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较于传统禽畜养殖模式,蚯蚓养殖模式的优势有( )
①生产成本低 ②养殖技术精细化 ③回报周期短 ④环境污染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农户根据蚯蚓产量额外大规模增设蛋鸡鸡舍,其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土壤肥力 B.促进产品多元化
C.改善生态环境 D.降低土地集约利用度
【答案】1.C 2.B
【分析】本题以河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绿色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蚯蚓是腐生生物,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肥力,从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河北省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中,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进行蚯蚓养殖,与传统禽畜养殖相比减少了成本投入,①正确;蚯蚓自身具有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蚯蚓养殖的技术门槛低,回报周期短,②错误,③正确;绿色种养模式中蚯蚓粪便可转化成有机肥,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减小环境污染,④正确。故选C。
2.蚯蚓是良好的蛋白饲料,禽畜饲喂可促生长、催肥、增蛋。根据蚯蚓产量增设蛋鸡鸡舍可以发挥蚯蚓的饲喂价值,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和产品多元化,B正确;根据蚯蚓产量额外大规模增设蛋鸡鸡舍能够推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与提高土壤肥力无关,而且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质是土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贵南高铁全线482km,桥隧比高达90%。2023年8月31日,随着G4308次列车从南宁东站缓缓驶出,连接贵阳与南宁的贵南高铁全线投入运营,“复兴号”列车在群山间飞驰。下图为“贵南高铁主要站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贵南高铁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地质复杂 B.大河众多 C.洪涝多发 D.地震多发
4.贵南高铁建成通车对贵州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大量外迁 B.利于矿产资源外运
C.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提升沿线城市等级
【答案】3.A 4.C
【解析】3.贵南高铁穿越广西和贵州两省区,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喀斯特地貌、断层、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这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A正确;河流、洪涝和地震并不是该沿线主要的的困难,BCD错误,故选A。
4.贵南高铁不会使人口大量迁移,A错误;高铁是客运为主,B错误;对贵州的旅游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C正确;不会提升城市的等级,D错误,故选C。
【点睛】贵南高速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贵州省贵阳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贵州境内首条时速350千米的高速铁路。2023年8月8日,贵南高速铁路贵阳至荔波段开通运营 。2023年8月31日,贵南高速铁路荔波至南宁段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南高速铁路全线贯通。
2023年9月17日,中国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火化景观”。获准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村民纷烈在海拔较高的天然林、地势低平的各村寨之间开发片状茶林,高海拔处的片状答林之间保留了约40米笼的王然法作为防护林,片状茶林之内保留了部分高大乔木和具有特有香味的树种。形成“林下茶”种植模式。当地村民充分利用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包括古茶林、传统村落在内的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虽观,历经千年之久,将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古茶林保留较宽大然林作为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茶林内部的气温 B.削减茶林外部的风速
C.阻隔茶林之间的虫害 D.涵养茶林外围的水分
6.下列有关“林下茶”种植模式最突出的优势,正确的是( )
A.特有香味的树种主要改善大气质量 B.茶林中高大乔木的主要作用是防风
C.天然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D.能大量减少茶农采茶时的劳动强度
7.“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主要是因为( )
A.劳作方式对当地自然景观产生重大改变 B.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和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C.为即将消逝的茶叶文化提供特殊的见证 D.林下种植形成的古茶林历经千年时间之久
【答案】5.C 6.C 7.B
【解析】5.古茶林保留较宽大然林作为防护林,防护林可有效防御大风、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延长了茶树生存时间,保证了茶叶的产量,C正确;对气温影响较小,A错误;能够削减茶林内部的风速,涵养茶林内部的水分,BD错误。故选C。
6.“林下茶”种植模式,可为茶树遮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障了茶叶的品质,C正确;特有香味的树种主要驱散害虫,A错误;茶林中高大乔木的主要作用是遮阴,B错误;对茶农采茶时的劳动强度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7.“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主要是因为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和使用地的杰出范例,B正确;不是劳作方式的重大改变,A错误;茶叶文化没有消逝,C错误;其他地方也有古茶林,林下种植形成的古茶林历经千年时间之久,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林下种植”模式,可为茶树遮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障了茶叶的品质;天然林能够涵养水源,保证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
