米,宽6-26千米,面积1408平方公里,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下图为沿着36°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9-11小题。

9.图中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主要自然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荒漠带
10.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水汽来源和降雨类型是()
A.太平洋——地形雨 B.冰雪融水——对流雨
C.太平洋——气旋雨 D.冰雪融水——锋面雨
11.200万年前,死亡谷曾经存在一片湖泊,推测该湖泊逐渐消失的原因()
①气温高,蒸发旺盛②四周地势高,水汽不易进入③湖泊盐度升高,生物量减少
④人类活动频繁,水资源使用量大⑤断层使水体沿裂隙下渗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9.A 10.B 11.A
【解析】9.图中太平洋沿岸位于36°N,符合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即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B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C错误。热带荒漠带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典型植被,D错误。故选A。
10.死亡谷与太平洋之间有内华达山阻挡,且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风力较小,无法将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至死亡谷,AC错误。内华达山脉的海拔较高,山顶有冰川与常年积雪分布,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该地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气温很高,冰雪融水蒸发旺盛,水汽上升形成对流雨,B正确。死亡谷为深谷,难以发育锋面系统,D错误。故选B。
11.由题干可知,该地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说明气温高,蒸发旺盛,①正确;读图可知,死亡谷东西两侧为高大的山脉,该地水汽输送受到阻隔,海洋水汽补充少,②正确;湖泊盐度升高,导致生物量减少,但与湖泊面积变化无关,③错误;200万年前该地没有人类存在,且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后来人类出现后,人口分布也较少,④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说明有断层发育,水体可沿断层下渗,⑤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柏桥村位于粤西茂名市,村内有树龄13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9棵,树龄超过500年的3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广东省农业部门选择柏桥村作为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并孵化出1家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省级农业食品龙头公司。该龙头公司近年来不断“加码”科技力量,投入智能化烘干设备、自动去核装置、全自动包装机。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监测并计算柏桥村荔枝林每年面积的变化需要()
①人工智能技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遥感④地理信息系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选择柏桥村作为“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主要考虑当地()
①市场容量②种植经验③地域文化④土地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该食品公司“加码”科技力量显著降低了()
A.劳动力成本 B.原料成本 C.设备成本 D.场地成本
【答案】12.D 13.C 14.A
【解析】12.遥感系统可以拍摄不同时间荔枝林的卫星影像,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计算,能够测算出每年荔枝林面积的变化,故③④正确;人工智能技术不能直接监测计算出当地荔枝林的面积变化,①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不能监测和计算荔枝林的面积变化,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根据材料可知,柏桥村有众多古老的荔枝树,被誉为“荔枝博物馆”,说明当地种植经验丰富;且由于当地荔枝种植与生产历史悠久,已经融入地方文化,②③正确;当地生产的荔枝主要是向外销售,并不是当地的荔枝市场容量大,①错误;粤西乡村地区各地的土地成本相差不大,且成本较低,对“一村一品”的荔枝生产影响不大,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根据材料“智能化烘干设备、自动去核装置、全自动包装机”可知,当地以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收工生产,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A正确;投入这些设备增加了设备成本和产地成本,但不能改变原料成本,BCD错误。故选A。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高温高盐等特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下图为黑潮及其分支图。据此完成下面15-17小题。

