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乔化相比,相同土壤深度段矮化种植区土壤全磷含 量变化率
A.一直较低
B.一直较高
C.先低后高
D.先高后低
2.导致矮化和乔化土壤全磷含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光照强弱
B.雨水淋洗
C.果树根系
D.果树高矮
3.矮化和乔化种植区精准施肥措施分别是
A.浅施和深施
B.深施和浅施
C.都采用深施
D.都采用浅施
1.A【解析】图示信息显示矮化土壤全磷含量表层低于乔木,深层高于乔木,但是变化率可以通过曲线斜率反映出来--矮化土壤斜率一直低于乔化种植区,故选A。
2.C【解析】文本信息显示乔化苹果树“根深叶茂”,主根深扎,深层吸收效果好,因此表层残余磷含量多,深层含量少。矮化苹果树“抗风差,易倒伏,多配支架立柱稳固”,说明其缺乏主根,多须根发育,根系浅。表层磷容易被根吸收,土壤残余磷含量少。同一片区域,光照的强弱和雨水淋洗差别不会很大,故选C
3.A【解析】因为矮化根系浅,所以施肥适宜浅施,有利于根系吸收,减少残余。乔化根系发达,根深,需要深挖施肥,有利于根系吸收,故选 A。
【命题意图】从基本的数据理解、到数据选用和数据判读,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图表判读和应用的关键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写,数值越小分辨率越高)的分辨率是指最小单元格的实际长度,每个格网所代表的区域用一个高程值来代替,是DEM刻画地形精确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决定其使用范围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下图是我国某省不同分辨率下各坡度等级所占面积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DEM单个格网数据真实体现了该区域
A.动态数据
B.平均数据
C.最高数据
D.最低数据
5.与1 000m的相比较,图示30m的DEM分辨率对地形起伏的表达体现在
①分辨率低 ②分辨率高 ③地势起伏大
④地势起伏小 ⑤远离真实 ⑥接近真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图示省份地形
A.以高原为主,近一半面积坡度小于3°
B.以平原为主,近70%面积坡度在0~5°
C.以丘陵为主,超一半面积坡度在5~25°
D.以山地为主,近70%面积坡度在25~35°
4.B【解析】图文信息显示每个格网所代表的区域用“一个高程值”来代替,比如说分辨率为10米,那就在100平方米内用一个值来表达高程,所以是该区域的平均高程,故选B
5.C【解析】文本信息介绍了DEM 分辨率概念,分辨率30米,意思是最小单元格代表实际距离是30米。相同的图幅,实际距离越小,精度越高,表达的信息越真实。图示信息也显示:DEM分辨率为1000米时坡度多集中在0~3°,30米时坡度多在5~25°,反映分辨率高,地势起伏大,越接近真实地形特征,故选C。
6.C【解析】在所给的三种 DEM 分辨率中,应该选用分辨率 30 米的数据,精度高,更能反映该省真实地形。通过数据判读,超一半面积坡度在5~25°,体现起伏和缓的丘陵地形,故选 C。
7.B【解析】图示岩层分层明显,属于沉积岩,应该在沉积环境中形成。根据沉积的基本原则;先沉积在下,后沉积在上,可以判断岩层先后沉积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
8.D【解析】不整合面的上下岩层之间往往有岩层缺失,说明这段时间沉积作用中断,往往代表地壳运动的年代。地壳运动的幅度由垂直距离决定,与时间无关。没有外力作用时间长短信息,无法判断地壳运动的强弱与快慢,故选 D。
地壳运动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下图是某区域三类不同岩层①②③平行不整合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三类不同岩层①②③形成时间表述合理的是
A.①比②早
B.②比③早
C.②③同时形成
D.①②同时形成
8.不整合面的时间信息显示地壳运动
A.幅度 B.强弱 C.快慢 D.年代
9.图示区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沉积—抬升隆起—侵蚀—下降—沉积
B.沉积—褶皱隆起—沉积—侵蚀—下降
C.侵蚀—下降—抬升隆起—沉积—侵蚀
D.侵蚀—下降—沉积—侵蚀—褶皱隆起
7.B【解析】图示岩层分层明显,属于沉积岩,应该在沉积环境中形成。根据沉积的基本原则;先沉积在下,后沉积在上,可以判断岩层先后沉积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
8.D【解析】不整合面的上下岩层之间往往有岩层缺失,说明这段时间沉积作用中断,往往代表地壳运动的年代。地壳运动的幅度由垂直距离决定,与时间无关。没有外力作用时间长短信息,无法判断地壳运动的强弱与快慢,故选 D。
9.A【解析】岩层产状彼此平行,说明没有经历褶皱导致岩层弯曲变形的过程,排除B、D。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岩层③形成时期,具有地势低的沉积环境;后地壳整体隆起抬升,高出周围地区,受外力侵蚀形成古侵蚀面。再后地壳下降,为③和①岩层发育提供了沉积环境。故选A。
【命题意图】考查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必备知识。
陆地上的地面起伏,影响气候的形成。如图示意我国某山脉一月份东南坡和西北坡气温随海拔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山脉的描述,合理的是
A.平原和丘陵的分界线
B.高原和盆地的分界线
C.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D.东北和西部的分界线
11.该山东南坡海拔400~500米区域适宜种植
A.甜菜 B.苹果 C.香蕉 D.茶树
10.A【解析】综合考查地形、气温等要素,了解考生区域认知层次。根据气温与海拔统计图可知,西北坡山麓海拔接近0米,反映西北坡山蕾为地势低平的平原,东南坡山麓海拔在300米左右,为斤陵地形,故选A。南方北方分界线主要是泰岭,山麓一月气温在0℃附近,图示山黄气温在8℃以上,该山应位千泰岭以南,C错误。我国经济区划中,东北与西部分界线在大兴安岭附近,其西侧内蒙古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远高于0 米,D 错误。
11.D【解析】综合考查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了解考生区域认知层次。根据山麓气温和海拔高度判断,该山位于第三级阶梯,结合中国地形分布推测可能是武夷山脉。东南侧距海近,降水多,多雾形成散光,有利于茶树生长。故D正确。甜菜和苹果分别属于北方中温带、暖温带蔬菜水果,A、B 错误;香蕉属于南方热带水果,C错误。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22年1月13~14日,汤加遭遇海底火山喷发引发灾害。1月28日,汤加迎来了灾后首批援助——两架中国飞机降落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机场,首相索瓦莱尼亲赴机场迎接,盛赞在危难时刻中方给予支持和帮助。早在2003年,通过“中—汤合作”项目,针对汤加自然环境特点,我国科学工作者采用大棚、防虫网等措施,在汤加成功种植了蔬菜,终结了当地夏季(12~4月)不能生产蔬菜的难题。
(1)描述汤加这次火山喷发的过程。(4分)
(2)分析汤加这次火山喷发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的影响。(8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汤加夏季采用大棚种植蔬菜的原因。(6分)
(4)列举材料中“中—汤合作”对汤加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2分)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管状裂隙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2分)
(2)不利影响:①大气圈,火山灰污染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影响气候;②水圈,河流污染,诱发海啸;③生物圈,岩浆喷发危及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有利影响:火山灰在未来可以形成肥沃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2分)
(3)汤加位于南热带(21°S附近)(2分):12~4月,太阳高度大,温度高,容易灼伤蔬菜;(2分)采用大棚技术,可以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温度,保证蔬菜生长。(2分)
(4)获得中国资金和技术,提高本国生产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2 分)在灾害中获得中国救援,减少居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及早恢复灾后重建,维护社会稳定。(2分)