纯外卖店铺是指依托电商平台服务本地及时餐饮需求的食品加工空间。顾客在平台下单后,骑手接受平台分派或抢单将外卖及时送达。都市发展与平台经济催生外卖产业,从而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外卖工厂。图1为外卖工厂运行模式图,图2示意外卖工厂形成发展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纯外卖店铺多布局于城市邻近圈层,主要目的有( )
①及时反馈市场需求 ②降低配送费用
③提高订单配送时效 ④加强信息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纯外卖店铺自发集聚形成外卖工厂,可能是考虑( )
A.人流量大小 B.骑手接单意愿
C.店铺知名度 D.交通便捷程度
10.某大学毕业生想经营一家纯外卖店铺,建议店铺选址在( )
A.市中心附近的背街小巷 B.中心商务区写字楼处
C.市中心附近主要街道旁 D.城市边缘道路交汇处
【答案】8.C 9.B 10.A
【解析】8.从图中可知,城市临近圈层包围着需求集中区,和消费者距离较近,可以将加工后的食物快速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可以降低配送费用,提高订单配送时效,②③对;信息化时代,平台直接获取市场信息反馈和交流,不需要空间距离的接近,①④错。C对,ABD错。故选C。
9.纯外卖店铺分布于城市邻近圈层,外卖工厂也会分布在这个区域,人流量、交通便捷程度不会有太大变化,AD错,店铺知名度属于店铺自身资源,不会外溢到工厂的其他店铺,C错;外卖工厂使纯外卖店铺集聚,便于骑手取餐送餐,提高效率和收入,增加接单意愿,B对。故选B。
10.纯外卖店铺只负责食品加工,不提供堂食空间,不需要考虑客流量,大学毕业生资金不会太充裕,中心商务区写字楼处和市中心附近主要街道旁的店铺人流量大,但租金较高,不符合选址需求,BC错;城市边缘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适合较大规模的外卖工厂选址,但个人创业者初期不会有太大的规模,D错;市中心附近的背街小巷租金较低,靠近消费市场,空间虽然小但能满足食物加工需求,送餐距离短骑手接单意愿高,有助于销售量提高,A对。故选A。
【点睛】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小。其中地形、气候明显影响零售业的布局和需求。
(2)人文因素:①市场:人口规模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②交通: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例如,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③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④集聚:通过集聚,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⑤其他: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2.非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公共服务业着眼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
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区域之一,文化遗址众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新疆伊犁河谷从夏朝-西周到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的空间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各时期文化遗址迁移表现为由高海拔到低海拔的迁移过程,形成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迁移模式,与新疆典型的从“下游至上游”的干旱模式截然不同。下图示意伊犁河谷文化遗址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文化遗址研究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数字地球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
12.伊犁河谷早期文化遗址多分布于河谷阶地,相较于冲积平原,选址河谷阶地最主要的是( )
A.方便灌溉 B.适合放牧
C.利于农耕 D.利于防洪
13.伊犁河谷文化遗址的迁移模式与新疆干旱区截然相反,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下游洪水肆虐迫使新疆干旱区河流遗址向中上游迁移
B.战争等人文因素使新疆干旱区河流遗址向中上游迁移
C.伊犁河谷河流众多,使遗址变迁受水因素影响较小
D.人口增多是伊犁河谷形成独特遗址迁移模式的主因
【答案】11.B 12.D 13.C
【解析】1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确定的是“点”;遥感技术主要是收集地面的地物信息,可以远距离拍摄清晰的地面图像;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本次文化遗址研究首先要确定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即遥感技术;研究遗址空间位置变化,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早期生产力落后,聚落选址既要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也要能防灾减灾。河谷阶地地势高,既靠近水源,又抵御洪水,D正确;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引水灌溉、,更适宜人类耕种,受洪水威胁大,AC错误;河谷阶地和冲积平原对放牧影响差别不大,B错误。故选D。
13.伊犁河谷地区“三山夹两谷”的“口袋”状地貌,利于接收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降水丰沛,河流众多,使其成为新疆最湿润的地区,遗址变迁受水的影响相对较小,C正确;新疆大部分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最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河流上游人口数量剧增,扩大垦殖和屯田,上中游地区耗水严重,下游河流断流,用水困难,原有的农田、居住地被迫废弃,只能沿河溯游而上,寻找便于灌溉和饮水的新居住地及农作区,形成干旱迁移模式,A错误;战争等人文因素可以使干旱区的遗址、绿洲消失,但不会使同一条河流的遗址向中上游迁移,B错误;依据材料伊犁河谷遗址迁移模式主要受独特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形成,人文因素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干旱地区,人们泽水而居近水而作,水资源分布影响到人口聚落的分布;水资源数量的变化导致人口聚落的空间变化。
高山湖泊大多处于自然状态,对气候变化敏感,其扩张或萎缩能客观地反映湖泊水量变化的状况。 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山脉中,地处封闭的盆地内部,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下图为赛里木湖位置示意图及1985—2014年赛里木湖水面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大气环境角度,推测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的主要原因是( )
