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南疆传统聚落空间布局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和人口数量 B.交通和地形 C.降水量和地形 D.水源和交通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在传统聚落形成初期,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边缘地带,山前冲积扇边缘地带地下水出露,水源丰富,逐渐形成大规模的绿洲,传统空间布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南疆传统聚落从最开始的零散状布局到如今的网格状布局,聚落和聚落之间新的交通方式促进了聚落之间的联系,所以推动南疆地区聚落演化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正确,故选D。
2.南疆传统聚落内部呈紧密型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土地资源 B.防范灾害天气 C.控制人口规模 D.利于保温防寒
解析:山前冲积扇前缘地带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可用于建设聚落的土地面积有限(距离水源太远的地方,虽然荒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缺乏,并不适合聚落的分布),所以聚落内部呈紧密型布局,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A正确。如此紧密型布局并不能防范灾害性天气,也无法控制人口规模,BC错。保温防寒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故选A。
3.推测南疆传统聚落民居建筑材料的主料为( )
A.木材 B.土坯 C.干草 D.石块
解析:新疆传统聚落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前沿地带,土壤资源相对丰富,而民居因地制宜以当地盛产的资源作为建筑材料,所以其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为土坯,B正确。区域气候干旱,木材资源短缺,A错。干草难以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C错。相比于土壤资源而言,当地石块资源相对较少,D错。故选B。
为了更多船舶停靠,人工挖入式港池也是常见的码头布置形式。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广州港南沙港区挖入式港池示意图,中部挖入式港池建成后,在C1与C2之间又建一河涌连通港池和龙穴南水道,右图为C1和C2位置逐时潮位对比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南沙港区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腹地范围 B.增大港区面积 C.加强对外联系 D.增强吞吐能力
解析:挖入式港池增加了港区的港池数量,从而增强了港区的吞吐能力,由此可以缓解港区船舶拥挤问题,D正确。腹地范围以及对外联系程度并没有得到扩大和加强,AC错。整体港区面积扩大,但港区面积扩大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结果,而不是目的,B错。故选D。
5.图示C1与C2之间的河涌( )
①落潮时可降低港池水体深度 ②涨潮时可提高港池水体深度 ③落潮时可提高港池水体深度
④涨潮时可降低港池水体深度 ⑤可以减小港池水位高低变化 ⑥可以增大港池水位高低变化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解析:读图可知,C1与C2之间存在潮位差,所以港池和龙穴南水道之间存在着水体交换;涨潮时C2水位高于C1,可降低港池水体深度;落潮时C2水位低于C1,可提高港池水体深度,所以会减小港池内水位变化幅度。③④⑤正确,①②⑥错,故选B。
6.图中铁路桥为龙穴南水道特大桥,是广东省最高的铁路斜拉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斜拉保证通航 B.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C.创造更好生态效益 D.利于广州分工协作
解析:采用斜拉即可减少桥墩数量,保证水上通航;通过布局铁路桥,在水运的基础上增加陆运方式,有利于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区域交通联系增强,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协作,ABD选项不符合题意。该特大桥的建设可以取得很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对生态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并没有创造更好生态效益,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新生代伴随着造山运动,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了“冰室效应”。2021年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是碳排放权交易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冰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大气受热过程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
C.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加 D.冰川对大气辐射的吸收量增加
解析: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大气保温作用变差,气温降低,引发“冰室效应”,B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A错。“冰室效应”形成后,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增加,C选项是“冰室效应”的结果,不是导致“冰室效应”形成的过程,C错。与“冰川对大气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关系不大,D错。故选B。
8.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原因是( )
A.碳排放数据计算统计不便 B.发电行业的产品复杂多样
C.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 D.发电行业二氧化碳配额剩余多
解析:目前我国的发电行业以火电为主,煤炭使用量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首先进入可以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同时发电行业产品相对单一,排放数据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相对简便。C正确,AB错。我国的发电行业以火电为主,煤炭消费量大,二氧化碳配额不足,需要通过碳交易市场从其他企业获取剩余配额,D错。故选C。
土壤水分储量受区域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下图为保护区内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间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植被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表现为( )