15.推测黑潮在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半岛附近发生分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亚季风 B.洋流惯性 C.地转偏向力 D.海陆分布
16.黑潮具有高温高盐的特点,形成高盐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温度高,蒸发旺 B.沿岸大量河流注入影响
C.冬季洋面的结冰时间长 D.海区封闭,与外界交换少
17.黑潮对流经地区及其周边产生的影响是()
A.沿岸的热带、亚热带范围南缩 B.北上航运加快速度,节约成本
C.流经海域水温增高,冰山融化 D.东亚内陆海雾多发,能见度低
【答案】15.D 16.A 17.B
【解析】15.读图可知,黑潮在流经日本群岛南部和朝鲜半岛附近时,受大陆轮廓和岛屿分布的影响,阻挡了黑潮的流动,使其发生分支,故黑潮在此附近发生分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16.黑潮流经区域属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同时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得海水盐度较高;加之黑潮属于暖流,暖流经过的海域,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海水的蒸发量增大,从而使盐度会上升,故A正确;大量河流注入会使得盐度降低,故B排除;该海区为中纬度海区,再加上有暖流流经,冬季洋面不结冰,故C排除;图示海区不封闭,故D排除。选择A。
17.根据图示可知,黑潮穿过台湾东部海域,沿着日本往东北向流,沿岸流经了热带、亚热带、温带范围,沿岸温度带范围并未有缩,故A排除;黑潮流速强、流量大,可使顺着洋流方向航行的航运速度加快,节约成本,故B正确;黑潮流经海域纬度较低,无冰山,故C排除;东亚内陆为陆地,并无海洋,故D排除。选择B。
我国著名骑行家钟先生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出发,开启中国人第一次以骑行方式穿越美洲大陆的探险旅程,沿途可看到壮美的火山、昼夜不停的间歇泉、寂寥的荒漠、恣意的沙尘暴。下面右图中黑色虚线是钟先生骑行探险旅行的线路图,左图是自行车途经的一段公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下列路段中,钟先生骑行较费力的是()
A.①至②路段、③至④路段 B.①至②路段、②至③路段
C.②至③路段、④至⑤路段 D.①至②路段、④至⑤路段
19.左图中四个拟选处,最适宜观看钟先生④至⑤路段骑行的位置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8.D 19.B
【解析】18.从图示等高线分布可判断,①至②路段和④至⑤路段穿过等高线,且方向为向高海拔骑行,属于上坡,骑行费力;②至③路段、③至④路段未穿行等高线,相对高度变化不大,路段平缓,骑行较为省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北侧有一段凸出的山脊,有障碍物阻挡看向该路段,位置不适宜,A错误;乙处的海拔高,且正对着④至⑤路段,乙处可以看到山谷对面的④至⑤几乎全段,位置适宜,B正确;丙处与④至⑤路段中间有山峰,会受到山峰阻碍,C错误;④至⑤中间有一处凸起的山脊,丁处不能看到④至⑤后半段骑行路段,比较乙处,位置不适宜,D错误。故选B。
砾岩是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按主要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粗砾岩、中砾岩和细砾岩。砾岩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下图所示砾岩显示了多期砾岩内。据此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巨砾岩和粗砾岩形成的位置最可能是()
A.河湖的人海口 B.山区河流出山口 C.宽广的河漫滩 D.弯曲河道的凹岸
21.关于砾岩形成及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巨厚砾岩层多形成于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后 B.冰川末端形成的砾岩主要砾石的分选性好
C.砾岩形成过程中地壳始终在抬升 D.砾岩内部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2.图中的多期砾岩结构中,最早经受流水磨圆的是()
A.超大块砾岩甲 B.较小块砾岩乙 C.砾石丙 D.砾石丁
【答案】20.B 21.A 22.D
【解析】20.巨砾岩和粗砾岩中的主要砾石粒径较大,地势陡峻的山区是供给岩屑的源区,大粒径砾石的搬运距离短,当携带大粒径砾石的水流流出出山口后,流速减缓,砾石在山前山麓地带堆积,砾石间的空隙被硅质或泥质物填充,而后在上覆岩土的压力作用下,就会胶结(或固结)形成砾岩,故选B。
21.巨厚的砾岩层需要大量的物源,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容易使现有岩层发生断裂、破碎,可以提供充足的岩屑来源,因此巨厚砾岩层多形成于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后,A正确;冰川搬运物质的分选性差,因此冰川末端形成的砾岩主要砾石的分选性差,B错;砾岩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上覆岩土压实、固结的过程,因此地壳持续抬升不利于砾岩的形成,C错;由于砾岩内部由粒径大小不一的砾石组成,层理结构并不明显,D错。故选A。
2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多期砾岩结构,先是最小尺寸的砾石形成了一期砾岩,经侵蚀作用形成了较大块的砾石,与紫红色的砾石同时形成了二期砾岩,再经侵蚀作用形成了所看到的超大块砾石。较小块砾岩乙的形成较超大块砾岩甲早,而砾石丁是形成砾岩乙的主要砾石,因此最早经受流水磨圆的是砾石丁,故选D。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卷
  • 上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1(全国
  • 下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3(全国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