A.临近冬季高压,西北风带来较多海洋水汽
B.地处盆地地区,靠近绿洲,降水相对较多
C.位于北天山山脉中,夏季高山冰川融水多
D.地处盛行风迎风坡,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
15.1985—1989年赛里木湖水面面积的变化指示了这一时期该流域的环境特征为( )
A.冷干 B.暖湿 C.暖干 D.冷湿
16.影响1990—2014年赛里木湖水面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出湖水量 ②冰川面积 ③气候变化 ④当地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4.D 15.A 16.C
【解析】14.该湖位于北天山山脉中,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的地形雨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而天山东部因为地形的阻挡难以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因此该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D正确;西北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性质寒冷干燥,A错误;靠近绿洲,降水相对较多,夏季高山冰川融水多与大西洋无关,BC错误。故选D。
15.据图可知,塞里木湖在1985—1989年面积在缩小,水域面积小了,说明补给量小了,赛里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地形雨,则可推知这一时期该流域降水减少,温度降低,环境特征为冷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据图可知,塞里木湖在1985—1989年面积在缩小,赛里木湖位于地形封闭的山间盆地,出湖水量主要以蒸发为主,出湖水量小,①错;赛里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地形雨,冰川面积减少、气候变冷等会造成湖泊补给量减少,面积缩小,②③对;赛里木湖区域人口稀少,且大部分为景区,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很小,④错。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赛里木湖是省级旅游名胜景区,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新疆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
山南麓的山前洪积扇末端绿洲,昭苏地处天山山间的伊犁河上游谷地,两地植被均为草原,其中昭苏草原更茂盛。该段公路建设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9月。完成下面小题。
17.与温宿对比,昭苏草原更茂盛,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土壤 C.坡向 D.地形
18.国道219昭苏-温宿段建设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地理障碍有( )
①工地干旱缺水②大雪时间较长③风沙掩埋隧道④地质条件复杂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7.D 18.C
【解析】17.与温宿对比,昭苏纬度更高,热量条件更差,A错误;土壤对草原生长影响不大,B错误;昭苏位于河谷地带,与坡向关系不大,C错误;昭苏位于河谷,水分条件好,热量充足,草原生长好,温宿位于天山南部,受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少,降水少,D正确,故选D。
18.该段经过天山山脉,冰雪融水和河流水丰富,①错误;由于海拔高,加上受来自北冰洋气流和西风影响,降雪时间长,影响施工,②正确;风沙对隧道影响小,③错误;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219国道全程10065公里,是目前为止我国距离最长的国道——它在我国的国道建设史上首次突破了万公里长度。不仅如此,219国道的上万公里路面所经过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地理单元组合: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荒漠准噶尔盆地,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脉横断山,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等等。
某航班于2023年3月21日日落时从甲地(40°N,105°W)起飞,沿经线飞行,经过北极点飞到乙地(50°N,120°E),落地时为当地22日19: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先正北后正南 B.先正南后正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北后西南
20.该航班共飞行了(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答案】19.A 20.A
【解析】19. 从甲地(40°N,105°W)起飞,沿经线飞行,经过北极点向正北行,从北极点沿经线飞到乙地(50°N,120°E),要向正南飞,所以先正北后正南飞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3月21日应为春分日前后,所以该日日落时地方时为18:00时(也是西7区的区时),该地为西7区,由题意可知乙地为东8区,当西7区为18:00时,东8区为9:00时,而乙地19:00时飞机落地,故飞机飞行10小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出于正东,日出地方时为6时;日落于正西,日落地方时为18时。
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含量,气温以及紫外线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北方某城市臭氧浓度受海陆风影响显著。图示意该市春季有无海陆风影响的两天中臭氧浓度日变化及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1.据海陆风影响当日风向和风速变化信息,可推测( )
A.海洋位于城市东南方向 B.海风风力较陆风风力弱
C.13时前后海风转为陆风 D.20时前后陆风转为海风
22.海陆风对该城市臭氧浓度影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受( )
A.陆风影响,污染物难扩散 B.海风影响,污染物回流多
C.陆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小 D.海风影响,气温相对偏高
23.与晴天比较,阴天臭氧浓度( )
①峰值时间提前②峰值时间滞后③峰值更高④峰值更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1.A 22.B 23.D
【解析】21.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午后出现海风;图例中有显示风速和风向的箭头,据此推断午后出现海风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海洋位于城市东南方向,A正确;陆风出现在中午之前,海风出现在中午之后,对比风向和风力的箭头显示,海风风力较陆风强,B错误;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的箭头可知,13时前后陆风转为海风,CD错误。故选A项。