①干季三种植被间土壤含水量总体大于湿季 ②干季三种植被间土壤含水量总体小于湿季
③同一植被干湿季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较一致 ④同一植被干湿季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中干季各植被土壤水分含量在12-31%,湿季水分含量在17-38%,因此干季各植被间土壤储水量小于湿季,①错,②正确。同一植被干湿季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较一致,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大致下降,③正确,④错。故选C。
10.根据地带性植被含水量垂直变化,可将土壤大致划分为上下两层,其分界深度应该是( )
A.30cm B.45cm C.60cm D.75cm
解析:该地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图中无论干季和湿季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均在45cm深度有明显下降,因此上下两层分界深度为45cm。故选B。
11.三种植被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土壤含水量最大主要原因是( )
A.林冠覆盖度大,蒸散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回补土壤水分多
B.林冠覆盖度大,蒸散作用弱,空气湿度小,留存土壤水分多
C.林冠覆盖度小,蒸散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回补土壤水分多
D.林冠覆盖度小,蒸散作用弱,空气湿度小,留存土壤水分多
解析:季风常绿阔叶林因其阔叶树高,自然林冠覆盖度大,蒸散增加了空气湿度,容易形成滴水等,增加了林内微雨,补给了土壤水分,所以土壤水分贮存量较其它植被土壤高,A正确,BCD错。故选A。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被誉为“中国水都”。下图为1956-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8年三个时期丹江口水库相关资料,左图示意入库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右图示意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
(1)分别简述三个时期9月份入库径流量与降水量的相应变化及关系。(6分)
(2)分析丹江口水库2月份入库径流量最少的原因。(6分)
(3)推测丹江口水库下半年入库径流的含沙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6分)
(4)分析上游植被保护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6分)
答案:(1)“1956-198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多,平均入库径流量大;“1990-1999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急剧减少,平均入库径流量也急剧减少;“2000-2008年”时期9月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平均入库径流量有所增加。降水量与入库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2)丹江口水库汇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补给形式较为单一;冬季降水较少,且汇入水库需要一定时间,故2月份出现最低值。
(3)含沙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下半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地表侵蚀逐渐减弱,汇入径流的泥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对河床侵蚀减弱,河水挟带泥沙能力变差等。
(4)汉江中上游植被保护,入库泥沙减少,使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减缓,降低清淤难度,保障水库蓄水能力;提高水质,更有利于水源地保护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祁连山属褶皱断块山,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5000米,山系西北高,东南低,对这一地区的气候起到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山脉北麓孕育了一系列的城市。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及周边区域图及祁连山形成示意图。
(1)简述祁连山平行山脉和谷地形成原因。(6分)
(2)分析祁连山对东部湟水谷地气候的调节作用。(8分)
(3)说明祁连山对山脉北麓城市形成的贡献。(8分)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起,在青藏高原由南向北隆升的推动下,祁连山所在地区隆起,形成平行山脉;强烈的挤压作用导致岩块断裂,某些区域下陷,在山脉与山脉之间散落着许多谷地。
(2)夏季风带来水汽,遇祁连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使该区域相对湿润;冬季祁连山阻挡了冷空气,使得湟水谷地受寒流的影响小;冬春季节,由于祁连山的阻挡作用,使湟水谷地受西部北部的沙尘天气影响较小。
(3)祁连山夏季降水较多,冰雪融水较多,发育了众多河流,在祁连山北麓形成一系列冲积洪积扇;冲积扇上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且河流众多,利于农牧业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在此聚居,规模较大集镇逐渐发展为城市;祁连山发育河流为城市生活生产提供水源,水源多,发育城市规模大。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德国统一后,联邦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基本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但农村人口仍有20%以上流失。位于德国南部山区的S小镇,目前人口4030人,1999年底建成州内最大高山滑雪地;曾因开采天然石板岩和依靠森林发展木质玩具先后兴盛,当前致力于发展旅游业。
简析S小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答案:优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丰富的森林资源、各种陡峻的高山坡地;冬季积雪时间长,矿石特色的乡村风貌,可发展以冬季滑雪为特色的旅游业。挑战:人口少,老龄化严重,缺乏服务人员;滑雪旅游的季节性强;新增人口的社会融合度低;住宅空置问题较为严重。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答案: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繁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鱼类可以改善种群质量;有利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渔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