22.据图片可知,中午之前为陆风。当有陆风影响时,污染物含量较低,说明陆风影响使污染物容易扩散,A错误;午后出现海风,将海洋上空的污染物带到城市上空,污染物回流,使污染物含量较高,B正确;据材料知,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陆风影响时,臭氧的浓度较低,但空气湿度较大,C错误;气温偏高,不是影响该城市臭氧浓度高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23.阴天时,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小,陆风转为海风的时间滞后,说明阴天臭氧浓度的峰值时间滞后,②正确,①错误;阴天时,海风比较弱,污染物回流较少,导致臭氧浓度的峰值更低,③错误,④正确。综上,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海南岛某块耕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图左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粒径组成及其占比,右图为土壤质地分类指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仪器检测结果显示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25.该块耕地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加灌溉水量 B.地膜覆盖育秧
C.增加翻耕次数 D.增施固状肥料
【答案】24.B 25.D
【解析】24.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可知,该土壤砾石占5%,粗砂占15%,细砂占40%,粉粒占25%,黏粒占15%。读右图可知,砂土中砂粒占30%以上,黏粒小于20%;壤土中砂粒占50%以上,粉粒占20%以上;黏土中黏粒占60%以上。该土壤砂粒占比超过55%(粗砂+细砂),粉砂占25%,故该块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为壤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该土壤砂粒、粉粒占比较大,保水性能较差,不适合增加灌溉水量,A错误;地膜覆盖虽能保水保肥,但不能改善土壤质地,仍然不利于耕作,B错误;该土壤质地疏松,不需要增加翻耕次数,C错误;增施固状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利于耕作,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智利是世界最大的新鲜车屋子、葡萄、蓝莓、车厘子、三文鱼和海胆等农产品出口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智利四周都是保护鲜果免受外来病虫害侵入的“天然屏障”,其农产品种类多样,品质优良、2023年10月17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智利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并在智利建设中智水果示范农场、图为智利地理位置图。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智利农产品种类多样的原因。(4分)
(2)具体说明保护智利鲜果免受外来病虫害侵入的“天然屏障”。(5分)
(3)分析中智水果示范农场的市场竞争优势。(6分)
【答案】(1)纬度跨度大,热量、水分差异大;东部为高大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陆地农产品类型多样、产量丰富;海陆兼备,陆地和海洋产品丰富。(4分)
(2)北面是世界“干级”阿塔卡马沙漠,植被稀少;东面是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山顶热量差,自然环境恶劣;西临浩瀚的太平洋,海域阻隔外来物种侵入。(5分)
(3)智利位于南半球,其水果在北半球国家冬半年上市,同期市场新鲜水果较少,具有反季节互补优势;农产品种类丰富;智利水果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绿色优良;智利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投入低,水果成本较低;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智利水果在我国的销售渠道畅通。(6分)
【分析】本大题以智利农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作物种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降水。智利南北狭长,南北跨纬度大,热量、水分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智利东部为高大山脉,气候垂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所以适宜多种水果生长 。
(2)据材料,免受外来病虫害影响,说明自然条件与外界联系较少。读图,智利北部为干旱的沙漠,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恶劣;东部为高大山脉,山顶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自然环境恶劣,西临太平洋,成为外来病虫害的天然屏障,环境相对封闭,所以不易受外来病虫害影响。
(3)读图,智利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智利的水果在北半球国家冬半年上市,该时期北半球新鲜水果较少,市场需求量较大,具有反季节互补优势;智利境内气候多种多样,农产品种类丰富;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水果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绿色,品质优良;智利为发展中国家,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水果生产成本较低;据材料“中国、智利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可知有“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加上本身的优势,智利水果在我国的销售渠道畅通。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临界起沙风速是指地表沙粒受到风力作用,由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的临界风速。蒙古乔伊尔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年平均降水200~300mm,草地退化严重。图甲示意蒙古植被分布,图乙示意乔伊尔市2019年6月~2020年5月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2m高度)随时间变化。
(1)分析乔伊尔市草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2)指出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的关系。(5分)
(3)判断2019年6月~2020年5月乔伊尔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答案】(1)年平均降水少,且降水集中,气候干旱;处于草原带与荒漠草原带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天气多,风沙危害严重。(4分)
(2)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临界起沙风速较大(或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临界起沙风速较小);临界起沙风速和土壤水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5分)
(3)2019年12月~2020年3月。该时间段内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水分含量少,地表多松散物质;多大风天气,且起沙风速较低,风沙天气多发。(6分)
【分析】本题以乔伊尔市草地退化为背景,涉及草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的关系分析、某时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材料中提到乔伊尔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年平均降水200~300mm,可以推断出年平均降水少,且降水集中,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天气多,风沙危害严重。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乔伊尔市处于草原带与荒漠草原带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对环境变化干扰较为敏感,草原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两条曲线大体呈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高时,沙质重量大,粘性强,临界起沙风速较大,临界起沙风速和土壤水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3)观察图乙,2019年12月~2020年3月时间段内土壤水分含量少,地表多松散物质,易引发风沙危害;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段内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起沙;材料中提出冬春季节多大风,且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起沙风速较低,风沙天气多发。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mm(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mm,年均温约21℃。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4分)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5分)
(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5分)
(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4分)
(2)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5分)
(3)干(旱)季。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5分)
(4)支持。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猴面包树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反对。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我国几乎没有与猴面包树相关的产业基础,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6分)
【分析】本大题以猴面包树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气候特征及成因、植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详解】(1)气候特征应包括全年气温、降水特征以及水、热配合状况。由图乙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当地全年高温(年均温>15℃);降水总量较少;出现明显的干湿季。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又由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地处于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因此虽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柔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说明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韧结实”能够减少水分散失,保护体内水分;读图乙可见,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故抗旱能力强。
(3)结合以上题目分析可知,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明显的干湿季。读图乙可见旱季漫长(4月——10月),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旅行者的食物;旱季时饮用水短缺,“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综上所述,游客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应该在干季。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支持或反对理由合理即可。如果支持,从我国西南地区有利条件和引种之后的有利影响回答。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年降雨量约700mm,年均温约21 ℃,与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适合猴面包树的生长;“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km”,说明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有利影响:经济价值:根据材料二可知,猴面包树浑身都是宝,树叶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森林的环境效益:根据材料二可知,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如果反对,可以从我国西南地区的不利条件和引种之后的不利影响回答。不利条件:对比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二者气候不完全相同,可能会导致物种不适;且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不利影响:猴面包树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建产业,我国的产业基础薄弱,当地缺乏生产经验,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生态破坏: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容易带来物质入侵,引起生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